天天看點

16萬元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如約“快遞送達”大興安嶺

作者:新街派 生活報

5月15日,随着最後一筆16萬元的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移交儀式的結束,這場緣起興安杜鵑保護,江蘇省南京市與大興安嶺兩地檢、法機關相約共赴的跨區域生态損害賠償金移交儀式暨座談交流會,在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大興安嶺分院收官。

16萬元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如約“快遞送達”大興安嶺

每年初春,綿延起伏的興安嶺上,興安杜鵑總是率先綻放,集中連片的杜鵑花形成迷人的花海,也成了興安林區生态及春季旅遊的一張靓麗名片。2021年9月,興安杜鵑被列為國家重點二級保護植物,一旦遭到破壞,恢複起來将十分漫長和困難,嚴禁非法采摘和銷售。然而,一些人在利益驅動下無視法律,仍然對野生興安杜鵑進行瘋狂地折枝采集、運賣。

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劉某、李某等人在明知興安杜鵑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情況,為追求利益,形成了盜伐、倒賣、銷售一條龍黑色産業鍊。2023年涉案人員被查處,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新林區檢、法兩院積極配合南京市檢、法兩院,與南京方面辦案人員對新林區實地生态環境損害情況進行評估。最終,南京市雨花台區檢察院對劉某等人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2023年10月,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以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7名被告人一年六個月至拘役三個月不等的刑期,與同案其他6名不起訴被告共同支付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25萬餘元。2024年1月,第一批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9萬元到賬,用于大興安嶺野生杜鵑生長地區環境的保護和修複。

16萬元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如約“快遞送達”大興安嶺

經大興安嶺分院溝通協調,5月14日-15日,“兩省”“四院”就最後賠償事宜達成此次相約座談。

“兩地司法機關、行政主管部門有必要加強關聯,共同建構協同治理保護的機制。”“一定要把公衆發動起來,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老百姓能夠自覺投入到環境保護裡來,達到最大宣傳效果。”在座談會上,南京市雨花台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韓芳介紹案件辦理情況後,大家暢所欲言,就共同築牢生态屏障共商舉措,分享經驗。

此次座談,兩省檢法機關與大興安嶺地區新林區林業和草原局,又就落實《關于野生珍稀植物保護架構合作協定》達成共識,通過發揮各自職能優勢,推進野生珍稀植物保護、生長地生态環境治理、科普宣傳及法治教育等工作,共同建設野生珍稀植物司法保護基地、涉野生動物保護案件辦理專業化支撐機制,設立野生珍稀植物保護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立聯席會議及聯絡員制度。

16萬元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如約“快遞送達”大興安嶺

座談結束後,與會人員一同見證了向新林區人民政府移交生态損害賠償金,并就司法保護興安杜鵑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16萬元生态環境損害賠償金如約“快遞送達”大興安嶺

圖檔由當地提供

龍頭新聞·生活報記者:栾德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