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作者:長安羽林郎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說到博物館,許多人就會想起大陸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鴉片戰争至今,共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數量就高達100餘萬件。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讨論文物流失,有一個繞不開的地方,那就是金村。

對于中國考古界而言,這兩個字意味着一段充斥着悲憤與傷恸的記憶。

金村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雖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卻是東周王陵的所在地之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埋藏于金村地下兩千多年之久的8座東周王陵和貴族大墓被盜掘,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很多為稀世珍寶、絕世孤品,其流失之嚴重絕不亞于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可謂中國國寶之殇。

正如金村東周王陵考古調查與勘測工作(2022年啟動)牽頭人、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趙曉軍所感歎的,“一組在地下深埋千年的東周王陵,在一段兵荒馬亂的動蕩歲月裡,不幸遇上一群野心勃勃的外國文物盜賊,由此引發一場空前的‘文物浩劫’。”

“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1

多事之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近代的多事之秋,軍閥混戰,政局動蕩不安。

1928年4月,軍閥張作霖的奉軍進攻河南,與馮玉祥所部守軍展開激戰,連綿的戰火不但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政治和經濟秩序,還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社會治安管理。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1928年夏秋之際,位于洛陽附近的金村發生了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平樂鎮金村東周王陵區地表現狀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洛陽市文物局調查資料《千年閱一城》中寫道:

1928年的夏秋之際,金村一帶天降大雨,村東大約一點五公裡處,底(地)層塌陷,露出洞穴,當地村民甚感奇怪,入洞探索,知為古代墓室,即行盜掘。

随後,開封基督教傳教士、加拿大人懷履光等亦聞風而至,搭棚立竈,脅迫利誘當地村民公開大肆掘盜,從1928年至1932年,先後掘盜大墓八座,出土數千件極為珍貴的古代文物。

這些文物都被裝進了大大小小的籮筐,再用馬車運到洛陽,然後轉手倒出海外。

在竊取了大批稀世文物之後,懷履光曾寫了一篇題為《在支 那 發現的一群稀有遺物》的報道,刊登于《(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上,後又糾合了一些人撰寫了《洛陽古(故)城古墓考》一書,從此金村大墓馳名世界。

從上文資料可知,四年間,在金村的八座東周王陵大墓出土的數千件珍貴文物先是被古墓販子用馬車運到洛陽,然後尋找外國買家,交易完成後再運出海外。

根據确切的資料,現今我們知道金村文物最大的買家,正是懷履光。

2

雙重身份

1897年,24歲的威廉·查爾斯·懷特被加拿大聖公會選派到中國福建傳教,開始了在中國長達38年的傳教生涯。他努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取了一個中國名字——懷履光。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乘坐人力獨輪車出行的懷履光

因傳教有功,1910年,37歲的懷履光成為當時聖公會全世界最年輕的主教,被派遣到河南開封建立并主持中國北方教會。直至1934年退休回國,他在河南生活了24年。

1924年,懷履光回多倫多休假,拜訪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查爾斯·柯雷利,并提出了他可以為該博物館搜集中國文物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從此,懷履光公開身份是一名加拿大聖公會的傳教士,暗中卻擁有了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秘密身份,即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文物代理人。他在華搜集中國文物的經費,均由該館提供。

如前所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正值河南開封、洛陽一帶各路軍閥混戰,軍政統治輪流坐莊,政府無力管轄盜墓走私文物之事,于是給了不法古董商可乘之機。作為主教,懷履光管道甚廣,他利用在河南各地的教士和衆多信徒,以及古董商的關系網,能夠最先得到各地新出文物的資訊并進行交易。

現任職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沈辰在其論文《金村傳說:懷履光與洛陽文物之謎》中提到:

“懷履光的收藏是為了建立博物館收藏......由于任職于開封,他利用地理優勢與當地古物掮客保持緊密聯系,并主要收藏安陽和洛陽出土的漢代之前的青銅器和玉器。這些中間人會拿出到手的古物讓懷履光先進行第一輪的挑選,然後才送往北京的古玩市場。”

可以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搜集的金村文物絕大部分來自懷履光之手。

1930年2月4日,懷履光在給柯雷利館長的秘書格林威小姐的信中,告知從開封郵寄了一批文物至加拿大,第一次向館方彙報這批“金村”文物的來源:這些文物大約是在(1929年)2月16日收購的。由于這裡内戰,造成郵政包裹投遞位址的錯誤,導緻這批貨物的寄出耽誤了一段時間......這幾件(編号96~98)文物是來自于洛陽故都的一個遺址,那裡離今天的洛陽(河南府)大約有三英裡。

信中提到的“這幾件文物”包括1件青銅跪坐人像、5件鎏金青銅車馬器和一對青銅承弓器,其中懷履光尤其推薦青銅跪坐人像。

當聽說同一坑中還出土有兩三件類似銅像時,他毫不猶豫地又買下了一件,并在另一封給博物館的信中寫道:

又有一件此類青銅跪坐人像文物出現了,我必須馬上做決定,來不及等你們的電報答複了... 這的确是精美無比的藝術品,我一看到它就有志在必得的想法... 至于出土的資訊,它是幾個星期前從洛陽故都的那個遺址中出土的。

這件青銅跪坐人像确如懷履光所稱“精美無比”,堪稱金村文物的稀世傑作。人物呈半跪坐狀,雙手向前在胸前合攏,握一圓筒,身上所系腰帶上的琵琶形帶鈎精緻工麗,整體造型生動古樸,耐人尋味。關于這件青銅跪坐人像,猜測是器物底座,很可能是燈座。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青銅跪坐人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懷履光對金村大墓的盜掘行為持滿不在乎的态度,曾說過:“至于那些盜墓者是否會有麻煩,我想不會吧?因為當地軍閥部隊和政府官員都有涉足。再說了,我也不在乎。”

懷履光尋找和利用一切機會,要買下所有金村出土文物,在當時是公開的秘密。是以,他總是能夠首先獲得出土文物的新消息,并從古董商、文物掮客那裡得到滿意的收獲。

十年左右的時間,在懷履光等中外文物代理人、掮客的推動下,珍貴的金村文物被一掃而空。

包括懷履光著述在内的多種資料顯示,從1925年至1934年間,懷履光為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搜購了8000多件中國文物。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近年來統計,其中屬于金村文物的有多達1182件登記在冊。

1930年,國民政府公布第一部《古物保護法》,一年後《古物保護法施行細則》頒布實施,對考古發掘、文物出口等做出了規定,凡未取得政府主管部門的準許同意,将文物販運出中國都是不合法的。

中國的古董市場迅速萎縮,文物交易數量驟減,文物出口也受到限制。由此,販賣金村文物出口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1933年8月,懷履光寫信給柯雷利館長,表示決定退出為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搜集文物的活動,他心情頗為複雜地寫道:“現在能為博物館做更多收藏的機會已經結束了。”

1934年3月,懷履光從上海搭乘郵輪回到了加拿大。

3

國内僅存3件

當時,金村王陵大墓出土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暗流湧動,吸引了不少古董掮客奔向這個小小的村莊。懷履光并不是唯一的一位外國代理人,還有瑞典背景的歐法·卡爾伯克,有日本背景的山中商會,以及跨國公司“盧吳公司”的盧芹齋,等等。金村文物由此流入西方各大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裡。

金村出土文物達數千件,目前還有不少不知所終。懷履光所著《洛陽古(故)城古墓考》,梅原末治的《洛陽金村古墓聚英》,隻是收錄全部出土文物的一部分。現在可明确為金村出土文物的收藏博物館和個人有: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美國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芝加哥藝術中心,瑞典的國立博物館,日本的永青文庫、泉屋博古館等。

例如1928年金村大墓出土的戰國骉氏編鐘,此套編鐘共14件,2件現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其餘12件都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館。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骉氏編鐘,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2件)

由銘文可知,此套編鐘的鑄造年代為東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器主為晉國的一個将領“骉”,他在一次伐齊的戰争中,由于作戰勇敢,率先攻入敵國,受到了國君的獎勵。此套編鐘成套出土,完整無損,彌足珍貴。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錯金銀龍紋銅鏡,在紐座與邊緣之間錾刻有6條纏繞的虺龍,龍體上鑲嵌金銀錯花紋。嵌入的金銀絲線細如毫發,工藝極為精緻,可謂巧奪天工。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錯金銀龍紋銅鏡,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絞絲龍形玉佩,青色玉,雕刻成夔龍,首尾相接成一環形。張口露齒,頭上有角,身刻絞絲紋,構思奇特,神态生動,為古代玉雕佩件中的佳作。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絞絲龍形玉佩,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玉帶鈎,青色,局部有褐色浸痕,更顯古雅。此件玉帶鈎呈琵琶形,獸首,底部有一鈎紐,背部雕刻紋飾。春秋戰國時期,玉帶鈎形制已具備鈎首、鈎身、鈎紐三個部分結構,這是因為這時的衣着形制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出現上衣和下裳聯為一體的裝束,精美的玉帶鈎為王公貴族所青睐,成為身份的象征,這為帶鈎的使用和流行帶來了契機。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玉帶鈎,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目前國内所藏金村出土文物僅存戰國時期令狐君嗣子壺、金村大鼎和錯金銅尺3件,分别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和南京大學。

令狐君嗣子壺傳為1927年金村出土,直口短頸,有蓋,蓋周镂空蟠螭紋蓮瓣,器身周環蟠螭紋五道。頸部有銘文50字,内容為令狐氏之嗣子鑄壺的頌詞。

令狐在今山西臨猗西南,戰國時屬南韓。

一場空前“浩劫”: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夜不能寐、扼腕歎息

令狐君嗣子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器原為盧芹齋所舊藏,著名青銅器專家陳夢家在歐洲考察見到盧芹齋時,提出清華大學正在籌建博物館的事情,希望得到盧芹齋的贊助,并點名要這件令狐君嗣子壺,于是它被寄回中國歸清華大學所有,後來調撥至中國國家博物館。

... ...

文 | 陳文平 上海大學教授、中國海外文物研究中心副主任

#518國際博物館日##文物##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