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作者:帆軟軟體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随着網際網路、物聯網(IoT)、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的興起,資料量激增,為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決策潛力。資料分析業務名額,作為解讀這些資料的量化工具,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不僅幫助企業了解複雜多變的市場動态,而且指導企業如何優化營運、提升客戶體驗,并最終實作商業成功。

業務名額是企業衡量自身績效、監控市場趨勢和預測未來表現的關鍵。在海量資料中,如何準确捕捉到那些能夠真實反映業務狀況的名額,成為企業決策者和資料分析師的共同追求。有效的資料分析業務名額能夠揭示客戶行為模式、市場變化趨勢、産品性能等關鍵資訊,進而為企業的戰略規劃和日常管理提供資料支撐。

本文将探讨資料分析業務名額的概念、類别。除此之外我們還将介紹如何選擇和定義與企業戰略緊密相連的業務名額,無論您是希望優化營銷政策的市場營銷人員,還是尋求提高營運效率的營運管理者,或是緻力于資料驅動決策的商業領袖,本文都将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視角和實用的架構。讓我們一起開啟資料分析業務名額的探索之旅,發現它們如何助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一、 拿到一份資料後應該如何了解資料?

1、掌握資料列的含義

當我們拿到一份Excel資料表格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資料集時,首要任務是徹底弄清楚資料裡每一列的含義。每一列代表的資料點可能對應不同的度量标準、類别或屬性,而這些資訊對于後續的資料分析至關重要。

2、對資料進行分類

通過對資料進行系統化的分類,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組織和存儲資料,還能為後期的資料分析、挖掘和決策支援提供清晰的方向。在實際操作中,資料通常被分為三大類,每類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和分析價值。

(1)使用者資料:描繪個體畫像

使用者資料構成了我們了解“我是誰”的基礎。它涉及個人使用者的一系列基本資訊,這些資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的使用者畫像。使用者資料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 個人身份資訊:姓名、性别、郵箱等,幫助識别和區分不同的使用者。
  • 人口統計資訊:年齡、家庭住址、教育水準等,這些資訊有助于市場細分和定位特定的使用者群體。
  • 職業資訊:使用者的職業背景,可以揭示其潛在的需求和消費能力。
  • 聯系方式:電話、社交媒體賬号等,用于使用者溝通和服務回報。
  • 使用者偏好:通過問卷調查、使用者注冊資訊等途徑擷取的使用者個人偏好。

(2)行為資料:追蹤使用者行為軌迹

行為資料記錄了使用者在特定平台上的活動,反映了使用者“做了什麼”。這類資料對于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提升使用者體驗至關重要。行為資料主要包括:

  • 互動行為:使用者在産品頁面的停留時間、浏覽曆史、點選率等。
  • 購買行為:使用者購買的商品種類、頻率、購買時間等,這些資料有助于銷售預測和庫存管理。
  • 使用者回報:使用者對産品的評價、評論和評分,反映了使用者滿意度和産品優劣。
  • 使用者旅程:使用者在平台上的行動路徑,包括通路的頁面順序、轉化漏鬥等。

(3)産品資料:産品全貌展現

産品資料提供了平台上“賣什麼”的詳細資訊。無論是電商平台的商品、視訊平台上的内容,還是其他服務型産品,産品資料都是了解産品性能和市場表現的關鍵。産品資料通常包括:

  • 産品基本資訊:産品名稱、類别、規格、價格等。
  • 庫存資訊:産品的庫存量、補貨周期、銷售速度等。
  • 使用者互動:使用者對産品的評論、評分、收藏和轉發行為。
  • 銷售資料:産品的銷售量、銷售額、市場占有率等。
  • 産品生命周期:産品的上市時間、成熟期、衰退期等。

二、 有哪些标準可以衡量資料:常用業務名額

在商業分析中,為了確定評估的一緻性和公正性,我們需要依賴一套标準化的業務衡量工具,這些工具就是我們所說的業務名額。業務名額是一組量化的度量,它們按照特定的标準來評估和反映業務的績效和健康狀況。為了深入了解資料背後的業務含義,我們将分别探讨使用者資料、行為資料和産品資料所涉及的關鍵名額。

1、 衡量使用者資料常用的業務名額

(1)日新增使用者數

在資料分析中,”日新增使用者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名額,它用于衡量在一天内新增的使用者數量。新增使用者不僅是企業使用者池的新鮮血液,也是評估市場推廣活動成效的重要依據。通過深入分析新增使用者的來源,

企業可以洞察不同推廣管道的貢獻,進而對營銷政策進行精準優化:

  • 管道效果分析:将新增使用者按照其來源管道進行細分,可以揭示各個管道對使用者增長的具體貢獻。這種分析有助于企業識别哪些推廣管道最有效,哪些需要改進或放棄。例如,如果某個社交媒體廣告管道帶來的新增使用者數量顯著高于其他管道,企業可能會決定增加在該管道的投入。
  • 市場滲透政策:新增使用者的資料還可以指導企業制定或調整市場滲透政策。通過了解新使用者的來源,企業可以更好地定位目标市場,設計符合目标使用者需求的産品和服務,進而提高市場滲透率。
  • 産品和服務優化:此外,新增使用者的特征和行為資料可以為産品和服務的優化提供寶貴資訊。企業可以根據新使用者的回報和偏好,調整産品功能,改善使用者體驗,以提高使用者滿意度和留存率。

(2)使用者活躍率

活躍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産品的特性和業務目标進行定義。例如:

  • 對于某些應用,使用者登入可能就足以被視為活躍。
  • 對于其他應用,使用者可能需要執行特定操作,如使用App内的一項功能或完成一次購買,才能被視為活躍使用者。

是以,在評估活躍使用者數時,必須首先了解産品特定的活躍使用者定義。

  • 日活躍使用者數(DAU)

日活躍使用者數指的是在一天之内至少執行一次活躍行為的使用者數量。例如,如果将打開公衆号文章定義為活躍行為,那麼日活躍使用者數就是指在一天内打開過公衆号文章的使用者總數。

  • 周活躍使用者數(WAU)

周活躍使用者數是指在一周時間内至少執行一次活躍行為的使用者總數。繼續上述例子,周活躍使用者數就是在一周内至少打開過一次公衆号文章的使用者數量。

  • 月活躍使用者數(MAU)

月活躍使用者數則是在一個月的時間範圍内至少有一次活躍行為的使用者總數。同樣以公衆号文章為例,月活躍使用者數就是在一個月内至少閱讀過一篇文章的使用者人數。

活躍率是将活躍使用者數與總使用者數進行比較得出的比率,它是衡量使用者參與度和産品吸引力的重要名額。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通過分析活躍率,企業可以評估使用者對産品或服務的粘性,了解使用者的真實參與情況,并據此優化産品功能和提升使用者體驗。

示例中提到的資料分析模闆分享給大家——

https://s.fanruan.com/x3k5k

零基礎快速上手,還能根據需求進行個性化修改哦

注意事項

  • 活躍定義的一緻性:確定在不同時間的統計中,活躍使用者的定義保持一緻。
  • 資料準确性:使用準确的資料源來統計活躍使用者數和總使用者數,以避免計算誤差。
  • 使用者重疊問題:在多日或多周的統計中,需要注意使用者可能在多個時間段内均表現出活躍行為,應避免重複計數。

(3)使用者留存率

留存率通常用來衡量使用者在首次使用産品或服務後,經過一定時間周期仍然繼續使用的情況。它可以用來評價産品吸引力、使用者忠誠度以及市場推廣活動的效果。

留存率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周期進行分類,常見的包括:

  • 次日留存率:使用者在首次使用産品後的第二天仍然使用産品的比例。
  • 7日留存率(周留存率):使用者在首次使用産品後7天内仍然使用産品的比例。
  • 30日留存率(月留存率):使用者在首次使用産品後30天内仍然使用産品的比例。

留存率的計算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其中:

  • 留存使用者數:在時間周期結束時仍然使用産品的使用者數量。
  • 起始使用者數:時間周期開始時的總使用者數量。

通過分析留存率的變化,可以幫助産品團隊發現使用者流失的原因,并據此優化産品功能。并且,留存率可以用來評估市場推廣活動的效果,尤其是新使用者擷取活動。高留存率通常表明使用者對産品的忠誠度較高,這有助于建構穩定的使用者基礎。

提高留存率通常需要企業采取以下措施:

  • 優化使用者體驗:確定産品易用性和性能滿足使用者期望。
  • 使用者引導:提供清晰的引導和教育,幫助使用者快速了解産品的價值。
  • 個性化服務:根據使用者行為提供個性化的内容或推薦。
  • 社群建設:建立使用者社群,增加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和參與感。
  • 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内容或功能,保持産品的新鮮感和吸引力。

2、 行為資料名額

在資料分析的領域中,行為資料是洞察使用者與産品或服務互動的重要視窗。行為資料相關的名額能夠揭示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偏好和參與度,對于優化使用者體驗和提升業務績效至關重要。行為資料相關的名額包括:PV和UV、轉發率、轉化率、K因子。

(1)PV和UV

在網絡分析和使用者行為研究中,PV(頁面浏覽量,Page Views)和UV(獨立訪客數,Unique Visitors)是兩個基礎且關鍵的名額。它們為了解使用者如何與網站或應用互動提供了量化視角。

  • 頁面浏覽量(PV)

PV衡量的是在特定時間段内,使用者對某個頁面的通路次數。每一次頁面加載或重新整理都會計為一個單獨的PV。例如,如果一個使用者在一天之内重複打開了同一個網頁10次,那麼該頁面的PV計數将增加10。PV是評估内容受歡迎程度和使用者參與度的重要名額。

  • 獨立訪客數(UV)

UV則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内通路特定頁面的不同使用者總數。即使同一使用者在一天内多次通路頁面,UV也僅計算為1。以上述例子繼續,盡管一個使用者打開了同一個網頁10次,UV計數仍然是1,因為這是同一個使用者的多次通路。UV幫助我們了解有多少不同的使用者對頁面感興趣,是衡量使用者基礎規模的關鍵名額。

名額的實際應用

雖然不同産品和平台可能會使用不同的術語,但PV和UV所代表的概念是普遍适用的。這些名額對于網站管理者、營銷人員和産品經理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提供了使用者參與度和網站流量品質的直接證據。

  1. 内容優化:通過分析PV,可以識别哪些内容最受歡迎,進而指導内容建立和優化政策。
  2. 市場推廣:UV的變化趨勢可以幫助評估市場推廣活動的效果,尤其是在吸引新使用者方面。
  3. 使用者分析:結合PV和UV,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使用者的通路行為,包括使用者忠誠度和内容重複通路率。

(2)轉發率

轉發率通常定義為在一定時間範圍内,被分享出去的次數與總曝光次數的比例。這個比例可以用來量化内容的傳播力和使用者對内容的響應程度。

轉發率的計算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其中:

  • 分享次數:使用者實際将内容分享給其他人的次數。
  • 總曝光次數:内容被展示給使用者的總次數,通常是指内容的總浏覽量或總閱讀量。

高轉發率通常意味着内容具有較高的品質和吸引力,能夠激發使用者的分享意願。轉發率可以作為使用者參與度的一個名額,反映使用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對内容的滿意度。通過分析轉發率的變化,可以洞察市場趨勢和使用者偏好的變化。

(3)轉化率

轉化率(Conversion Rate)是衡量營銷活動效果和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名額之一,它直接關聯到企業的收益和成長。轉化率反映了在一定時間内,完成特定目标動作(如購買、注冊、下載下傳等)的使用者數與總使用者數之間的比例。以下是對轉化率的詳細介紹:

轉化率通常定義為在特定時間段内,成功完成轉化目标(Conversion Goal)的使用者數與到達特定漏鬥階段的總使用者數之間的比率。轉化率的計算與具體的業務場景有關,不過通用的轉化率計算公式如下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其中:

  • 轉化次數:在給定時間内,使用者完成目标動作的次數。
  • 總到達次數:在給定時間内,到達轉化漏鬥特定階段的獨立使用者總數。

轉化率對于企業和營銷人員來說至關重要,轉化率幫助企業評估營銷活動的效率和投資回報率(ROI)。通過分析轉化漏鬥的各個階段,企業可以識别并解決使用者體驗中的痛點。高轉化率通常意味着産品特性和使用者需求之間的良好比對。轉化率可以用來預測收入增長和業務擴充潛力。

(4)K因子

K因子(K-Factor)是一個衡量産品或服務通過現有使用者推廣而獲得新使用者能力的名額,尤其在評估推薦營銷效果和病毒式傳播潛力時非常重要。K因子通常定義為每個使用者在其生命周期内平均能夠邀請的新使用者數,乘以這些邀請的轉化率。它是一個反映使用者增長政策有效性的量化名額。

K因子的計算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

K=邀請者平均數×轉化率

其中:

  • 邀請者平均數:每個現有使用者平均邀請的新使用者數。
  • 轉化率:被邀請的新使用者中實際成為注冊使用者或完成其他轉化目标的比例。

K因子對于企業和營銷人員來說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K因子大于1通常意味着使用者增長政策具有自我維持的潛力,因為每個使用者平均能帶來超過一個新使用者。并且K因子可以用來評估推薦計劃或口碑營銷活動的效果。

3、 産品資料名額

産品資料是企業洞察市場表現和評估産品成功的關鍵。這些資料涉及的名額廣泛,能夠從不同角度反映産品的性能和市場接受度。

(1)業務總量名額

在商業分析和企業營運中,衡量業務總量的名額對于評估公司的市場表現和整體健康狀況至關重要。這些名額提供了公司業務規模和使用者參與度的直覺資料,幫助管理層做出基于資料的決策。以下是幾個關鍵的業務總量名額: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 成交總額

成交總額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内通過平台或管道完成的所有交易的貨币總和。這個名額通常用于電商平台,它可以反映出平台的交易規模和市場潛力。GMV是評估銷售績效和市場擴張政策效果的重要名額。

  • 成交數量

成交數量是指在特定時間段内完成交易的産品或服務的總筆數。這個名額可以揭示銷售活動的頻率和市場的接納程度。與GMV結合使用,企業可以分析單個交易的價值,并據此調整定價政策或促銷活動。

  • 通路時長

通路時長衡量的是使用者在網站上的平均停留時間。這個名額對于了解使用者參與度和網站内容的吸引力非常有用。高通路時長通常意味着使用者對網站内容感興趣,可能與較高的使用者滿意度和轉化率相關。

(2)人均情況

在商業分析中,人均名額是評估個體使用者對企業貢獻的重要工具。這些名額有助于企業了解每個使用者的平均價值,進而優化定價政策、提升使用者體驗,并增強營銷活動的針對性。以下是幾個關鍵的人均名額: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 人均付費

人均付費名額反映了平均每位使用者在一定時間内為企業帶來的收入。這個名額通過将總收入除以使用者總數來計算,可以揭示使用者群體的平均消費水準。人均付費在電商行業也叫客單價。

  • 付費使用者人均付費

付費使用者人均付費名額專注于那些已經産生消費的使用者群體,通過計算付費使用者的平均消費額來衡量。這個名額有助于企業了解付費使用者的支付能力和消費潛力。

  • 人均通路時長

人均通路時長名額衡量的是使用者在平台上的平均停留時間。通過分析這個名額,企業可以評估使用者對内容或服務的參與度和興趣程度。

(3)付費

在商業分析中,付費相關的名額對于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使用者忠誠度至關重要。

如何助力企業決策?進行資料分析這些業務名額一定要知道!
  • 付費率

付費率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内,完成付費行為的使用者數與總使用者數(或總活躍使用者數)之間的比例。這個名額反映了使用者群體中有多少比例願意為産品或服務支付費用。通過追蹤付費率,企業可以評估營銷活動的效果、定價政策的合理性以及使用者對産品價值的認可程度。

  • 複購率

複購率衡量的是在一定時間内,重複購買産品或服務的使用者數與總購買使用者數之間的比例。這個名額是衡量使用者忠誠度和滿意度的重要名額,高複購率通常意味着使用者對産品或服務有高度的信任和依賴。

付費率直接關聯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收入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複購率揭示了使用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是長期客戶關系建立的基礎。這兩個名額為企業的市場政策提供了回報,幫助企業優化産品和服務,提高使用者滿意度。

(4)産品

産品相關的名額是企業評估産品表現和市場接受度的重要工具。這些名額幫助企業識别哪些産品受到市場的青睐,哪些産品需要改進或可能退出市場。通過對産品相關名額的細緻分析,企業可以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政策,優化産品組合,并提高整體業績。以下是幾個關鍵的産品相關名額,以及它們在商業決策中的應用:

  • 熱銷産品數

熱銷産品數指在一定時間内銷量最高的産品數量。這個名額可以幫助企業識别暢銷産品,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進而進行重點推廣和庫存管理。

  • 好評産品數

好評産品數涉及獲得積極使用者評價的産品數量。好評率較高的産品通常意味着産品品質高、使用者體驗好,這些産品可以作為企業的品牌大使,吸引更多新使用者。

  • 差評産品數

差評産品數則關注獲得負面回報的産品數量。通過分析差評的原因,企業可以發現産品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産品改進或調整市場政策。

4、 付費推廣名額

在進行付費廣告推廣活動時,準确衡量和評估推廣效果對于優化廣告投入和提升營銷ROI(投資回報率)至關重要。不同的付費廣告管道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是以,需要針對性地考察相應的效果名額。以下是幾種常見付費廣告管道及效果評估名額:

(1)展示位廣告

展示位廣告通常出現在網站、應用程式或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特定位置。關鍵名額包括:

  • 曝光量(Impressions):廣告展示的次數。
  • 點選率(Click-Through Rate, CTR):點選廣告的使用者數與看到廣告的使用者數之比。
  • 轉化率(Conversion Rate):通過點選廣告後完成目标行動(如購買、注冊)的使用者比例。

(2)搜尋廣告

搜尋廣告根據使用者的搜尋查詢展示,常見于搜尋引擎營銷(SEM)。主要名額有:

  • 印象份額(Impression Share):廣告在相關搜尋查詢中的展示比例。
  • 平均成本(Cost Per Click, CPC)或每次點選的成本。
  • 品質得分(Quality Score):衡量廣告、關鍵詞和落地頁相關性與品質的名額。

(3)資訊流廣告

資訊流廣告與使用者正在浏覽的内容相融合,如社交媒體動态或新聞推送。相關名額包括:

  • 互動率(Engagement Rate):使用者與廣告互動(如點贊、評論、分享)的頻率。
  • 成本效益分析(Return on Ad Spend, ROAS):廣告投入與由廣告帶來的總收益之比。
  • 觀看完成率(Viewability Rate):廣告被完全展示給使用者的比例。

目前,大多數主流廣告平台提供以下三種付費方式,供廣告主根據産品特性和市場政策靈活選擇:

  • 按展示次數付費(CPM):适合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産品曝光。
  • 按點選次數付費(CPC):适合吸引潛在客戶進一步了解産品。
  • 按投放的實際效果付費(CPA):适合促成銷售或擷取高價值使用者行動。

對于新産品推廣,通常推薦使用按App下載下傳數付費(Cost Per Download, CPD)的模式。這種方式以App下載下傳量為衡量标準,對于尚未建立品牌知名度的新産品來說,是一種成本效益較高的推廣方式。随着品牌影響力的逐漸建立,可以逐漸轉向CPC或CPA模式,以實作更高的營銷效率和投資回報率。

三、 名額如此繁多該如何選擇

在面對衆多的資料分析名額時,選擇适合的名額對于洞察業務狀況和指導決策至關重要。在選擇名額時,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優先考慮比例名額

優秀的資料名額往往以比例的形式呈現。比例名額能夠将單一的數值資料轉化為有意義的比較基準,進而更準确地反映業績或效率。例如,轉化率、點選率等都是通過将關鍵數值除以總數值(如總通路量或總點選量)來計算的。在評估名額時,如果提供的是一個絕對數值而非比例,應嘗試将其轉換為比例形式,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背後的含義。

2、确定北極星名額

北極星名額是指能夠反映業務核心價值和目标的關鍵名額,它像北極星一樣指引着公司所有成員朝着共同的方向前進。北極星名額的選擇應基于目前業務的重點和戰略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北極星名額并非固定不變,它會随着公司業務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調整。不同公司,甚至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北極星名額都可能有所不同。是以,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戰略需求,識别并确立目前階段的北極星名額。

如何選擇北極星名額

選擇北極星名額時,可以考慮以下步驟:

  • 業務目标明确:首先,明确公司的業務目标和戰略方向。
  • 關鍵成果領域:識别對實作業務目标最為關鍵的領域或過程。
  • 資料可擷取性:確定所選名額的資料容易擷取且準确。
  • 行動的可引導性:北極星名額應當能夠引導具體的行動和決策。

通過精心選擇和應用比例名額以及确定北極星名額,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資料來驅動決策,優化業務流程,并實作戰略目标。正确的名額選擇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業務現狀,還能夠激勵團隊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四、 結語

面對海量的資料分析名額,企業必須采取一種系統化和戰略性的方法來選擇和應用這些名額。通過優先考慮比例名額,企業能夠更準确地衡量和比較不同方面的業務表現。同時,确定一個清晰的北極星名額,可以幫助團隊集中精力,共同推動業務向前發展。

在實際應用中,企業應該不斷地評估和調整其名額體系,確定它們與目前的業務目标和市場趨勢保持一緻。此外,随着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新的名額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而舊的名額可能變得不那麼相關。

最終,資料分析的目的是為企業提供洞察力,幫助其做出更好的決策,并推動持續的改進和創新。通過精心選擇名額并深入分析它們背後的含義,企業可以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獲得優勢,并實作長期的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FineBI作為一款專為企業級資料分析設計的智能工具,它通過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和直覺的業務名額計算功能,使複雜的資料轉換為易于了解的商業洞察。使用者可以自定義各種業務名額,實作多元度資料分析,并利用實時資料更新確定決策的時效性。FineBI的互動式資料可視化讓資料洞察更加生動,同時其易于部署和使用的特點,讓非技術使用者也能輕松上手,快速生成動态儀表闆和報告。此外,FineBI的高度自定義和擴充性,確定了它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特定需求,幫助企業在資料驅動的商業環境中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