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作者:江西都市現場

來源|央視一套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修築梯田的國家之一

早在先秦時期

中國北方就有了“坡式梯田”

随着北方人口不斷南遷

梯田開始在南方的山區大顯身手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梯田的大小

取決于坡度和土壤的厚薄

先挖一條平整的田基

然後在上面壘砌石塊

附上一層泥土捶緊

如此循環兩三次

才能防止梯田漏水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中華先民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将竹子制作成竹笕

插入山體

每一處水源灌溉20級梯田

田與田之間則依靠竹笕輸水

簡易的工程設施

實作了有效的自流灌溉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梯田

不僅解決了人們的溫飽

也給動物提供了生存空間

春耕時

鹭鳥吃掉稻田裡的害蟲

為禾苗建構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秋收後

客家人會将雞鴨等散養到田間

覓食散落的谷物和雜草

田間動物産生的糞便

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保證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大米磨成米漿

用不同顔色的水果或其他植物

制作成染料

與米漿混合在一起

進行蒸制

如此反複9次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綠紅黃白四種顔色

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層層分明

“春季秧苗青蔥

秋季稻谷金黃

打出大米雪白

過上日子紅火”

在與山為伴的時間長河裡

人們将對自然的崇敬

對豐收的希望

都融入到這小小的方塊之中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南方山區

缺少可耕種的土地

人們利用梯田田埂種植大豆

稻田裡的水分可以滿足大豆對水的需求

大豆的根系能夠加強田埂

豆類作物的固氮特性

又能改善稻田的肥力

通過這樣的套種模式

人們既可以依靠稻米解決溫飽

又能從大豆中獲得植物蛋白質

這是人類在自然生産中總結的經驗

是互作互利

遵循自然法則的可持續農業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節氣刻畫了四季

也引導着農家的耕作與豐收

就地取材、物盡其用

是農耕文明的智慧

田裡的泥土在農民手中變成一頭泥牛

雞蛋做眼牛角加以點綴

一頭泥牛俯卧田間,栩栩如生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小兒著鞭鞭土牛

學翁打春先打頭

黃牛黃蹄白雙角

牧童緣蓑笠青箬”

一場 “鞭牛立春”活動

寓意着新一輪耕種即将展開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中國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統

是中國先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見證

時光流轉,四季輪回

梯田仍在繼續講述着耕作與收獲的故事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

周一到周五

CCTV-1 18:20檔

《農耕探文明》持續播出

讓我們跟随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探尋生生不息的中華農耕文明

中華先民在南方山區創造的山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