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作者:杭州交通91.8

5月15日,

重慶墊江縣澄溪鎮

一名五旬男子

使用健身器材鍛煉時

發生意外離世。

近年來,

一些健身方式走紅網絡,

但也需提醒身邊人

健身應避免盲目跟風,

應選擇那些經過科學驗證、

安全性高的健身器材和方法。

男子小區健身突發意外

知情網友:該男子是網絡健身達人

現場視訊顯示,在該小區健身器材附近,有多名群衆圍觀。視訊拍攝者稱,鍛煉身體的人發生意外離世,才五十多歲。

據正觀新聞,有知情網友表示,發生意外的男子經常在小區健身,是網際網路上一位健身達人。記者檢視其個人社交平台首頁發現,他經常分享自己的健身視訊,最新一次更新時間為5月14日,便再未更新,視訊下方也有留言稱,該男子已去世。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現場視訊截圖(圖檔來源于網絡)

派出所:排除刑事案件

5月16日上午,澄溪鎮政府相關負責人李主任告訴記者,該名男子使用健身器材“把頸子吊起來甩”,不幸當場離世。此前已多次勸其不要做危險動作,“健身要科學、适可而止”。

澄溪派出所從業人員此前回應,“(健身繩索)不是自己帶的,長期挂在上面”,排除刑事案件。

墊江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此事系一起意外死亡事件,出事的男子57歲,在小區健身器材鍛煉時,不慎被繩索吊住發生意外離世,“本來應該是手吊在繩索上進行鍛煉,但他是把繩索系在脖子上進行鍛煉。”

此外,澄溪鎮政府從業人員表示,已與所在社群對接,将做警示牌進行警示宣傳。

“吊脖子”健身走紅網絡

方法不當會有緻命危險

據報道,近年來,

老年人“吊脖子”健身走紅網絡。

他們将頭吊起,跟随繩索搖晃、擺動,甚至還做出非常危險的動作,大家在裝置上交替輪流體驗,畫風十厘清奇。

據悉,鍛煉者稱這種方式能修複頸椎疾患,改善頸肩患處。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婁志堃曾表示,吊頸健身的方法雖采用的是臨床上的牽引原理,但如果自己盲目操作并不可取,因為人的頸椎能承受的最大重量在25公斤左右。脖子比較敏感,上方是頭腦,下方連接配接脊髓,前方還有一些氣管、血管、食道等,如果吊脖子吊的不當,可能會引發其他一系列疾病。

“吊脖子”健身可能損傷神經和脊髓,這種損傷對于人體來說,可能是緻命的,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甚至高位截癱等。

樹上一撞,身體倍兒棒?

“野路子”健身不可取!

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個案,但是暴露出來的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在社交平台上,關于“撞樹養生”的話題熱度也居高不下,不少中老年人認為背部經脈多,撞樹可以刺激經絡,達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然而,

這一鍛煉方式真的有效嗎?

醫師孫建峰分析,不少老年人本身有腰背痛、患肩周炎、骨質疏松疼痛、胸腰椎退變性疼痛等,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相對應的治療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而盲目的撞樹可能會使突出變脫出、疏松變骨折,進而導緻更加嚴重的身體傷害。

因“撞樹”受傷已有先例,此前,武漢一名7旬老人因為“撞樹”晨練,竟導緻視網膜脫落。

70歲的張大爺為了緩解腰腿疼痛,嘗試了用身體撞樹的晨練方式之後,他感覺右眼裡出現“蚊蟲飛舞”,看物體的顔色都變了,綠色樹葉變成了紅紫色,大中午的太陽也不覺得刺眼。

經過醫生檢查,竟然是視網膜發生了脫落。

專家稱,張大爺眼睛裡出現蚊蟲飛舞的感覺,實際上就是眼睛玻璃體牽拉視網膜形成裂孔的症狀。老人年紀大了以後,眼内的玻璃體出現退化,一旦遭遇到劇烈撞擊後,就容易出現視網膜脫落的情況。

當代老年人的健身方式

究竟有多“野”?

除了撞樹,

公園健身已經大多見怪不怪了。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360度大回環、爬樹、俯卧撐、倒挂

個個“身懷絕技”

令人折服

人體360度旋轉

絕對是王者級别

讓不少人感慨高手在民間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這些絕技

真不是人人都能學的

雜技般的動作

大多數年輕人都吃不消

人上了歲數

骨骼更加脆弱

本不宜劇烈運動

奇葩方式又提高了風險系數

野路子刷屏的時候

科學健身的呼聲不絕于耳

加強健身器材供給

科普知識廣泛傳播

親人子女也要諄諄講解

俗話說“老小孩”

很多老年人會有一些孩子行為

從醫學角度來看,科學很重要

不規範的動作不僅起不到鍛煉功效

而且會損傷身體

網友評論

“吊脖子”健身也引起網友關注

有網友表示:

這種“拉頸椎”的鍛煉并不少見

自己常看到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更多網友則表示

這樣的健身器材太危險了

安全隐患極大

男子鍛煉時突發意外!這個動作走紅網絡

再次提醒

↓↓↓

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在追求健康的同時,

更應注重安全,

避免盲目跟風,

應選擇那些經過科學驗證、

安全性高的健身器材和方法。

關于健身鍛煉,

還有什麼注意事項

需要提醒大家的?

評論區來說說!

來源:廣州日報綜合自澎湃新聞、極目新聞、正觀新聞、中國新聞周刊、新聞坊、央視網、新晚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