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搶占市場 低價政策才是“王牌”?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北京報道

當“精打細算”成為消費市場的關鍵詞,低價政策似乎成為“王牌”。降價、下沉、補貼,利用價格優勢進行市場競争成為消費行業普遍現象。

近期,以往定價20—30元區間的喜茶在12周年慶推出買一送一限時活動,部分産品用券後隻要4元一杯。盡管是限時優惠活動,但這樣的折扣力度也備受關注。

實際上,無論是促銷、引流或是搶占中低端市場,低價政策都是品牌的慣用手段之一。例如咖啡領域,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卷到9.9元、8.8元時代;蜜雪冰城在中低端市場風生水起;折扣零售走紅等。

對此,多位行業專家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低價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吸引大量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幫助企業快速占領市場佔有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并不是愛低價,而是追求高成本效益。是以,不同品牌定位的企業在利用低價引流時,應該充分考慮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費群體的需求,需要提高成本效益而非單純陷入“價格戰”。

低價政策成“流量密碼”

此前在消費者心中“高價高品質”代表之一的喜茶,也開啟了低價引流政策。近期,喜茶推出買一送一限時活動,原價8元的“純綠茶妍後”,用券後隻要4元一杯。盡管隻是限時福利,但這樣的折扣力度,被網友調侃折後價格堪比蜜雪冰城。

這并不是喜茶首次因低價受到關注。2022年年初,“喜茶告别30元”的話題登上熱搜。此後,奈雪的茶、樂樂茶也不斷下調價格。

多位行業專家都提到,在新茶飲市場競争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通過降價可以降低消費門檻,吸引潛在消費者嘗試其産品,并增加銷售量。低價引流也有助于推廣新産品或促銷活動,增加品牌曝光度。尤其是低價與喜茶能夠形成更大的反差,進而引起更大的讨論度。同時也可以試水中低端市場。

而在咖啡行業,低價政策運用得更為明顯。在經曆了品牌大規模擴張後,9.9元、7.9元等平價咖啡成為多個品牌的主打賣點。而低價政策所帶來的效果也顯而易見。例如瑞幸咖啡僅用了五年半的時間便開出萬店規模。

休閑零食行業更是刮起降價風。2023年年底,良品鋪子新任董事長、總經理楊銀芬釋出全員公開信表示,将啟動新一輪改革。業務端将實施十七年來最大規模降價,300款産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随後,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表示,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實施了“高端成本效益”戰略。

在多位行業專家看來,高端市場的消費者更注重品牌故事、産品品質、科技含量以及購物體驗等,這也使得品牌想要真正實作高端化并不容易。但是低價引流卻是一種更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

利用部分低價産品引流,其他産品來拉高利潤是很普遍的手段。打勞工咖啡的創始人楊曉康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便宜是其門店最大的宣傳賣點。最開始他的店主營烘焙産品,開業不到一個月就憑借“4元美式”迎來爆單,開第二家店時才聚焦主營咖啡業務,烘焙為輔。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低價引流屬于全球行業競争手段,沃爾瑪、山姆、Costco、奧樂齊都是以低價作為核心競争手段。低價可以帶來規模效應,提升市場占有率和提升供應鍊規模效應。就像奔馳汽車也有低價車型,是以這并非中國企業獨有。

從經營角度來看,清華大學爆點戰略顧問孫巍認為,低價讓利消費者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及複購,同時也降低了營銷成本。對品牌而言,在消費縮量時期,搶占消費者和争取成交,這是更為重要的生存戰略。企業業績不增長,就會陷入徘徊甚至下滑的困境,進而引發連鎖危機反應。定高價,不一定能高價賣出去,若賣不出去,企業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

低價政策是否就一定奏效?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認為,低價政策是否奏效取決于多個因素,比如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市場定位、競争對手政策以及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如果企業過度依賴低價政策,忽視産品品質、服務體驗和品牌形象的建設,勢必導緻消費者流失和市場佔有率下降。

“新低價”

“不是9.9元包郵才叫低價。”在衆多行業專家看來,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品質好的商品才是主流需求。比如,山姆百元的榴蓮蛋糕、優衣庫79元的短袖等,盡管還有更低價的選擇,但上述産品還是因高成本效益備受歡迎。

莊帥告訴記者,高成本效益才是競争優勢。無論低客單價(例如9.9元的咖啡),還是高客單價(例如50元一杯的咖啡),都需要是高成本效益,失去成本效益,9.9元也不會被認可和接受。同時,9.9元的瑞幸可以存在,59元的星巴克也同樣門庭若市,這叫做需求多樣化。

正如上述所言,高成本效益才是“必殺技”。最為典型的就是,在大賣場增長遇到瓶頸的情況下,會員制超市成為最熱門的轉型方向之一。從零售商近幾年的動作也可以看出這個趨勢,山姆、Costco、高鑫零售、家樂福等持續加碼會員店。

但是相比普通零售商場,會員店的客單價并不低。此前盒馬方面向記者透露,X會員每月購買頻次是非會員的2.5倍,客單價是非會員的2.8倍。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當下消費者的消費觀發生了變化,特别是年輕人。他們更加注重高成本效益,即追求物有所值,而不是單純追求低價或大牌。他們更願意為了符合自己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産品買單,而非盲目跟風或追求奢侈。同時,還追求消費體驗、情感價值、個性化、多樣化和定制化的服務。

例如,此前,一批自稱“整頓羽絨服市場”的大學生組團穿上軍大衣、花棉襖,火遍網絡。他們的口号就是:“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成本效益。”

顯然,随着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理性消費時代正在到來。《2023年618消費新趨勢洞察報告》顯示,近六成人認為自己消費更理性了,從以前的固定管道消費過渡到現在的貨比三家,超六成受訪者更看重成本效益。

“随着社交媒體的普及和資訊的快速傳播,年輕人更容易受到同齡人和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形成更加理性、多元和包容的消費觀念。此外,他們還關注環保、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等議題,将消費視為一種表達自我價值觀和社會擔當的方式。”江瀚說。

低價背後

無論是在新茶飲、咖啡行業、電商平台還是零售業,采用降價、補貼、下沉哪種方式競争,長期而言都有可能引發價格戰。

最為典型的就是盒馬用榴蓮千層蛋糕打響對山姆的價格戰,緻使雙方不斷降價,曾經售價128元的山姆榴蓮千層蛋糕一度降至80多元。在咖啡領域,9.9元、8.8元的平價咖啡戰更是不斷将戰線拉長。

孫巍提到,任何行業都不能避免價格戰。打價格戰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身沒有競争力,産品沒有爆點,被迫降價吸引消費者。另一個是上司者或第二品牌為了占領更多市場,因為擁有成本優勢,通過價格戰擠占對手市場,擷取市場佔有率提升,形成一定的競争壟斷。

不過,一旦陷入價格戰,其弊端也顯露無遺。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長期來看,低價政策可能會引發價格戰,降低行業整體利潤率,同時還可能損害品牌形象。低價永遠有需求,但長期來看,低價政策的有效性取決于企業如何平衡價格與品質、品牌的關系。

記者注意到,5月初,“瑞幸9.9元活動再縮水”沖上熱搜,引發關注。記者打開其小程式下單時發現,目前,瑞幸小程式的每周9.9元專區共5款産品。

4月底,瑞幸公布了其2024年一季度财務業績報告。報告顯示,瑞幸實作營收62.781億元,同比增長41.5%。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瑞幸同期利潤虧損6510萬元。報告内解釋,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産品的平均售價降低,市場動态和競争持續波動,加上季節性因素的負面影響。

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客觀上,一季度的寒潮、溫度波動使得消費出行受到影響。主觀上,公司将市場占有率作為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标,調整了開店節奏。

江瀚告訴記者,價格戰會壓低企業的利潤空間,同時加劇市場内卷化,導緻企業容易忽視産品研發、品質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的長期投入,零售優勢逐漸喪失,陷入了“降價—利潤壓縮—研發投入減少—競争力下降”的惡性循環。這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可能對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威脅。

“價格戰的基礎是價值戰和品質戰。”莊帥認為,曆史已經多次證明,不以價值戰和品質戰為基礎的價格戰最終會慘敗。

多位業内專家也提到,像一些原本就做高端或者比較有口碑的品牌适當做一些低價引流,更能讓消費者産生高成本效益的認知。例如,喜茶在行業的品牌形象和産品已經具有一定的競争力,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拿出一些親民的價格更容易吸引使用者。

不過,在低價引流時也應把握分寸。莊帥表示,對一些高端品牌來說,如果全部或者一半以上都是低價産品,就會損害之前的品牌定位,進而損失之前積累的品牌心智和消費人群。是以,不要過度依賴低價,而是要在保證産品品質和服務體驗的前提下提高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