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刻本《六臣注文選》的輾轉之路

作者:善本古籍
宋刻本《六臣注文選》的輾轉之路

《六臣注文選》卷端

宋刻本《六臣注文選》的輾轉之路

《文選》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文學總集,隋唐時期為科舉取士的必備讀物,陸遊《老學庵筆記》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語。《文選》的注本,唐代主要有李善注本和五臣注本兩家,宋代開始将李善和五臣注合刻,形成“六家注《文選》”和“六臣注《文選》”兩種名目。

宋刻本《六臣注文選》的輾轉之路

國家圖書館藏宋本《六臣注文選》為南宋福建刻本,學界稱為“建州本”。此本有三部留存,分别為涵芬樓、徐坊和周叔弢舊藏。其中,涵芬樓藏本卷三十至三十五配清影宋抄本,上海商務印書館曾印入《四部叢刊》初編,《中華再造善本》又影印行世,流傳較廣,影響較大。周叔弢藏本僅存卷五一卷。徐坊藏本以全帙存世,抄補僅二十餘葉;且經明清以來名家遞藏,洵為可寶。自2007年開始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徐坊藏本實為三部書之上乘者,緣于徐氏秘藏此本而不輕以示人,緻使不為外人所知,長期以來人們視涵芬樓藏本為存世《六臣注文選》最佳之本。

徐坊(1864—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東臨清人。曾任京師圖書館首任副監督,是國家圖書館曆史上第一位主持館務的副館長。清末任戶部主事,後擢國子監丞。其藏書甚富,室名“歸樸堂”。所藏宋本尚有宋刻單疏本《周易》、宋明州本《攻媿先生集》、宋蜀精刻小字本《三蘇先生文粹》和宋刻孤本《韓文舉正》等,均為銘心絕品之椠。徐坊與缪荃孫相交甚笃,《藝風藏書記》稱兩人“互出所藏,以相考訂”。傅增湘稱他“家富萬簽,聲名烜赫,骎骎與南瞿北楊齊驅方駕”,極為推崇他的藏書。徐坊藏書聲譽之外,莫過于參與籌建京師圖書館。1909年,清廷奏準學部創設京師圖書館之議,委任缪荃孫任監督,徐坊即任副監督。1911年去職,以遺老身份隐居北京。

宋刻本《六臣注文選》的輾轉之路

徐坊珍秘所藏,即便缪荃孫亦未得寓目觀覽,傅增湘形象地稱之為“嚴扃深鐍,秘不示人”。1916年徐坊逝後,其家人有售書之舉,藏書始得外界藏家矚目。1926年,傅增湘寫給張元濟的信中說:“聞有《文選》、《儀禮》、《韓文舉要》,尚未見。”信中提到的《文選》即“民族記憶、精神家園——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展出的宋刻本《六臣注文選》。傅增湘欲購徐氏所藏包括此部《六臣注文選》在内的諸珍本,因議價不諧而未能如願。1940年前,徐氏藏書售出,《六臣注文選》歸譚錫慶,書中钤“譚錫慶學看宋闆書籍印”一印。譚錫慶字笃生,河北冀縣人,民國年間在琉璃廠開設正文齋書籍鋪,搜購善本不少。傅增湘即從譚氏手中購藏此本,終圓夙願。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稱此本“字型遒麗,鋒棱峭峻,墨色如漆,字畫中猶見木闆紋,是建本初印之最精之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傅增湘以此部與涵芬樓藏本相較,稱:“涵芬樓本缺卷三十至卷三十五共六卷,印本亦差晚,此則六十卷完整,紙如玉版,墨光如漆,初印精善。”知涵芬樓本不及此部初印之精善,版本價值略高出一籌,足見徐坊藏書之精。

此本裝訂為60冊,行款版式為10行18字,小字雙行23字,細黑口,左右雙邊,對黑魚尾,有耳題。書中刻有标抹。雕版精良,摹印若出新硎,為宋福建刻本之尤佳者。檢避諱至宋甯宗趙擴,當為南宋中後期所刻,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稱所刻“必在慶元(1195—1200)以後也”。現存六臣注本《文選》以刻在江西贛州的州學本為最早,北京大學《文選》版本研究專家傅剛先生認為此本即以贛州本為底本而刻,屬宋刻贛州本系統。贛州本存世者多經宋元明三朝遞修,多數版葉刷印模糊,書品及版刻遠不及此本,故整理或研究六臣注本《文選》應以徐坊所藏此部建刻為最佳選擇。

南宋是誰刻了此部《文選》呢?周密的《志雅堂雜抄》和《癸辛雜識》分别有如下記載:

“瑩中所刻書,則始于景定(1260—1264),先開《福華編》……其後開九經……皆以撫州萆抄清江紙、造油煙墨印刷……所開韓、柳文尤精好……又開《文選》于建甯。其後又欲開《戰國策》,又蘇東坡詩,以海陵顧注為主而益以他注,未暇入梓而國事異矣。”

“廖群玉諸書,則始開、景。《福華編》備載江上之功,事雖誇,而文可采,江子遠、李祥父諸公皆有跋。九經本最佳,凡以十數種比校,百餘人校正而後成,以撫州萆抄紙、油煙墨印刷造,其裝至以泥金為簽,然或者惜其删落諸經注為可惜耳,反不若韓、柳文為精妙。又有《三禮節》、《左傳節》、《諸史要略》及建甯所開《文選》諸書。其後又欲開手節《十三經注疏》、姚氏注《戰國策》、《注坡詩》,皆未及入梓而國事異矣。”

提及廖瑩中刻有《文選》,刻地在建甯(今福建建陽),時為南宋後期理宗景定年間。恰與此部《六臣注文選》的刻地和刻年相吻合,令人懷疑或即為廖氏所刻者。廖瑩中為南宋權相賈似道門客,名其家塾曰世綵堂,依靠賈似道的雄厚财力,所刻之書極其鋪張之美。如用紙為撫州萆抄清江紙,造油煙墨刷印,墨中加入麝香,還以泥金為籤,備極裝潢、雕椠之侈麗。廖氏所刻韓、柳集均藏國家圖書館,有“世綵廖氏刻梓家塾”亞字形牌記,傅增湘譽為宋版書中的“無上神品”。惜此部《六臣注文選》并無廖氏刻書牌記,是否廖氏所刻難以确證。但周密有關廖瑩中在建陽刻《文選》的記載,卻為此書鋪陳幽幽遐想,增添不少趣味。

此本钤“陳淳私印”“孫印朝肅”“恭父”“孫孝若圖書記”“汪印士鐘”“阆源真賞”“徐坊印信”“臨清徐坊卅六歲後号曰嵩庵”“譚錫慶學看宋闆書籍印”諸印。明陳淳(1483—1544),字道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少師文征明,天才秀發,善畫,尤好寫生,《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有小傳。後歸孫朝肅、孫孝若父子所藏。朝肅字恭甫,更字功父,孫七政之孫,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入清為汪士鐘藝芸書舍所藏,士鐘字春霆,号阆源,長洲人,官至戶部郎中。其父汪文琛,字厚齋,開益美布号,饒于赀,故富藏書。汪氏手中散出後,輾轉歸徐坊歸樸堂插架之物,可謂疊經名家遞藏,流傳有序。

徐坊身為國家圖書館的首任副館長,所藏此部《六臣注文選》仿佛有“神靈護持”,經傅增湘之手又終歸國家圖書館所藏,至今得到妥善的儲存和保護,誠可謂一段不應淡忘的、洋溢着濃濃芸香的書緣。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