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産能過剩論”到對華加征關稅 美濫用保護主義将反噬其身

作者:華夏經緯網
從“産能過剩論”到對華加征關稅 美濫用保護主義将反噬其身

這是2023年11月6日在第六屆進博會汽車展區福特汽車展台拍攝的跑車。新華社記者孟濤攝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5月14日,美方宣布提高對華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産品的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關稅将從25%提至100%。

從一些政客大肆炒作“中國産能過剩論”,到如今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大幅加征關稅,美國選擇了錯上加錯。

美濫用保護主義對華加征關稅

5月14日,美方釋出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産品的加征關稅。

其中,對電動汽車的關稅将從目前的25%提高到100%。

美專家認為此舉出于國内政治目的,無助美國本土相關産業繁榮,不利于美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這一扭曲市場的行為将傷害美國消費者。

從“産能過剩論”到對華加征關稅 美濫用保護主義将反噬其身

這是5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總統拜登。新華社發(亞倫攝)

中國商務部當天在回應美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時表示,美方出于國内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将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鍊”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将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也将是以受阻。商務部稱,阻礙中國綠色産品自由貿易無助于解決自身問題,反而會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阻礙全球綠色轉型。談氣變合作就不能搞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氣變合作。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強調,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将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美方舉起關稅大棒能起到作用嗎

針對美方新的關稅加征計劃,路透社和美聯社等多家外媒均分析稱,該計劃對中國的影響有限,因為美國市場上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非常少,而對于美國來說,政治動機大于實際影響。

從“産能過剩論”到對華加征關稅 美濫用保護主義将反噬其身

在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AI智能檢測系統在檢測車輛關鍵部位的螺栓松緊程度(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國電動汽車、锂電池、晶片此前并未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資料顯示,目前,電動汽車、醫療用品和半導體産品僅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5.9%,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1%。2023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數量僅一萬多輛,在出口總量中占比不足1%。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美出口的電動汽車不足2000輛。

基于此,《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相關行業并不依賴美國市場,美方追加關稅很難對中國企業産生實質性影響。彭博社也分析稱,美國政府瞄準中國綠色科技領域,看似猛烈實際隻具象征意義,“幾乎不會削弱中國經濟的增長”。

既然這樣,美國政府為何要這麼做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美國在新能源等領域競争不過中國,美國政客不得不使出貿易保護手段打壓中國優勢産業發展,為本國企業謀求更有利的競争環境,維護美國在全球産業鍊的高端位置。

另一方面,這更像一場“政治秀”。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國經濟卻陷入高通脹、高财政赤字等多重困境,“禍水外引”便成為現任政府的慣性選擇。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此時發起對華“關稅戰”,主要出于國内政治需求,目的是在搖擺州選民關心的經濟問題上展現對華強硬,來争取更多選票。

加稅,“回旋镖”式的自傷遊戲

如今,美國對中國優勢産業加征關稅,隻會帶來反噬效應。彭博社專欄作家戴維·菲克林指出,就像孤島上的小鳥,這些汽車制造商會在沒有競争對手的情況下變得臃腫,失去飛行能力。

美國可能希望借加征關稅打壓中國新能源産業優勢,但這隻是一廂情願。中國新能源産品暢銷全球,相關投資廣受歡迎,憑借技術和價格上的比較優勢,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在全球市場依然走出向上曲線。據榮鼎咨詢公司統計,2023年歐洲再次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相關産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目的地。在巴西,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汽車制造商銷售了4.8萬輛新車,是去年同期的8倍。同時,巴西正努力吸引中國汽車産業落地,以創造廣泛的就業機會。可見,中國新能源産業發展讓全球受益,參與合作共赢是大勢所趨。

從“産能過剩論”到對華加征關稅 美濫用保護主義将反噬其身

2023年12月22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内,勞工在對出廠前的車輛進行漆面及門窗檢測。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有沒有可能,我們隻是在這些領域被中國打敗了?”近日,一名美國電台節目主持人向美國财政部長耶倫發出“靈魂拷問”。聽到耶倫給出“中國企業獲得了政府大量補貼導緻競争環境不公平”的“标準答案”,主持人以美國晶片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為例質疑美國“可能提供更多補貼”時,耶倫不得不承認,美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等重要戰略領域提供補貼,因為這對美國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性”。

對于耶倫的“雙标”,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在社交媒體上一語道破天機:“翻譯一下:我們會用補貼支援美國工業,因為這是戰略性的,但當别人這麼做時,那就是不公平競争。”

事實證明,美國保護主義措施無一例外隻是“回旋镖”式的自傷遊戲。美國媒體刊文稱,關稅實際上是對美國消費者征稅,幾乎沒有人認為關稅起到效果,卻讓美國經濟付出了損失金錢和就業崗位的代價。根據美國稅務基金會的資料,這些關稅使美國經濟每年損失近20萬個就業崗位和0.25%的國内生産總值,即大約700億美元的年産值。

再高關稅也保護不了美國汽車業

高關稅和貿易壁壘真的能保護美國汽車業嗎?換個角度看,美國鋼鐵行業就是前車之鑒。

從“産能過剩論”到對華加征關稅 美濫用保護主義将反噬其身

圖為新能源汽車排隊裝船。(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發 王朔 攝

早在2017年美國對華不鏽鋼産品實施“雙反”,當時,中國鋼鐵對美出口量無足輕重,美國鋼鐵業的症結不在于所謂“不公平競争”,也不在于缺乏足夠保護,而在于其自恃多年壟斷地位,不注重依靠技術進步提高生産效率。

美國鋼鐵業真正需要的是以開放促改革,而貿易保護隻會增強企業惰性。果然,去年年底,曾為紐約帝國大廈提供鋼材的巨頭企業美國鋼鐵公司同意接受日本企業收購。

如今看來,保護主義究竟是保護了美國鋼鐵業,還是化為了政治泡沫?專家指出,美國鋼鐵業的今天可能就是美國汽車業的明天。

綜合自中新網、新華網、央視新聞用戶端、經濟日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