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作者:雨田觀史海

看過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的都知道,當時彭總手下有一個将領叫郭炳生,從彭總鬧革命開始就一直陪在其左右,在紅軍時期,最高還擔任過紅三軍團的師長。

但在反圍剿的時候,他卻中了敵人的美人計,背叛了革命,帶領隊伍叛逃投靠老蔣,讓人又氣又怒。很多人甚至怒其不争,當然還有一些人在惋惜,如果此人不投靠老蔣,繼續投身革命,在建國後肯定會被封為大将,畢竟他當時是紅軍主力師長。

但雨田君對這個觀點,則是持相反的态度,用4字形容——“絕對胡扯”。

将其與我軍大将們相提并論,絕對是對先烈們最大的侮辱。

為何這麼說呢?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郭炳生劇照

投靠老蔣,陣前被斃

《彭德懷元帥》中,郭炳生這個人确實是一個曆史原型。

在彭總還在向湘軍中當兵的時候,在軍營中他的班長郭得雲對其十分照顧,彭總也将其認做兄長,在大革命開始後,兩人也一起投身革命,不過郭得雲因為常年奔波,身體每況日下,在1922年時候,得知自己因為肺病時日無多的他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年僅15歲的郭炳生傳遞給彭總,将其撫養成人繼續參加革命。

而面對老班長的托孤,彭總也是含淚保證對其會待如親子。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郭炳生和彭總(劇照)

1923年,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的彭總,再次進入湘軍中擔任軍官,曆任排長、連長和營長。

而郭炳生在中學畢業之後,則一直跟在彭總身邊擔任勤務兵,彭總待他确實也和自己的子侄一樣關照。1928年彭總和滕代遠、黃公略等人組建了紅五軍在平江開展了平江起義,并在湘贛鄂邊區與國軍一直周旋作戰,在作戰中初出戰陣的郭炳生拎着炸藥包深入敵陣,炸毀了敵人重機槍陣地,在戰後受到了彭總的表揚,而彭總也覺得此人勇武敢戰,将來是個将才,是以也将下放到作戰部隊,讓其從基層指戰員做起。

湖南伢子出身的郭炳生在作戰中敢打敢拼,指揮作戰機智果斷,雷厲風行的作戰風格深得同樣喜歡大開大合的彭總喜愛,在紅五軍期間擔任過第8大隊大隊長和縱隊司令。在彭總和主席會師合編成一方面軍後,郭炳生在彭總所在的紅三軍團中擔任第2師師長(政委是彭雪楓将軍)。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彭雪楓将軍(劇照)

不過少年得志,也讓郭炳生其滋生了驕傲和跋扈的性格,經常在作戰中将繳獲的戰利品據為己有,很多時候作為軍事主官的他壓根就不聽周邊同僚的勸告,作戰也往往是一意孤行。

在前期彭總指揮運動戰常勝,這個問題也沒被當回事。

但随着反圍剿的深入,部隊作戰越來越艱難,其身上的軍閥作風,苛責下屬的壞習氣也逐漸顯露出來,為此彭總還将穩重的彭雪楓派到紅2師當政委,目的就是幫助這個愛将回歸正途,但心态早已轉變的郭炳生已經和革命漸行漸遠。

特别是在進入1932年後,因為人事變動的影響,以及在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過程中的失利,在艱苦的環境下,紅軍内部個别革命意志薄弱的人動搖了,在種種壓力之下,一直處于讓心高氣傲的郭炳生頓時冒出了要投靠老蔣的想法。

不過和電視劇中老蔣用美人計的讓其一怒之下為紅顔不同,老蔣除了美人計之外,還利用高官厚祿和大量銀元不斷的做其工作。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被老蔣用美人計搞定的郭炳生

終于,在1932年8月,因為待慣縣城不想再回山裡打遊擊的郭炳生,對于撤退指令很不滿,公然和彭雪楓向發表不滿,而彭雪楓出于團結的需要做了其說服。

郭炳生表面雖然表示願意接受上司,但實際裡确是想趁着紅2師在宜黃和樂安休整時,帶着不明是以的紅軍指戰員投奔老蔣。

在這過程中當得知彭雪楓帶着一個團和師直屬隊去阻擊國軍後,他卻帶着一個主力團往北面的撫州打,直接紮入國軍包圍圈,企圖脅迫衆人。在行軍中他還編織了彭雪楓已經犧牲的謊言,卻沒成想彭提前帶人完成阻擊任務,反過頭來找他。

自知事情敗露已經無法拉走部隊的他,隻能孤身一人逃往撫州,成為革命的叛徒。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郭炳生叛逃(劇照)

到了撫州之後,老蔣為了惡心和分化紅軍,對郭炳生的叛逃也是在報紙上大書特書,還将郭炳生所謂的“勸降書”直接空投到蘇區,企圖瓦解我軍革命意志。

以至于很多動搖的投機分子在郭的勸誘下的都開小差紛紛投奔老蔣,包括同樣深得彭總信任的三軍團戰科長舒适和供給部長陳宗實。投奔之後,老蔣不僅賞賜了郭炳生大量的銀元,還任命其為暫編第37師師長,帶領部隊向我根據地反撲。

而對于郭炳生帶人叛逃,最傷心同時也最憤怒的就是彭總,對于這個救命恩人的兒子,一直以來彭總将其視為子侄,對其也是耐心教導,想将其培養成真正的革命戰士,卻沒想到竟是這樣的結局,自責的彭總一拳直接将指揮部的杯子砸碎,并怒吼道

“子不如父,甚為可恥!”。

并告誡三軍團,一旦在戰場上遇到郭炳生務必要将其擊斃。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彭總很生氣,針對于手下人的叛逃(劇照)

1933年7月,不到1年之後,三軍團在甯都戰役中遇到了暫編37師。面對郭炳生的部隊,戰士們個個義憤填膺,都想将其除之而後快。

不過可笑的是,面對紅軍的圍攻,郭炳生居然還恬不知恥的在陣地前,企圖用他當年投靠老蔣之後的“成功經曆”來忽悠前線将士,卻不知道,他在這1年時間的所作所為早已讓其成為三軍團人人得而除之的對象。

當郭炳生信誓旦旦的走出陣地,拿着大喇叭在喊所謂的“美好生活,金票大大的有……”時,早就被彭總安排全軍槍法最好的幾十名名戰士在遠處瞄準,正當其唾沫橫飛自我表演之時,彭總一聲令下,戰士們跳出戰壕,幾十條步槍瞬間槍彈齊發,被這陣勢下了一跳還沒反應過來的郭炳生,早就倒在了我軍的搶下,的到了其罪有應得的下場。

而彭總了長出了一口氣,這既是有擊斃叛徒的暢快感,也是愧對老班長托孤,未能教育好郭炳生的歎息。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彭總

能力性格,難任将才

時至今日很多人都覺得郭炳生可惜,如果當初不投靠老蔣,按照其當初在紅軍之中當師長的資曆,肯定也是能成為開國大将。

雖然這個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假設,

但在雨田君看來,這個假設壓根就不成立,或者說他能成為大将的可能性是無限接近于0。

為何這麼說?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變成敵人師長的郭炳生,壓根就沒有大将的資曆

首先,就是職務問題。

之是以很多人會認為其能當大将,一方面除了彭總和此人的關系之外,更多的是他還當過的紅軍中的紅6,改編為紅2師的師長。畢竟開過大将中有很多都是師級主官出身。

比如,同樣是在1931-1932年期間,陳赓大将就是紅四方面軍12師師長,還有粟裕是紅1軍團教導師師政委,徐海東大将是紅9軍27師師長(獨立第4師師長)、王樹聲大将是紅4軍11師師長以及25軍73師師長。

可以說的在這個時間段内,我軍10大大将們基本都處師級主官的位置上,部分或許為軍長或者軍參謀長,比如蕭勁光、譚政還有黃克誠大将等。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黃克誠和肖勁光大将

而且持有這個觀點的人還拿當時郭炳生的搭檔彭雪楓将軍作為參考依據,一般來說能入選的我軍的36位開國軍師家排名,就意味着待遇是大将保底,而彭雪楓也是其中行列,這些人自然而然也将郭炳生進行平行配置設定。

是以是不是,就意味着郭炳生的資曆如果不投靠老蔣,以紅軍老資格師長的身份也是有資格角逐呢的?

以1931年年末到1932年上半年,郭炳生所在的紅一方面軍為例。

當時方面軍下轄2個軍團、8個軍,其中紅一軍團下轄3個軍(紅3、4和12軍),紅三軍團下轄4個軍(5、7、8和16軍),方面軍直轄35軍,而這8個軍一共是下轄22個師(含獨立師、教導師),是以僅在1932年前後,紅1方面軍别看部隊才不到10萬人,但有22個師,郭炳生也僅僅是一個紅6師的師長,而且這些師長中還不包括黃克誠、譚政等大将,四方面軍的王樹聲等大将。

在20多個師長中能脫穎而出,郭炳生的能力要是有多強才行?

是以說郭炳生在1932年的時候是師長不假,但大将一共就10名,他憑什麼能擠得進去?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我紅軍師以上上司人合影,就問他郭炳生比得過誰

其次,就是人品問題。

而至于說到能力和人品問題,郭炳生跟後來的10大将比也是壓根比不過。

論資曆比不上張雲逸、黃克誠(當年就是郭炳生的上司,黃是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論戰績也比不上粟裕、陳赓、蕭勁光等人,論貢獻則不如徐海東、王樹聲等人。

不要說10大将,就是同時期的師長比,郭炳生也未見得就能比得過。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為革命立過功的徐海東大将

紅1師師長李聚奎在紅軍時期就是以敢打著稱,也是光腳鬧革命的能人,論打仗可一點不輸給郭炳生,但到了最後在授銜的時候也是被授予上将軍銜。

同樣的紅8軍軍長何長工雖然沒有授銜但也是中将級别上司,詹才芳當時都是軍長級别的後來授銜則是被授予中将,甚至是當時軍團長級别的蕭克都是被授予上将軍銜。

是不是說郭炳生就比擔任軍團長的蕭克上将要強呢?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蕭克上将

如果不叛逃,按照當時紅軍的整編,郭炳生的2師大機率會被改編為團級部隊(當時紅軍決定将軍團-軍-師,統一改編為軍團-師-團),是以郭炳生最多在1933年以後是一個團級幹部。在紅軍中不僅有帥才,将才更是多的數不清。

李天佑、劉亞樓等人都是紅軍後來師團級幹部中能打的,雖然郭炳生也有虎将和膽大心細的魄力,但實際上在紅軍期間的李天佑的戰績比郭炳生還要耀眼。

要知道《亮劍》中的李雲龍在長征時期也是一個團長,後面也才是授予少将,就郭炳生這種刺頭性格會是大将?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晉西北鐵三角(劇照)

最後,是性格和人物特性問題。

從人品和性格上看,就算郭炳生不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叛變,到了後面的長征和抗戰時期也會經不住誘惑投靠老蔣,要知道在長征過程中我軍所經曆的苦難是正常軍隊所不及的,25000裡的長途轉移,在數次絕境中我軍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經曆,讓過慣了安逸日子和革命意志不堅定的郭炳生很難堅持下來,特别是在遠離湘贛的陝甘甯。

抗戰時期,如原紅4軍軍長,115師參謀長周昆也受不了誘惑帶着錢财跑路,正如主席所說的一樣“革命的意志一定要堅定”,而這卻是軍閥作風的郭炳生所不及的。

是以抛開這些假設,郭炳生的性格弱點和為人也讓其都注定不了能勝任大将的資格。

彭總最信任的師長郭炳生,如不帶兵叛逃,建國後會被授什麼軍銜?

抗戰期間失蹤的115師參謀長周昆

在我軍中,有的人前期拔尖但後期沉淪,而有的人卻如粟裕大将這樣一步步從士兵往上進步,這當中除了過硬的軍事素質之外,還有就是他們革命的信念,隻有堅持和耐得住考驗,才能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投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