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作者:讀者

擁有好的愛情的人,從來都不是去維持最初的新鮮感和激情,而是用非常開放的心态接受愛情的變化,欣賞不同階段的美好,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要在愛情中不斷更新協調,讓它擁有更多元的形态。

——沈奕斐,《讀者》2023年第6期

劇集《不夠善良的我們》裡,關于婚姻的真實刻畫刺痛無數人。

女主簡慶芬,有車有房,兒子聰明,丈夫顧家,工作穩定。

但看似和諧美滿、人生赢家的背後卻藏着不為人知的痛苦。

簡慶芬工作平平,每天上班下班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和成就感。

悉心照顧生病的婆婆,換來丈夫的冷漠感謝,隻能靠各種出格的報複行為,尋得丈夫在意她的蛛絲馬迹。

她整日遊走在各種身份和“千篇一律,日複一日”的婚姻裡,丢失了自我。

網友被狠狠戳到,紛紛表示:

“簡直和我的狀态一模一樣,編劇是在我家安了攝像頭嗎?每天提不起勁,過不下去又離不了。”

最可怕的婚姻,不是窮困潦倒,不是柴米油鹽,而是每天在毫無意義的重複中,消磨對生活的熱情。

有房,卻不像家;明明有夫妻,卻像機器沒有情感交流,周而複始,一成不變。

有段話是這樣解釋婚姻的意義的:

“結婚不是為了拖垮彼此,而是兩個相愛相知相伴的人,在生活中給對方鼓勵和勇氣,遇到事情有個人商量,生活累了有個依靠。”

好的婚姻,不會一直循規蹈矩,而是在相處中随時調整步伐節奏,使彼此更加契合。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來源:視覺中國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調整期待,減少掌控感

婚姻裡不隻有愛情,還有無法預知的艱難和挑戰。

有的夫妻遇到生活中的坎,不急不躁,不給對方壓力,自己想辦法“搭橋鋪路”。

有的卻眼高手低,對伴侶期待過高,導緻關系緊張或難以挽回。

《金牌調解》裡有對夫妻,從路邊攤到早餐鋪,靠着好手藝,日子越過越好。

妻子羨慕隔壁生意比自家火,要求丈夫擴充門面,希望能靠着面積大招攬更多生意。

丈夫内向不善言辭,不願冒險做額外投入,并且擴店,免不了要打點各處關系,感覺壓力山大。

妻子覺得丈夫在逃避,自己日子過得寒酸,時不時地鼓動丈夫學加盟、搞投資。

不久他們和朋友合開水果鋪,由于經驗不足,隻開了3個月就被迫關門,幾萬塊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這樣的結果沒有讓妻子認清現實,更加重了她對丈夫的嫌棄。

每每看到丈夫看小說或是約朋友釣魚,她就怨聲載道,認為那是“不務正業”。

數落丈夫沒能力,隻知道固守“一畝三分地”的小生意,逃避現實,不思進取。

漸漸地,兩人一說話就針鋒相對,丈夫甯願在店裡打地鋪也不願回家,婚姻瀕臨破裂。

和諧的夫妻關系,從來不是忽略對方感受和實際能力,一個勁兒地提要求,給壓力,讓對方喘不過氣。

更不是自己不努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伴侶身上,向伴侶施壓,強迫他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樣子生活。

就像林語堂和廖翠鳳,恩愛50多年,曆經風雨,互相扶持。

廖翠鳳出身名門,不要求林語堂跻身上層,而甘願變賣嫁妝支援他留學讀書;

林語堂也同樣欣賞妻子的獨立,不強求她居家相夫教子,而是支援她多參加社會活動。

真正愛一個人,不會為了一己私欲,強迫伴侶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人生戰場,并肩作戰也好,為了個人目标單槍匹馬也好,彼此尊重,互為堅實的後盾,才可在漫長的歲月裡,将一地雞毛過成風和日麗。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來源:視覺中國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改變方式,增加“同頻”感

親密關系中,如果“想要的”和“想給的”南轅北轍,無法達成一緻,又不想改變,婚姻還能繼續嗎?

《再見夫妻》第一季裡的王秋雨和朱雅瓊,一個古闆自大,否定一切“形式主義”;另一個渴望被愛,追求儀式感。

朱雅瓊想要浪漫的婚禮,王秋雨說自己沒時間,反問為什麼要辦婚禮,是要做給别人看嗎?

明知朱雅瓊想要得到贊美和欣賞,王秋雨卻偏要固執地給否定意見。

表面上做出回應,可事實上是無效表達,彼此感受不到對方的愛。

有效表達,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對方的基礎上,用對方認同的方式展現愛。

與其說“我會全心全意對你好”,不如說“我願意用你喜歡的方式對你好”。

《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有一對夫妻,丈夫用原生家庭固有的模式經營自己的婚姻,常常忽略妻子的感受一意孤行。

妻子希望丈夫上班前能順手丢掉垃圾、清除雜物,而丈夫卻覺得家務該由女人負責,他抽空整理車庫就已經很幫忙了。

後來,為了更有效地表達愛,他們互列“希望對方能做的事”清單,加深了解,加快“同頻”步伐。

雖不強求對方完成清單事項,但深愛彼此的他們,願意為愛努力,之後兩人相處越來越親密和諧。

愛是一種選擇,不是固執地堅守錯誤的相處方式,要明白不同頻的愛無法共振。

轉換思路,調整相處方式,滿足對方的需求,才能在婚姻中長久受益。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來源:視覺中國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規劃未來,提升憧憬感

健康積極的婚姻,都有一個共同點:婚後兩個人比婚前更堅定。

他們提早制定共同的生活目标,明确各自在婚姻中的責任和角色,既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沖突,還能對未來有美好的願景。

就像部落客牛媽愛生活,結婚前,她和老公都有各自的理财方式和習慣。

但結婚後他們意識到,隻有一起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才能更快過上想要的生活。

随後他們深入溝通,各自描繪理想生活的樣子,反推思考,商讨規劃。

比如從共同記賬開始,梳理家庭開支,找專業人士做全家的保障規劃,包括債務計劃和兒女教育等,盡可能規避風險。

當夫妻雙方有清晰的目标、時間表和行動步驟,就好似行駛在茫茫大海中的巨輪有了方向。

作家查爾斯•諾布爾說:“有了長遠的目标,才不會因為暫時的挫折而沮喪。”

雙方擰成一股繩,即使有一時的偏差,也會因為那份早已達成的理想畫面而做出調整。

有人說:

“好夫妻就像兩個齒輪,時時借助愛的力量互相推動,為了運轉起一個更美滿的家庭,提早鋪路,設定方向,讓齒輪暢通無阻。”

同時,當夫妻共同規劃未來,也會在無形中互相鞭策和激勵,為夫妻關系注入生命力。

婚姻不是愛情的終點,它猶如一趟緩慢行駛的歲月列車,有的人猶猶豫豫不知該下該上,有的人有随時下車的權利,卻一直沒有走。

因為他們找到了内心想要的幸福,眼中有目标,心中有方向,腳下的路才會因遠方憧憬的美好而平坦順遂。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來源:視覺中國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在《讀者》上看到一段話,寫得極好:

擁有好的愛情的人,從來都不是去維持最初的新鮮感和激情,而是用非常開放的心态接受愛情的變化,欣賞不同階段的美好,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要在愛情中不斷更新協調,讓它擁有更多元的形态。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讀者》雜志封面 攝影:樂子人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的延續。

愛意流動的婚姻,常常是不懼改變和成長的。

會因一時的沖動,拿掉無名指的婚戒,也會因長久的共同利益為愛妥協。

那些相處中的調整、改變、計劃都是對夫妻的珍視,更是對最初婚姻承諾的堅守。

要相信,擁抱變化才能讓愛在可憧憬的計劃中紮根生長。

多少婚姻,毀在“一成不變”(良心話)

作者:木炎,用文字穿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