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作者:創業最前線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馮羽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稽核 | 頌文

清明過後,春茶集中上市,又到了新老茶客們四處尋覓綠茶的“獵殺時刻”。

作為十大茗茶之一的碧螺春茶首批茶葉早已在今年3月上市,以蘇州吳中區太湖洞庭東山鎮和西山鎮為核心産區,碧螺春預估總産量為105噸。

碧螺春茶制作工藝複雜,6萬到8萬顆芽頭才得一斤,明前碧螺春茶産量更稀少,坊間甚至有傳聞“洞庭山的明前碧螺春,99%的人都喝不到”。

如此“天價”也讓茶葉銷售成了部分商販眼中可以牟取高額利潤的生意。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定)

不僅是碧螺春茶,中國茶葉品類繁多,名茶更多,但在傳統銷售路徑下,往往很難逃脫被“仿冒”的命運——新茶摻陳茶、老茶翻新、周邊産區冒充核心産區等套路層出不窮;對于新老茶客們來說,不會鑒茶、茶葉價格不透明、整體溢價過高等更是成為他們買茶的阻礙。

面對複雜的行業亂象,有電商平台試圖打破行業沉疴。

在3月17日的春茶上市儀式上,京東超市公布了以洞庭山核心産區碧螺春的進貨價,特級二等的洞庭山碧螺春茶進貨價為每斤1000-1100元,而其售價僅為每斤1200元左右,遠低于市場流通價每斤3000元。

京東茶葉進貨價一出,就如向行業裡投下了一枚炸彈。

傳統茶行業更貼近于農産品銷售,從生産到流通環節并不十分透明,是以也常常被外界認為“水很深”。而京東此舉就像撕開了茶行業的一道口子,将實惠的好茶本身暴露在陽光下。

1、把茶葉“炒”上天

“中國茶有品類而無品牌”一說由來已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整個生産以及銷售鍊條不透明,導緻茶葉等級不清晰、整體定價無标準,打造一個成熟的茶葉品牌困難重重。

“茶葉屬于非标品,價格不透明,消費者在購買時并沒有較為明确的等級标準以及指導價作為參考,新手茶客通常會兩眼一抹黑。”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對「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表示。

而類似這樣不透明的空間背後,往往是幾十倍的利潤差距。

經過核算,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特等二級洞庭山碧螺春,市場流通價每斤3000元左右,而京東超市同等級産品“斤價”僅在1200元左右。

這一資料公開也意味着,同等級茶葉斤價明顯高出進貨價的茶葉産品存在不少的“水分”。

不僅是電商管道價格不透明,線下管道更是茶葉溢價的高發地。

“某些線下茶葉門店的老闆甚至把去年春茶标成1800元/斤的高價售賣。”茶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陽(化名)表示。

部分茶葉品類産量十分有限,更導緻市場炒作成風、價格再度成謎。“如果你查閱過去三年的茶行業年鑒會發現,所有品類都有透明的行業價格,唯獨龍井茶沒有。”劉陽補充道。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定)

而通過傳統經銷管道銷售的茶葉價格,本身也會較出廠價有所上浮。

據劉陽測算,茶葉經銷商從各方管道收來的散貨需要層層加價,在産地拿茶葉價格更低,如果茶葉硬成本能達到800元/斤,再加上包材和人工成本出廠價能達到900-1000元/斤。每個環節保留10%的利潤,最後在終端門店售價已經能達到2000元/斤。

但對大多數新老茶客們來說,他們願意為貴價好茶消費,但卻不願意承擔管道備援帶來的額外成本。

如今,京東超市公開了進貨價,且售價遠低于此前市場的價格,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确實攪動了傳統茶行業的價格體系,無疑顯得有些大膽。

那麼,京東超市此舉背後的目的與底氣是什麼?

2、電商賣茶2.0

從普通農戶到個人作坊再到茶企,茶産業整個鍊條冗長,在京東超市茗茶業務團隊的視角看來,從上遊幫助從業者以及茶企簡化環節、提升效率,正是此次公開進貨價的目的。

但對茶企來說,供貨價意味着更薄的利潤,這也讓說服茶企變成一項艱難工程。

茶企的擔憂不無道理,一方面,供貨價屬于茶企最核心的資料,開放這一價格相當于公開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具備一定挑戰;另一方面,茶葉屬于農産品,每年的收成情況受氣候影響大,這也會直接影響終端茶葉的價格。

“京東和茶企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平台可以給後者連結更多電商以及集團供應鍊資源,免除茶企的後顧之憂。”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随着更多消費者線上上購茶,茶企也開始主動推動茶葉銷售線上化。

“除了代工和線下自營産品之外,我們有5成比例的茶葉都通過線上管道銷售,茶葉銷售電商化未來一定大有可為。”杭州高端龍井茶品牌“盧正浩”總經理胡璧如對「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表示。

作為該品牌的第三代傳承人,她一度深刻體會到電商新管道對于傳統茶行業的價值。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圖 / JDL京東物流官方微網誌)

畢竟,相比線下管道,線上管道銷售茶葉的優勢顯而易見。

“線上銷售商品更全、多樣性強,并且有價格優勢,這也是京東和茶企會共同定制線上産品的原因。”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京東要做的就是推動茶企将公司所有的茶葉SKU覆寫到線上管道,以確定産品的豐富度。

而線上線下關聯也是幫助茶企将銷售線上化的重要方式。

“很多消費者不會選茶,更不會泡茶,如果想要了解茶文化背後的故事也無處可去。針對這一市場痛點,京東會聯合茶企線上下門店舉辦體驗活動,或是進行全域關聯和營銷。”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透露。

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定制茶葉産品也能更好地連結消費者。

“按照行業慣例,龍井茶喜歡做200g和250g的紙包裝,但消費者更希望嘗試多種口味的商品,是以我們也和茶企合作定制了150g或者100g的紙包裝規格,将不同口味的茶葉融合到一整個茶葉組合包裝中。”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圖 /“盧正浩”京東自營旗艦店)

今年以來,京東還推出了“京東采銷全國尋好茶”活動,全國40多場直播中有超過10場為溯源直播,即京東采銷團隊走遍全國最核心茶産地如江蘇、浙江、安徽等,向使用者呈現茶葉原料的生産采摘過程,從源頭傳遞茶葉文化。

“線上購茶的效率更高,當更多年輕人開始線上上消費茶葉時,線下傳統的個體茶莊和批發市場可能會慢慢退出,畢竟這些線下管道沒有固定客流,線下經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

3、讓“黑科技”賦能

除了需要整頓管道讓價格更透明之外,傳統茶行業也正在接受更多“黑科技”的賦能。

“資深的炒茶師傅是茶企的重要資産,但很多師傅年紀漸長,又沒有新一代的年輕人接班,茶産業的數字化是必然的。”胡璧如表示。

傳統制茶手工炒鍋溫度有200度,需要炒茶師傅用手将鮮葉按成扁片狀,沒有十幾年的功力無法完成這道工序。而這些傳統功夫未來則需要更多茶企通過數字化工廠來實作。

據胡璧如透露,盧正浩品牌工廠目前擁有四條數字化産線——第一條是數智産線,即初制加工産線,将鮮葉加工成幹茶,能夠實作全部自動化;第二條是精制自動化産線,即對初制茶葉進行精制;此外還有物流産線和包裝智能産線。

曾有老茶客認為,機器制茶沒有手工制茶那麼有靈魂,而事實上,機器或是人工制茶從品質上看并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用機器做的茶也能夠賣出高價,甚至會超越一些不用心做的手工茶。”胡璧如表示,手工制作所謂的“有靈魂”并不一定是好事,機器做的茶也不一定不好喝。

如今,四條數字化産線的高速運轉也讓盧正浩茶廠的效率大大提升。“現在工廠每天能完成1.5萬斤鮮葉的加工量,過去需要130個人來完成加工,現在隻需要10個人,效率提高了十三倍。”她補充道。

标準化、規模化的數字工廠也讓高價茶葉的價值逐漸得到認可。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圖 / JDL京東物流官方微網誌)

今年,盧正浩開發了一款龍井茶終端價格被賣到了3000元/斤,供不應求。“消費者并不是不願意買高價茶,前提是需要給他們一個理由。”胡璧如說。

在生産環節之外,綠茶普遍更講究新鮮程度,是以物流以及配送效率就顯得十分重要。

以徽六茶企為例,該茶企在全國30個以上核心産區都擁有京東物流點,這也意味着京東能高效地把該品牌新鮮的綠茶以最快的速度發送到全國各地。

京東進貨價上線,黑科技“整頓”茶圈

(圖 / JDL京東物流官方微網誌)

此外,2023年新包裝法推出,也給曾經過度包裝的茶行業帶來一定沖擊。

“對于茶葉的簡易新包裝,京東都會做細緻核算。但為了保證運輸過程中包裹不被損害,京東會提升整個包裝的等級,保證産品在不過度包裝的情況下,到手産品仍能維持預期中的品相和外觀。”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

在生産環節,京東還在試點無人機采摘,将茶農摘下來的嫩葉用無人機收集運輸,縮短運輸時間以免影響茶葉的新鮮程度。

對于京東而言,通過供應鍊的優勢,能幫助茶企節省下茶産業鍊後端的成本和費用,再通過核算成本,将價格打下來,讓名優茶種保持相對低價,同時加強對價格的監管和甄别,防止出現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亂真的情況。

而對茶企來說更喜聞樂見的是,通過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傳統茶行業正在全面“翻紅”。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定。文中劉陽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