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入四萬的“外包父母”,正掏空孩子的童年

作者:虎嗅APP
月入四萬的“外包父母”,正掏空孩子的童年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格緻君(ID:Yourgezhijun),作者:格緻君的後花園,原文标題:《育兒焦慮下的陷阱:月入四萬的“外包父母”,正在掏空孩子的童年》,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金三銀四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求職市場冷冷清清,但有一類職位,不僅高薪還供不應求。

這便是“兒童成長陪伴師”。聽着名字挺唬人,其實就是監督輔導寫作業,準備校内外的各類比賽,接送孩子上各類教育訓練班。

說白了,就是把父母的工作“高價”外包出去了。

但這事似乎存在明顯Bug,親子陪伴,也能花錢外包?

“兒童成長陪伴師”,顧名思義就是陪孩子,同時可能還兼具家庭教師、生活保姆乃至心理輔導員等多重身份。

說直白點,就是将傳統意義上的“父母職責”明碼标價,外包出去。

目前市場上對于這一新興行業的需求很旺,甚至有點“供不應求”,尤其是在北上廣深、江浙滬、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需求量較大。

這些陪伴師的雇主大多為中産或富裕階層,找陪伴師主要是因為自己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但又想給孩子一些高品質陪伴。

我去某招聘平台上翻了一下,招聘兒童成長陪伴師的文章不在少數,招聘方有些是家政公司,有些是中介機構,薪資從五千到四萬元不等。

月入四萬的“外包父母”,正掏空孩子的童年

而應聘者大多是公辦、私立學校教師,或者教培行業教師,也有一些“高端”保姆。

但所謂的“兒童陪伴成長師”并沒有列入人社部的相關職業目錄,是以這并不是一個官方認定的職業。

沒有官方認定,自然就缺乏相關的行業規範。各類機構魚龍混雜,服務品質參差不齊。

月入四萬的“外包父母”,正掏空孩子的童年

陪伴師的資質也良莠不齊,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或許還能提供系統且專業的陪伴,而低端市場的應聘者則可能隻能提供傳統家政服務的簡單更新服務。

有的機構甚至把學科教育訓練老師的上門“私教”,換了個馬甲,包裝成了兒童成長陪伴師,實際上就是打“教培”的擦邊球,打着陪伴的旗号,行補課之實。

而更主要的是,這種外包式的陪伴,本質上是對親子關系的一種替代而非增強。

長此以往,可能導緻孩子情感依附的錯位,以及家庭功能的進一步弱化。因為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外人”常伴自己左右。

其實除去在學校的時間,孩子和家長每天的相處時間本就有限。

如果連課後的這段時間也外包出去,總想着拿錢解決,很可能造成親子關系疏離。

一旦孩子遭遇青春期叛逆、厭學等問題,還是得靠外力,找“專家”,拿錢平事。因為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根本不聽你的。

最近,火爆網絡的“網紅”趙菊英就是專門解決這類問題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較于動辄兩三萬的陪伴師,趙老師的門檻要低得多。渴望培養學霸,迷戀成功學的家長都可能成為趙老師的“客戶”。

再來看看讓趙菊英從一名普通的國小國文老師變成為頂流教育專家的“成名作”——其神童兒子如今在幹什麼。

這個兩歲多就能識2000多個漢字、流利背誦14部英文世界名著、嘉峪關上用四門語言做翻譯的天才兒童,目前就讀于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大學,QS全球排名1000~1200左右。

很顯然,這個曾經被多個媒體報道的超級牛娃已經回歸均值,和普通的00後青年沒啥兩樣。

但他媽媽的“教育事業”卻如日中天,不少家長求助,希望趙老師上門家訪,讓自家孩子能愛上學習。

趙老師的教育方法倒是簡單粗暴,先是口頭教育,告訴孩子要有夢想,接着付諸行動,把孩子的玩具砸爛,不僅自己砸,還逼着孩子一起砸,最後直接扔進垃圾桶。

這哪裡是教育孩子?簡直是以專家的身份,進行居高臨下的霸淩。連最起碼的平等交流都沒有,又何來教育?

而當趙菊英以逼迫孩子損壞玩具的方式,來标注自身權威時,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破壞性試驗”,由此破壞的不僅是孩子心愛的玩具,同時還有一顆渴望被了解的稚嫩童心。

“羞辱懲罰式”教育很可能會引來孩子極端的反抗和對家長的仇恨,進而引發暴力對抗。

難道聽話、成績好,真的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而“趙菊英”們之是以有市場,本質上還是家長在教育上的缺位。

家長們并不緻力于培養一個人格健全、幸福感強的孩子,滿腦子隻想着購買一種快捷模式,花點錢就能把孩子立刻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型”,别人眼中的學霸。

但孩子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不是任家長擺布的提線木偶。

前期在陪伴和教育上的缺失、失責,等出了問題又想着花錢擺平。

但不好意思,唯獨這親子關系,砸錢并不好使;育兒模式也不是商業模式,根本無法複制。

家長過度依賴外部力量,可能會導緻孩子在青春期産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因為他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被安排、被控制的生活,而非基于了解與尊重的成長環境。

說白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交流與價值觀塑造,這是“外聘專家”無法完全替代的。

不得不說,這年頭,家長的錢真好“割”。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真是割都不完。

各路部落客、機構制造各個細分賽道的育兒焦慮,轉手一賣課,賣産品,“育兒焦慮”輕松成為了她們的斂财工具。

但家長們的“焦慮”卻沒有解決半分。

這屆家長也确實不容易,自己的工作壓力大,從上司到客戶,沒一個好伺候,天天996辛勤當牛馬,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飯碗,根本沒時間陪孩子。

然後吧,學校還各種甩鍋,給家長布置各類打卡、做簡報等“作業”。如果孩子學習在吊車尾,那每天不僅要接受老師的“批評”,家裡更是雞飛狗跳。

但老實說,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但如今似乎整個社會都忘記了這一點,每一個人都被裹挾着拼命内卷。自己卷,也逼着孩子卷。

辛辛苦苦賺點錢,最後全給各路機構充值了。

短期内,外包看似能夠解決時間不夠與能力不足的問題,但卻忽視了一個大BUG:愛與陪伴。

真正的親子關系,需要的是家長的親身參與,是那些共同度過的平凡日子,是無條件的接納與了解。

拿錢辦事的專家和老師,無論多麼盡職盡責,終究無法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情感支援與引領。

況且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錯位,不僅是對親情關系的傷害,更是對孩子個性發展與自我認知的阻礙。

教育從來不是流水線作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需求遠超出了學科輔導與技能培養的範疇。

花錢買來的陪伴,終究隻是形式上的“到位”,它無法觸及孩子内心深處的需求,更不可能培養出深厚的情感紐帶。

但凡真正明白父母責任的家長,與其想盡辦法買陪伴、買培養、買專家,不如多雞一雞自己。

不是不理孩子埋頭隻拼事業,而是學習一下如何成為父母。

我們不是孩子一出生就自動會當爹媽了。随着孩子的長大,除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外,孩子的情感需求是指數級上漲的。

如果家長隻是花錢買個安慰、買個責任、買個解決方案,然後就沉浸在自我感動之中,口口聲聲“為了養你,我付出了XXX錢”,強行拉高自己,幻想着基因自行突變,以滿足自己的私欲,那跟附加了道德綁架的買彩票也沒啥兩樣。

除非您家裡有礦,否則奉勸各位辛辛苦苦工作賺錢的家長們審慎一些,别病急亂投醫,父母式的陪伴真的買不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格緻君(ID:Yourgezhijun),作者:格緻君的後花園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