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泛濫”的2024,如何做好ToB營銷?

作者:虎嗅APP
AI“泛濫”的2024,如何做好ToB營銷?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陳小步(ID:chenxiaobu16),作者:陳小步v,原文标題:《2024年ToB營銷的4個變化:AI、短視訊、降本增效、出海》,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去年底開始,一直在思考,現在想清楚了,ToB品牌營銷在2024年,有4個明顯變化。

AI

第一就是AI的出現,AI其實會帶來很多的變化。

對我來說,我之前寫的文章,很多都是特别長的,比如上萬字的深度長文,用詞也比較嚴謹。但是我後面發現AI出來之後,AI最擅長的就是寫這種很規範的文章。

比如說你問AI:ToB企業怎麼做營銷?ToB企業如何做好視訊号,AI能快速地生成幾千字看起來非常專業的文章。

然後這個時候我就在想,我寫這種文章的意義是什麼?AI可能一分鐘就寫完了,我要寫半個月。

是以AI其實會對寫作,産生一個巨大的變化和影響。

前幾天和表哥聊天,他說感覺現在到處都是AI寫的文章,一看就知道是AI機器人寫的。

是以在AI文章泛濫的時代,我認為,文章更要說人話。

我自己感受來說,包括我們去年底開始服務騰訊廣告,他們那我還很喜歡投一個号就是半佛仙人。半佛就是說人話,特别有意思,然後你一看就知道這不是AI寫的,是以他越來越火,廣告越來越多。

是以我今年寫公衆号,也調整了風格,就是一定要說人話,甚至口語化而不是寫得特别規整的長篇大論,不要追求太規範的文風,這個是幹不過AI的。

包括公衆号排版,不停地分段,更友善閱讀。

營銷内容也是同理,toB營銷宣傳文章,很多都是很正式的很規範的文風,但這種文章在AI出現之後,就會特别的泛濫,特别的常見,很難有新意。

是以我認為,ToB的營銷,如果還是要寫文章的話,也要更加說人話,或者更有意思,或者是形式更多樣,或者更接地氣,總之你要和AI不一樣,不然大家就會有審美疲勞,效果會大大降低。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AI文章泛濫,内容要說人話,對個人來說倒不一定是壞事。

想清楚後,我為什麼敢日更?也是因為我有很多想法,大腦裡很多存貨,以前寫規範的文章很費時間,現在說人話,反而更輕松,寫文章更快。

我想好了怎麼說話就怎麼寫文章,直接用訊飛的本子,用語音跟他說話,然後直接生成文字。生成文字後,檢查修改,這樣快很多。

而且我發現大家更喜歡看的公衆号,也是更加口語化的說話,娓娓道來的,就像跟你在聊天一樣,而不是特别規範的書面語。那樣的内容,大家平常工作已經看得很疲憊了。

是以在AI時代,我們的内容如何說人話,如何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在表達,如何提供讓讀者覺得更有意思、更有價值的内容,這是一個變化。

短視訊

第二個變化就是短視訊。

短視訊,帶來的是一種閱讀習慣的深層變化。

大家有沒有發現,習慣了短視訊之後,你再去看長文字,确實看不下去。短、快、強烈刺激,沒有耐心,3秒無感就劃走。

是以短視訊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閱讀習慣。大家會更願意看視訊的形式,喜歡看短平快的内容,短時間裡聚集大量的資訊,讓你覺得很爽。

包括短劇的火爆也是這個道理,不搞太多的鋪墊,上來就是激烈的人物劇情沖突,《慶餘年》既有穿越,又有宮鬥,還有搞笑,還有玄幻、武功、戰争、謀殺、反轉,每集都有爽點。

是以這種閱讀習慣的改變,會帶來在傳播上有兩個變化:

第一是視訊化内容越來越重要。

比如說我們有的ToB大客戶,在内容的傳播上,今年明确要求視訊形式要至少占一半的量,而不是像以前大量的圖文内容。

因為toB一直非常依賴微信這個生态,需要非常多的深度内容,以前大家覺得抖音這種15秒的視訊,傳達不了我們to B這麼深度複雜内容的,是以短視訊一直用不好。

但問題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你也頂不過這個時代的趨勢,大家看短視訊看多了之後,他就不願意看這種深度的專業的長篇大論的文章,這個閱讀習慣就會讓你更多地用視訊的形式。

第二個來說,即使是圖文内容,也應該是更短的,或者更有趣的内容,甚至是條漫形式的,或者是口語化的,大家已經習慣了短短的内容,而不是長文。

再比如說,釋出會,原來是那種很正式的,時間很長的釋出會。

現在的釋出會,如果沒有明星高管“大嘴”,沒有美女産品經理,沒有強烈刺激的點,你可能還看不下去,也不好傳播。

和AI的變化相結合,這對品牌傳播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人味、有意思,又要更短更刺激,更有話題性。

由此還能推測出,企業的營銷,要麼官方很會玩,就像車圈高管都在跟雷軍學營銷;要麼花錢請有趣的自媒體來生産内容。

在傳播上,即使是ToB的内容,也得去研究怎樣做好視訊化的傳播,這個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降本增效

第三個變化就是降本增效。

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平緩階段,這一變化在歐美日韓都已經走過,我們隻能接受這個現實,無法回到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了。

ToB企業的營銷,品牌預算越來越收緊,要麼增效,要麼強力降本。

也許,“增效降本”更準确。

首先能不能帶來更好的營銷效果,如果做不到,至少要把成本摳下來,否則工作價值在哪?

“預算隻有去年的一半,但是效果要一樣,甚至更好”,今年的形勢常常就是這麼的現實。

成本降到最低,比如說拍視訊,能找小團隊工作室做的,就不找大4A了。

年初參加廣告門的在廣州的一個活動,原來4A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給客戶拍個廣告片可能上百萬,然後這個周期很長,但這種活現在突然就變得少了。

很多企業的品牌總監不願意花這個錢了,冒這個險了。

以前企業做釋出會,可能是全包給一家大型的公關公司,現在可能他會直接找活動公司,甚至找搭建公司了。

甚至寫稿,有時候會找一些兼職的人來去寫稿,把成本降到最低。

甲方要麼裁員,要麼砍價,總之要降成本。

很多企業傳來裁員的消息,新畢業的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又多,一年1000萬。白領供應量遠高于崗位數量,充足的低價人力,會帶來連鎖反應:

1. 工作更卷了,都害怕被裁員;

2. 各種數字化工具不那麼好賣了,因為國内人力太便宜了;

3. 對乙方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營銷方面的服務公司,除了華與華、小馬宋這種有獨特競争力的公司,大量正常服務的乙方公司,既要接受很低的價格,又要提供良好服務,還能盈利存活不至于倒閉。

比如自媒體投放,感覺都被江西的很多公司給承包了,南昌的辦公和人力成本太低了。

乙方需要在很低價格的情況下,依然要做到和原來一樣的水準,甚至要比以前的水準更高。這個對于很多的乙方公司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當然我自己也是做營銷服務的公司,深有體會。有預算的甲方越來越少,但是能幹活的這個乙方或者能幹活的個人越來越多,是以這個趨勢是一時半會是不可逆的。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能接受,并且去适應。

甲方把價格殺到底了,你還能做好服務,還能賺一點點小錢,保證公司存活,這就是考驗乙方的一種能力了。而且是長期的。

出海

第四個來說,就是特别火的跨境出海了,國内已經卷得不行了,跨境出海可能是唯一的希望了。

是以我們看到,不管哪個行業,新能源也好,汽車也好,甚至是營銷也好,出海可能有比較好的一個增長,在國内卷得厲害。其實作在不光是工業産品,包括各種軟體産品,智力從業人員的勞動力,我覺得很多方面都有過剩,是以在國内都是各種内卷,價格很低,要求很高。

國内的産能過剩,國内的消費力一時半會拉動不起來,出海也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當然,出海也不是一句話的事,歐洲,美洲的南美、北美,東南亞,印度,非洲,南韓,日本,馬來西亞,每個地區,每個國家,各種情況都不太一樣。包括中東和俄羅斯現在特别火熱,如何去實作出海,然後在出海方面也有非常多的專業公司,和哪些公司合作,借助哪些工具,如何去出海等等。

如果有這方面的資源和能力的企業或個人,研究出海,積極出海,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基于這些趨勢和變化,我在想清楚了之後,我就開始了日更的一個計劃。

總體來說,這4個變化我覺得還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再簡要回顧總結一下:

第一個來說就是AI,要求内容更加的說人話。自媒體内容甚至更加口語化的表達,更像聊天的這種方式來做内容。

第二個就是短視訊帶來的閱讀習慣的變化,或者擁抱短視訊,或者傳統内容做得更短,更有趣,少做平鋪直叙的長文章、長釋出會。

第三個變化,降本增效,白領人力充足,會帶來連鎖反應。

包括我自己現在寫文章都要提高效率,快速寫。企業營銷既要提效,又要降本,工作會越來越卷。

另外一方面乙方公司如何通過一些能力和方法的優化,在給客戶服務的時候,價格不高,服務又好,做不到的乙方就有衰落甚至倒閉的風險,這很考驗乙方。

第四個變化就是跨境出海,國内太卷,産能和人力過剩,出海成了全村的希望,不用讨論要不要出海,隻需研究如何出海。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陳小步(ID:chenxiaobu16),作者:陳小步v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