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産一台洗碗機最快隻要890秒

作者:南方都市報
生産一台洗碗機最快隻要890秒
生産一台洗碗機最快隻要890秒

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生産線。 南都記者 張靜 攝

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全國第一,10家制造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位居全國前列;全國每3台工業機器人和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台(輛)是“廣東造”……廣東智造正在向“新”而行,向上突圍。在這背後,是廣東傳統制造業企業與現代科技的不斷磨合。

近日,“高品質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多家廣東制造企業調研,探尋廣東傳統制造業如何通過轉型更新讓“老樹”生發出“新枝”。

01

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開門紅” 廣東企業“有量有質”

依靠制造業“起家”的廣東省,深知實體經濟、制造業的重要意義。僅2023年,廣東就出台了多項舉措,着力推動制造業由“起家”向“當家”躍升。其中包括“制造業當家22條”,成為廣東省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工作的總“路線圖”和“施工圖”。2024年1月19日,《廣東省制造業高品質發展促進條例》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是全國首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省的專門立法。科技創新作出多項規定,包括加快産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推廣應用、引導制造業企業儲備布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産權和标準必要專利等。

2024年初召開的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上釋放了多個信号,也為廣東擘畫清晰路徑:産業和科技互促雙強将是廣東未來的明确方向。

多措并舉之下,廣東工業經濟在恢複中持續向好,重點産業取得重大突破,工業經濟規模品質穩居全國前列。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在“高品質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上透露,2024年一季度廣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實作“開門紅”,增長6.1%,工業投資增長23.5%,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全國第一,10家制造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位居全國前列。“有量有質”成為廣東企業群像的一大特征。

02

3分鐘精準比對一件衣服面料 數字化解決服裝産業鍊“選布難”

目前,技術創新對行業的支撐性與颠覆性作用已成為多數傳統制造企業的共識。新質生産力之是以“新”,正是在于其以新的技術、新的生産方式、新的産業形态,驅動生産力向新的質态躍升。

在後發優勢空間日益縮小,傳統投入要素邊際效益日益遞減的今天,傳統制造業企業隻有找到與科技創新的最佳“結合點”,才能“老樹發新枝”,這也正是廣東如何“向上突圍”的關鍵所在。

這一點,廣州緻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緻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進階副總裁李亞平深有體會。

李亞平在此次調研中向采訪團透露,早些年,整個面料的交易高度依賴于市場。緻景科技的轉型正是從通過數字化解決服裝産業鍊“選布難”“找布慢”的痛點開始的。

如今,緻景科技自主研發的“對布機器人”,通過“智能硬體+AI+大資料”技術,可把所有的布料參數化、資訊化,收集它的密度、克重、織法、顔色、紋路等資訊,相當于給每塊布料一個“身份證”,進而搭建了一個非常齊全的布料标準化資料庫,實作快速精準比對面料。“以前我們找一件衣服的面料,可能需要5~7天甚至更久時間,現在3分鐘就可以了。”

李亞平表示,紡織服裝行業作為傳統産業規模龐大,産業鍊條長且分散,整體的數字化、資訊化水準不高,容易出現産業鍊各環節間資料不互通的問題。其次,紡織行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面對數智化轉型存在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擔心技術門檻過高,且對轉型效果與轉型成本也是心存顧慮。

近年來,緻景科技通過AI、大模型、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打通了上遊原材料生産、中遊成品布流通與交易以及下遊成衣制造等産業鍊各個環節,推動全産業鍊的數字化、智能化、叢集化更新。

“如果使用我們的裝置,可以做到實時地采集機器運作狀況,一停就能夠預警出來,然後馬上安排人去維修,跟以前主要依靠人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比,運作的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據緻景科技全布産研副總裁劉運春介紹,通過使用緻景科技的數字化平台,織布環節可以提效30%,印染環節的打樣效率大約可提升45%。

樣本

生産成本降低24% 傳遞時間縮短41%

同樣通過數字化賦能嘗到了“甜頭”的還有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以下簡稱“美的洗碗機工廠”)。

“2015年工廠的洗碗機年産能還是350萬台,到2021年洗碗機的年産能就已經突破700萬台。場地面積不變,實作人員減半,但産量、産值翻倍。”在調研中,美的廚熱洗碗機工廠數字化負責人熊濤向采訪團介紹,過去在工廠工廠中的房間,主要依靠人工排産、排程、搬運。如今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系統,聰明的“數字大腦”幫助完成自動排單、碼垛入庫與出庫。熊濤表示,目前,生産線最快18秒就能下線一台洗碗機,從上線到下線生産一台洗碗機最快隻需要890秒作業的時間。

據介紹,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是亞洲最大的洗碗機生産基地,産品銷往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該工廠在“端到端”價值鍊中應用了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和其他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使機關生産成本降低24%、傳遞時間縮短41%、研發時間縮短30%、缺陷率降低51%。2022年10月,該工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WEF)“燈塔工廠”。

美的洗碗機工廠的數字化躍升之路,也正是廣東傳統制造業轉型更新、向“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扶持

政府助力中小民企走出轉型困局

近年來,廣東推動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促進廣東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持續提升先進産能比重。2024年第一季度,廣東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2.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3.3%,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22.4%。

高品質發展調研行采訪團在佛山市順德區調研時,據順德區經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紹欣透露,僅在順德區,過去三年各級财政就投入15億元,拉動了超過1000家企業實作整個裝置更新跟技術改造,金額達到900億元。

何紹欣表示,順德區目前已打造智能家電、高端機械裝備為主導,輔以新材料機器人、智能家裝家具等方面的産業體系,正着力引導傳統産業進行轉型更新。

順德區民營企業的占比約98%,具有絕對優勢,且大部分集中在傳統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如何實作進一步轉型更新、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采取的舉措,是當地政府部門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政府端将通過需求端、技術方還有銀行機構三方對接,幫助企業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發展模式,進而在轉型更新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何紹欣說。

“近年來,政府也在考慮和大企業一起來打造一些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平台,以提供試驗等模式給相關的中小微企業使用,進而提高他們的效率,減少他們的研發成本。”佛山市發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斌告訴采訪團,作為傳統制造強市的佛山,正在通過各種舉措,幫助體量較小的民營企業走出轉型更新中的困局。

統籌:李陵玻 陳傑生

執行統籌:吳璇

采寫:南都記者 張思琦 盧婉珊

攝影:南都記者 張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