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次遞表,“不差錢”的嘀嗒出行為何急于上市?

作者:注意管道
五次遞表,“不差錢”的嘀嗒出行為何急于上市?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财經記者 王健文

據市場消息,5月16日,嘀嗒出行啟動香港NDR(非交易路演)。就該情況是否屬實,藍鲸财經緻函嘀嗒出行方面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此前,嘀嗒出行于3月19日遞表港交所,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海通國際與野村國際,而這也是公司自2020年10月以來第5次遞表港交所。

作為國内最早入局順風車業務的平台之一,嘀嗒出行在成立後逐漸走到了行業前列。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乘車次數計算,2022年嘀嗒出行為國内第二大順風車平台。憑借順風車業務的高毛利,公司近年來持續保持盈利。但在“不缺錢”表象下,公司也面臨着所處市場狹窄、行業内卷愈演愈烈等一系列問題。

不缺錢的嘀嗒出行為何急于上市?

嘀嗒出行由宋中傑、李金龍、朱敏、段劍波及李躍軍5人聯合建立。2010年,5位創始人曾一起建立團購平台“嘀嗒團”,但經曆過千團大戰的洗牌,2013年起,5人開始籌劃轉型。并于2014年建立了嘀嗒出行,主打順風車業務。在經曆多輪融資後,目前5位創始人通過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3.57%的股權。

與其他出行平台不同,嘀嗒出行已連續多年實作盈利。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别為7.81億元、5.69億元、8.15億元,年内利潤分别為17.31億元、-1.88億元、3.00億元,經調整利潤分别為2.38億元、0.85億元、2.26億元。

截至2023年12月末,嘀嗒出行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約為6.86億元,較2022年年底增長0.22億元。且截至2024年1月31日,嘀嗒出行也沒有銀行貸款在身,資金流動性良好。

事實上,嘀嗒出行先後遞表5次,拟在港交所上市。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募資将用于擴大使用者群并加強營銷及推廣計劃、提升技術能力,更新安全機制、增強變現能力以及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不缺錢的嘀嗒出行為何要急于赴港上市?

從嘀嗒出行的融資曆程上看,在成立後第一年,公司就拿到了IDG資本的300萬元A輪融資。此後一直到2018年,公司又先後進行了4輪融資,投資者包括易車、攜程、蔚來資本、高瓴、京東、李斌等知名機構及投資人。在5輪融資中,嘀嗒出行累計拿到了約18億元的投資。

其中,蔚來董事長李斌不但自己親身上陣,還引薦了蔚來資本、易車等多個投資人。2018年,嘀嗒出行創始人宋中傑還邀請李斌就任公司董事長。目前,李斌仍是公司非執行董事。

自2020年首次遞表至今,嘀嗒出行累計5次遞表,曆時近4年,但仍未上市成功。投資人更是需要一個資金退出的機會。

順風車背後的喜與憂

嘀嗒出行能夠先于其他出行平台實作盈利,與其業務結構是分不開的。

從業務構成上看,近年來,嘀嗒出行對于順風車業務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強。2021年至2023年,公司順風車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别為89.0%、90.5%、95.0%,其餘智慧計程車服務以及廣告及其他服務的營收及占比均不斷下滑。

中國汽車客運市場主要包括計程車、網約車以及順風車。但在營運方式上面,計程車公司為重資産營運,自建車隊的網約車平台同樣為重資産營運,而順風車公司一般采用輕資産方式營運。

是以,雖然近年來嘀嗒出行已經在頻繁提升補貼規模,但補貼支出營收占比仍相對較低。2021年至2023年,公司對私家車(順風車)車主的補貼額分别為0.53億元、0.58億元、0.97億元,占營收之比分别為7.6%、11.3%、12.6%。

與之相比,以網約車為主要業務的出行平台仍困于盈利難題之中。以最近遞表港交所的曹操出行為例,2023年,公司司機收入及補貼支出高達81.46億元,占總收入之比達81%。

不必大筆“燒錢”進行補貼,讓嘀嗒出行取得了較高的毛利率水準。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為85.4%、79.5%、75.9%。并于近年來持續盈利。同年,曹操出行的毛利率首度轉正,為5.8%,年度虧損仍高達19.81億元。此外,滴滴此前釋出的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淨利潤為5.4億元,但經調整EBITA虧損仍達到21億元。

但僅僅依靠順風車,嘀嗒出行未來的增長前景相對有限。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2年國内計程車、網約車以及順風車3類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占比分别為58.5%、37.8%及3.7%。也就是說,順風車的應用場景及市場規模均相對較低。順風車收入占比超90%的嘀嗒出行,未來增長空間有限。

在這一相對狹窄的市場中,嘀嗒出行也面臨着越來越大的競争壓力。

作為國内順風車市場的早期參與者,嘀嗒出行早在2014年就入局順風車市場。2015年,滴滴也推出了順風車業務,哈啰出行則于2019年才加入戰局。期間,由于多次出現惡性犯罪事件,2018年,滴滴還暫停了順風車業務,直到2019年11月才逐漸開放。

即便如此,背靠更大的平台,二者也在不斷地蠶食嘀嗒出行的市場佔有率。招股書顯示,2021年,嘀嗒出行還是順風車市場的市占率首位。到了2022年,哈啰出行順風車市占率大幅提升,達到了42.5%,同比提升了11個百分點,超越了嘀嗒出行。嘀嗒出行的市占率則下滑了5.6個百分點,達到32.5%。滴滴順風車業務市占率也回升至了19.3%。

與上述兩家平台相比,嘀嗒出行的業務線較為單一,難以借助其他業務帶動順風車業務獲客。或也是以,2023年,嘀嗒出行加速了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

招股書顯示,2023年,嘀嗒出行的第三方服務成本達到了0.61億元,較2022年增長了119.22%,占總服務成本的比重由2022年的19.7%增至29.1%。對于該項成本的增長,嘀嗒出行解釋稱,這是由于其與一家聚合平台進行了新合作。目前,嘀嗒出行與百度地圖、美團打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APP及平台存在合作關系。

沖擊港股募資理由也仍圍繞順風車業務展開,此次IPO募資将主要用于擴大使用者群、加強營銷及推廣計劃、增強變現能力、提升技術能力及更新安全機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