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作者:熱情的咖啡愛學習

導語

2006年,冥王星在被認定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後,被開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然而開除冥王星這樣一件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卻引起了科學家們對太陽系邊緣的區域的關注,甚至提出了新的理論,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還存在一顆隐藏在它的光芒之後的行星。

這顆行星因為尚未被人類發現,而且并不是所有科學家都認為它存在,是以它就被認為是第九行星,它之後在衆多的臆測和假設中,被認為它有可能是一個黑洞。

然而有一顆與第九行星有着千絲萬縷聯系的行星,是科學家在一顆系外行星上觀測到的,這個系外行星的軌道就像是在告訴人們,第九行星真的存在着。

然而這顆系外行星又向科學家們揭示了第九行星的另一個身份——一個黑洞。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一、認定第九行星。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在多年的辯論之後,冥王星最終被“降職”為“矮行星”,人類從此将太陽系中的大行星從九個減少到八個。

然而從此之後,随着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批新的小行星、矮行星等古怪小天體被發現,太陽系真的隻有這些行星和矮行星嗎,關于太陽系中有沒有一顆隐藏在冥王星之外的行星的猜測也就此産生。

2014年,美國天文學家布朗在美國科學俄羅斯聯盟研究基金會的資助下,對太陽系邊緣的小天體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觀測,曆經數年,發現了一批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小天體。

然而科學家們驚奇的是,他們發現了這批小天體的軌道非常特别,正常來說,太陽系中的各個天體的軌道都差不多是共面的,在同一平面上運作,然而這批小天體的軌道卻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軌道之間還存在着明顯的交疊。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布朗和他的研究團隊随後對這批小天體的軌道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推測出這批小天體的軌道的特性,然而這批小天體的軌道與任何其他已知的天體都不符,于是布朗提出,可能是因為太陽系等出了一顆品質很大的行星,它的引力将這批小天體的軌道分裂開來,才導緻這批小天體的軌道如此特殊。

布朗還在論文中指出,這顆行星極有可能是一顆隐藏在太陽系等出的行星,品質約為地球的5-10倍,由于尚未被發現,是以被布朗稱為第九行星。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然而這則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科學家的熱議,一部分科學家同意布朗的觀點,認為太陽系中的确有可能存在第九行星。

而另一部分科學家則抱懷懷疑的态度,認為布朗的觀點不成立,因為太陽系中的行星是在原始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已經形成的,就像九大行星一樣,它們都是在幾十億年前和太陽一起形成的,而且它們的軌道也已經穩定了幾十億年,那麼布朗認為太陽系中還有别的行星根本沒有科學根據,也與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相悖。

是以他們認為布朗隻是因為開除了冥王星,是以才會懷着不滿被科學家們“開除”的心态,是以才會做出一個不靠譜的假設。

在繼布朗之後,一些科學家也對布朗的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讨論和評價,比如美國天文學家馬克亨特,他認為布朗的觀點并不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因為如布朗所說的那樣,太陽系中的一顆品質更大的星确實可能存在,這是從海王星軌道外的那群小天體的軌道特點中可以看出來的,因為這些小天體的軌道之是以存在那麼大的傾斜,很有可能是因為這顆行星的存在才導緻的。

而且布朗認為這顆行星在太陽系形成你之初就存在,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最終沒有被太陽系等出,也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在太陽系等出的過程中,太陽也經常會和系外恒星經過“擦肩”而過,這樣就會将一些流浪的行星束縛到太陽系内部形成衛星,是以完全有可能存在一顆品質大于地球的行星。

然而綜合布朗和其他科學家的觀點,科學家們還是沒有找到存在第九行星的确鑿證據,因為布朗發現的那群小天體的軌道并不明确指出太陽系中存在第九行星,也無法确定第九行星的存在地點和軌道。

二、HD106906b。

然而第九行星的謎題似乎還未到盡頭,2013年,又一顆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小天體被發現。

然而這顆小天體與布朗發現的那群小天體不同,因為它們的軌道都是呈傾斜狀的,而且它們的軌道的位置和傾斜角也都是各不相同的,這使得這群小天體的軌道更加詭異。

然而美國天文學家休·羅森威格和阿麗娜·菲舍爾夫等人在觀測這群小天體的軌道時,卻發現這群小天體的軌道似乎都在一個點出現了共鳴,這也意味着這些小天體的軌道都受到了一個行星的影響。

然而這個點的位置和軌道的情況與布朗所推測的第九行星有很大的不同,是以羅森威格和菲舍爾夫認為這個點是因為另一個原因存在的。

除了這個點以外,他們還發現這群小天體中有幾顆小天體也有類似共鳴的現象,這就更加證明這群小天體的軌道受到了強大的引力的影響,也說明這個引力是因為一顆小行星引起的。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這個點的位置和軌道的情況時,卻陷入了困境,因為從這群小天體的軌道上無法推測出這顆小行星的實際軌道,也無法将其與布朗所懷疑的第九行星聯系起來。

然而就在這時,科學家們又在系外發現了一顆名為HD106906b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也非常坎坷,它距離它的母恒星HD106906的距離還不到20億千米,而它的軌道周期竟然達到了15000年,這個周期幾乎是比太陽系中所有行星的運作周期都要長。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這個軌道周期也非常有意思,因為正如科學家們知道的那樣,行星的軌道周期和它和母恒星的距離是不成反比的,正比例關系。

然而HD106906b跟母恒星的距離非常小,隻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7個AU,而它的軌道周期卻很長,這表明這個系統的母恒星品質非常大,大到讓科學家難以相信。

為了驗證HD106906b存在的可能性,科學家們又進行了一系列觀測,最終确認HD106906b真的是一顆系外行星,但不是人類想象中的那種系外行星。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這顆系外行星的品質非常大,達到了10個木星品質,而且它離母恒星的距離也非常近,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系統,這給科學家們留下了一個大大的謎團。

然而在科學家們探索謎團的過程中,突然就有人想起來,HD106906b的軌道周期和它和母恒星的距離的關系,與布朗所說的那顆第九行星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處。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于是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認為第九行星很有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形成的,而是在太陽系形成的同時,也在太陽系外形成的太陽系外行星,這些太陽系外行星和太陽一樣,也是通過一團團的氣體雲形成的。

然而由于太陽系外這些行星的品質太大,無法在太陽系内的輕薄的氣體雲中形成,是以這些行星就一直遊蕩着,直到被太陽的引力束縛住,形成太陽系外行星。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而布朗懷疑的第九行星就是其中一顆,而HD106906b也是和布朗疑的第九行星是一樣的,都是太陽系外行星。

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有着不一樣的看法,他們認為如果第九行星真的是一個太陽系外行星,那麼就算有再多太陽系外行星,也不可能存在一個形成在太陽系形成之前的太陽系外行星,在原始太陽系形成之後,也不可能存在一個形成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的太陽系外行星。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因為原始太陽系形成之後,太陽和太陽系外行星都會經常和系外恒星等行星互相“擦肩”而過,這樣就會将太陽系外行星帶到太陽系内部,形成行星,而不可能在太陽系形成之後,還存在太陽系外行星。

是以第九行星的存在就顯得有些牽強,而且如布朗所說,這顆第九行星又沒有被太陽系等出,這比起它是太陽系外行星更加牽扯不清。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三、行星還是黑洞。

另一些科學家則有着更加不一樣的想法,他們認為即使這顆第九行星存在,但由于它的品質太大,是以也完全有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而不是一個行星。

因為品質大于太陽品質數個數量級的恒星,往往在爆炸之後,都會形成一個黑洞,因為爆炸會使它們的品質減小,但由于品質太大,還是無法抵抗自身引力,最終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但品質僅僅是地球的5-10倍的行星,根本無法形成一個黑洞,是以這顆第九行星也完全有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而不是布朗所懷疑的行星。

然而也有人指出,不管第九行星是什麼,它的存在與否,以及它的軌道和性質如何,都必須等到有更多的實證資料出來,以及科技技術的突破,才能确認。

是以目前科學家們隻能等着,沒有更多的辦法。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

結語

盡管科學家們從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中以及整個宇宙的演化史中,對太陽系中的大行星的軌道和性質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設和理論,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說明,人類就能探測和證明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

目前,科學家們對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假設上,他們希望盡快通過觀測太陽系邊緣的小天體等來尋找第九行星的蹤影,也希望人類的科技技術能夠突破瓶頸,提供更好的條件和裝置,幫助人類探索太陽系中更多的奧秘。

開除冥王星後,太陽系邊緣還有一顆行星,似乎是一顆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