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作者:热情的咖啡爱学习

导语

2006年,冥王星在被认定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之后,被开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然而开除冥王星这样一件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引起了科学家们对太阳系边缘的区域的关注,甚至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还存在一颗隐藏在它的光芒之后的行星。

这颗行星因为尚未被人类发现,而且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为它存在,所以它就被认为是第九行星,它之后在众多的臆测和假设中,被认为它有可能是一个黑洞。

然而有一颗与第九行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行星,是科学家在一颗系外行星上观测到的,这个系外行星的轨道就像是在告诉人们,第九行星真的存在着。

然而这颗系外行星又向科学家们揭示了第九行星的另一个身份——一个黑洞。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一、认定第九行星。

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多年的辩论之后,冥王星最终被“降职”为“矮行星”,人类从此将太阳系中的大行星从九个减少到八个。

然而从此之后,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批新的小行星、矮行星等古怪小天体被发现,太阳系真的只有这些行星和矮行星吗,关于太阳系中有没有一颗隐藏在冥王星之外的行星的猜测也就此产生。

2014年,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在美国科学俄罗斯联盟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下,对太阳系边缘的小天体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观测,历经数年,发现了一批在海王星轨道外的小天体。

然而科学家们惊奇的是,他们发现了这批小天体的轨道非常特别,正常来说,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的轨道都差不多是共面的,在同一平面上运行,然而这批小天体的轨道却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交叠。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布朗和他的研究团队随后对这批小天体的轨道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推测出这批小天体的轨道的特性,然而这批小天体的轨道与任何其他已知的天体都不符,于是布朗提出,可能是因为太阳系等出了一颗质量很大的行星,它的引力将这批小天体的轨道分裂开来,才导致这批小天体的轨道如此特殊。

布朗还在论文中指出,这颗行星极有可能是一颗隐藏在太阳系等出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5-10倍,由于尚未被发现,所以被布朗称为第九行星。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然而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科学家的热议,一部分科学家同意布朗的观点,认为太阳系中的确有可能存在第九行星。

而另一部分科学家则抱怀怀疑的态度,认为布朗的观点不成立,因为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在原始太阳系形成之初就已经形成的,就像九大行星一样,它们都是在几十亿年前和太阳一起形成的,而且它们的轨道也已经稳定了几十亿年,那么布朗认为太阳系中还有别的行星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也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相悖。

因此他们认为布朗只是因为开除了冥王星,所以才会怀着不满被科学家们“开除”的心态,所以才会做出一个不靠谱的假设。

在继布朗之后,一些科学家也对布朗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评价,比如美国天文学家马克亨特,他认为布朗的观点并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因为如布朗所说的那样,太阳系中的一颗质量更大的星确实可能存在,这是从海王星轨道外的那群小天体的轨道特点中可以看出来的,因为这些小天体的轨道之所以存在那么大的倾斜,很有可能是因为这颗行星的存在才导致的。

而且布朗认为这颗行星在太阳系形成你之初就存在,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最终没有被太阳系等出,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太阳系等出的过程中,太阳也经常会和系外恒星经过“擦肩”而过,这样就会将一些流浪的行星束缚到太阳系内部形成卫星,所以完全有可能存在一颗质量大于地球的行星。

然而综合布朗和其他科学家的观点,科学家们还是没有找到存在第九行星的确凿证据,因为布朗发现的那群小天体的轨道并不明确指出太阳系中存在第九行星,也无法确定第九行星的存在地点和轨道。

二、HD106906b。

然而第九行星的谜题似乎还未到尽头,2013年,又一颗在海王星轨道外的小天体被发现。

然而这颗小天体与布朗发现的那群小天体不同,因为它们的轨道都是呈倾斜状的,而且它们的轨道的位置和倾斜角也都是各不相同的,这使得这群小天体的轨道更加诡异。

然而美国天文学家休·罗森威格和阿丽娜·菲舍尔夫等人在观测这群小天体的轨道时,却发现这群小天体的轨道似乎都在一个点出现了共鸣,这也意味着这些小天体的轨道都受到了一个行星的影响。

然而这个点的位置和轨道的情况与布朗所推测的第九行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罗森威格和菲舍尔夫认为这个点是因为另一个原因存在的。

除了这个点以外,他们还发现这群小天体中有几颗小天体也有类似共鸣的现象,这就更加证实这群小天体的轨道受到了强大的引力的影响,也说明这个引力是因为一颗小行星引起的。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然而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个点的位置和轨道的情况时,却陷入了困境,因为从这群小天体的轨道上无法推测出这颗小行星的实际轨道,也无法将其与布朗所怀疑的第九行星联系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科学家们又在系外发现了一颗名为HD106906b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轨道也非常坎坷,它距离它的母恒星HD106906的距离还不到20亿千米,而它的轨道周期竟然达到了15000年,这个周期几乎是比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的运行周期都要长。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这个轨道周期也非常有意思,因为正如科学家们知道的那样,行星的轨道周期和它和母恒星的距离是不成反比的,正比例关系。

然而HD106906b跟母恒星的距离非常小,只有地球到太阳距离的7个AU,而它的轨道周期却很长,这表明这个系统的母恒星质量非常大,大到让科学家难以相信。

为了验证HD106906b存在的可能性,科学家们又进行了一系列观测,最终确认HD106906b真的是一颗系外行星,但不是人类想象中的那种系外行星。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这颗系外行星的质量非常大,达到了10个木星质量,而且它离母恒星的距离也非常近,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系统,这给科学家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

然而在科学家们探索谜团的过程中,突然就有人想起来,HD106906b的轨道周期和它和母恒星的距离的关系,与布朗所说的那颗第九行星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于是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认为第九行星很有可能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就形成的,而是在太阳系形成的同时,也在太阳系外形成的太阳系外行星,这些太阳系外行星和太阳一样,也是通过一团团的气体云形成的。

然而由于太阳系外这些行星的质量太大,无法在太阳系内的轻薄的气体云中形成,所以这些行星就一直游荡着,直到被太阳的引力束缚住,形成太阳系外行星。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而布朗怀疑的第九行星就是其中一颗,而HD106906b也是和布朗疑的第九行星是一样的,都是太阳系外行星。

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第九行星真的是一个太阳系外行星,那么就算有再多太阳系外行星,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形成在太阳系形成之前的太阳系外行星,在原始太阳系形成之后,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形成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太阳系外行星。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因为原始太阳系形成之后,太阳和太阳系外行星都会经常和系外恒星等行星相互“擦肩”而过,这样就会将太阳系外行星带到太阳系内部,形成行星,而不可能在太阳系形成之后,还存在太阳系外行星。

所以第九行星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而且如布朗所说,这颗第九行星又没有被太阳系等出,这比起它是太阳系外行星更加牵扯不清。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三、行星还是黑洞。

另一些科学家则有着更加不一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即使这颗第九行星存在,但由于它的质量太大,所以也完全有可能是一个原初黑洞,而不是一个行星。

因为质量大于太阳质量数个数量级的恒星,往往在爆炸之后,都会形成一个黑洞,因为爆炸会使它们的质量减小,但由于质量太大,还是无法抵抗自身引力,最终会坍缩成一个黑洞。

但质量仅仅是地球的5-10倍的行星,根本无法形成一个黑洞,所以这颗第九行星也完全有可能是一个原初黑洞,而不是布朗所怀疑的行星。

然而也有人指出,不管第九行星是什么,它的存在与否,以及它的轨道和性质如何,都必须等到有更多的实证数据出来,以及科技技术的突破,才能确认。

所以目前科学家们只能等着,没有更多的办法。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

结语

尽管科学家们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以及整个宇宙的演化史中,对太阳系中的大行星的轨道和性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和理论,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人类就能探测和证实太阳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

目前,科学家们对太阳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假设上,他们希望尽快通过观测太阳系边缘的小天体等来寻找第九行星的踪影,也希望人类的科技技术能够突破瓶颈,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设备,帮助人类探索太阳系中更多的奥秘。

开除冥王星后,太阳系边缘还有一颗行星,似乎是一颗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