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作者:小易說曆史

盛唐時代,有一個叫王昌齡的詩人,他的詩裡充滿了江湖的豪氣和邊塞的悲涼。他是那個時代的傳奇,卻也是個悲情人物。在他59歲那年,提刀上馬,本欲為國盡忠,卻不幸被人殺害,令人扼腕歎息。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王昌齡,字少伯,出生于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的才子。他早年貧賤,以農耕為生,然而而立之年,卻憑借自己的才華,一舉中得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後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風順,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年,他傳回長安,改授江甯丞。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與他開玩笑,他又因謗言被貶至龍标尉。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在王昌齡的生涯中,他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李白、高适、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他們一起探讨詩詞,共話江湖,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王昌齡的詩以七絕見長,尤其是他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的邊塞詩,更是氣勢磅礴,慷慨激昂,被譽為“詩家夫子王江甯”,亦有“詩家天子王江甯”的說法。他的代表作《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至今仍為後人傳頌。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王昌齡的才華很快得到了認可,他考取了進士,成為了一名官員。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順利,多次被貶谪,甚至一度被流放到偏遠的地方。但這些遭遇并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繼續用自己的筆觸書寫着時代的風雲變幻。

就在王昌齡即将迎來人生的巅峰之時,安史之亂爆發了。這場戰争讓整個國家陷入了混亂,百姓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王昌齡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他仍然懷着滿腔熱血,提刀上馬,準備為保衛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途經亳州時,他遭到了刺史闾丘曉的嫉妒和陷害。闾丘曉一直對王昌齡的才華和地位心懷不滿,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将王昌齡殘忍地殺害了。一代詩壇巨匠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壯志未酬,他的詩篇未盡,他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

王昌齡的離世讓整個詩壇都為之震驚和惋惜。他的朋友們紛紛寫下悼念之作,表達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哀思和敬意。他的詩篇也被後人傳頌千古,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在王昌齡的家中,還儲存着他生前的一些手稿和遺物。那些手稿上字迹工整、墨香猶存,仿佛還能感受到他生前的氣息。他的遺物中有一把佩刀和一副铠甲,這些都是他提刀上馬時所用的裝備。每當人們看到這些遺物時都會想起那位英勇無畏、才華橫溢的詩人王昌齡。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王昌齡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感歎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用自己的筆觸書寫着時代的風雲變幻。他的詩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韻味還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豪情和壯志。

在王昌齡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江湖的熱愛和向往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詩充滿了對自由和浪漫的向往讓我們仿佛能夠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和澎湃。同時他的詩也充滿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和熱愛那種憂國憂民、憂國憂民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我們讓我們為他的壯志未酬而感到惋惜。

王昌齡:大唐最有“江湖氣”的詩人,59歲提刀上馬,結果被人殺了

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讓他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倒在了血泊之中。這樣的結局讓人感到無比的惋惜和痛心但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和平和安甯。我們應該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付出過努力和貢獻的人們讓他們的事迹和精神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