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作者:小易说历史

盛唐时代,有一个叫王昌龄的诗人,他的诗里充满了江湖的豪气和边塞的悲凉。他是那个时代的传奇,却也是个悲情人物。在他59岁那年,提刀上马,本欲为国尽忠,却不幸被人杀害,令人扼腕叹息。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王昌龄,字少伯,出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才子。他早年贫贱,以农耕为生,然而而立之年,却凭借自己的才华,一举中得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年,他返回长安,改授江宁丞。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他又因谤言被贬至龙标尉。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在王昌龄的生涯中,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他们一起探讨诗词,共话江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其是他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更是气势磅礴,慷慨激昂,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他的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至今仍为后人传颂。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王昌龄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他考取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甚至一度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但这些遭遇并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就在王昌龄即将迎来人生的巅峰之时,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战争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百姓们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王昌龄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他仍然怀着满腔热血,提刀上马,准备为保卫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途经亳州时,他遭到了刺史闾丘晓的嫉妒和陷害。闾丘晓一直对王昌龄的才华和地位心怀不满,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王昌龄残忍地杀害了。一代诗坛巨匠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壮志未酬,他的诗篇未尽,他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王昌龄的离世让整个诗坛都为之震惊和惋惜。他的朋友们纷纷写下悼念之作,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哀思和敬意。他的诗篇也被后人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王昌龄的家中,还保存着他生前的一些手稿和遗物。那些手稿上字迹工整、墨香犹存,仿佛还能感受到他生前的气息。他的遗物中有一把佩刀和一副铠甲,这些都是他提刀上马时所用的装备。每当人们看到这些遗物时都会想起那位英勇无畏、才华横溢的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王昌龄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他的诗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韵味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豪情和壮志。

在王昌龄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江湖的热爱和向往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诗充满了对自由和浪漫的向往让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和澎湃。同时他的诗也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那种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为他的壮志未酬而感到惋惜。

王昌龄:大唐最有“江湖气”的诗人,59岁提刀上马,结果被人杀了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他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倒在了血泊之中。这样的结局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安宁。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过努力和贡献的人们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