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雲走下神壇,雷軍拾級而上

作者:四叔學做自媒體

2020年,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明面上是最後一舞,高光灑脫,揮斥方遒。

讓我想起了多年前接受采訪時,馬雲搓着兩手,帶着一絲絲微笑悠悠的說道:賺商家的錢沒有太大興趣,但是我倒是有興趣動動銀行。

銀行是國之根基,也是大器,不可輕易示人。上一個準備“彙通天下”的商人,被慈禧圈禁在山西幾十年,大好年華寄了狗。

庸子不聽勸,總覺得自己問心無愧,是為了天下生意人的便利,做好事兒怎麼能吃瓜落呢?

但在當時,聽着馬雲敢這麼講大話,心裡還是有一點點小爽。尤其是後來餘額寶坐地數錢,普通小散從來沒有這麼被尊重過,存個萬把塊錢還有利息。

雖說不多,但也夠打勞工嚼兩個包子饅頭,墊吧墊吧做早餐用了。如果放在銀行,出了大額定存低息,小額幾乎等于白給。

沒多少存款,又時時都要應急,普通人的工錢就這麼無聲無息的呆在銀行賬戶上,供銀行吃香的喝辣着。

馬雲的存在,除了更便利的支付,也讓普通人的三瓜兩棗有了着落,當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也讓很多做小本買賣的走上了緻富路。

外灘的演講,也算是人生高光,中國有句古話,盛極必衰,走下萬灘演講台,螞蟻金服上市擱淺,杭州濱江的房子也沒人接盤了。

當然這個回旋镖要很久以後才慢慢顯現,但對于馬雲而言,或者對于阿裡巴巴而言,外灘演講被視為至暗時刻一點不為過,從此馬雲銷聲匿迹,阿裡也一瀉千裡。

馬雲走下了神壇,從馬爸爸變成了馬福報,996無可争議的國服第一代言人。

馬雲第一次問鼎福布斯中國首富是在2014年,最後一次是在2020年,中間也衛冕過。

但首富,從來不是好當的,倒不是錢燙手,而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馬雲走下神壇,雷軍拾級而上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車,雷軍放話,将為造車業務賭上“所有聲譽和戰績”。

1969年出生的雷軍,剛剛邁過了知天命的關卡。

知天命來源于《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是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作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2010年,郁郁不得志的雷軍創立了小米手機,那時候他剛剛邁過不惑之年,想通了,不再為技術而執着,不再為國産軟體之光發奮圖強。

順勢而為的理工男有多強,文可對賭董小姐,武可握手周鴻祎,不是情商線上,隻是曾經不以情商為榮反以為恥。

醫學博士畢業的馮唐,去了華爾街做咨詢,賺了幾個小目标之後,開始閉門寫書。

然後他就常常語出驚人,“隻有窮人,才會癡迷技術;隻有笨人,才會想着先把事做好。越是底層的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就越差,你越往上走,你會發現,你以為人家天天在研究事,而他們往往在研究人。”

乍一聽很沖擊三觀,細一想好像真是那麼回事兒。咂摸兩下,是不是覺得馮唐很高,很智慧?

一點兒也不,人醜就要多讀書,哦不,笨、窮就要多讀書。

2千多年前,《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就有這樣一句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孟子有發明癖好,第一次指明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别,借以差別勞心者統治勞力者,在“或勞心,或勞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式”。

底層,往往都會被灌輸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勤奮、吃苦、誠實、認真,千百年來都是如此,隻有在退無可退的時候,才喊出一句: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真相很殘酷,大機率确實有種乎。

馬雲走下神壇,雷軍拾級而上

正确一點兒也不重要

不惑之年,天賦異禀的雷軍才摸透了财富密碼,與“求伯君大神”壓根沒什麼關系。

賺女人錢的和賺小孩錢的,如今都成了座上賓,隻有自己還在苦哈哈的搞研發,敲代碼,打螺絲。

不是看不起碼農,是碼農壓根在這個環境裡沒有發言權。

怎麼樣才能有發言權?很簡單,得有實力,有點虛,直截了當,得有錢,得有能力不斷的錢生錢,這樣請客吃飯才不會坐小孩那一桌。

現實很殘酷,也很滑稽,你不遵循大部分人的價值觀,你也就失去了評估價值。

沒有價值的社會人,迎接他的隻有悄無聲息。

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會性。

不是社會大哥啊,是人與之間的關系,是定義人之為人的核心邏輯。

這一點跟動物有點類似,但又比動物界更高維。

群居動物離群索居,不一定會死,頂多就是沒有交配權,但人一旦離群索居,輕者叫與社會脫節,重則實際上就是回歸動物本性。

沒有了社會屬性,社會關系的人,自然與社會也就沒有太大關系了,相應的人類社會存在的文明,也就很難惠及。

除非你準備好做山頂洞人,否則一般意義上宅,不能稱之為脫離社會屬性,頂多就是不想見人,但還在享受着人類文明。

身在社會的社會人,要不選擇融入,要不選擇逆流,沒有中間态。

身體和心裡,總有一個在路上,不是擰巴就是适應變态。

成年人的成熟不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笑臉相迎”,而是接受荒誕,不驚不喜,不氣不急,該做好人時做好人,該做牲口時做牲口。

沒有心裡負擔,也沒有塗脂抹粉的臉蛋子。

雷軍創立小米手機之時,就是卸下心中雜念之日。

緻敬造車前輩,給SU7車主彎腰開門,請小撒逛工廠中的房間,請網友嘴下留情,頻頻上央視露臉,24小時微網誌線上達人,抖音小視訊漲粉千萬。

逼得國企老大們退休了都得上播,周鴻祎一個投資人都要線上教20年的老汽車人學雷軍。

誰都知道這不對,也不正常,制造業,科技創新不是靠嘴皮子。但,現實的荒誕之處在于,不對的地方太多了,又不止這一個。

中學生晚間自習,下了課還得上各種補習班,節假日都要調休加班,磨洋工多出的時間沒有任何意義,但所有人都在假裝認真,忙個不停。

馬雲走下神壇,雷軍拾級而上

2024年,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老闆鐘睒睒已經連續四年問鼎國服區首富了,70歲的鐘睒睒财富比去年縮水9%,仍然有4500億元。

也就是在今年,鐘睒睒遭遇了首富以來的第一次危機:礦泉水&純淨水,彼岸花。

首富詛咒,仍在上演,而盛名之蠱,似乎也在找上雷軍。

“封神”論重出江湖,雷軍好像也不抗拒~

今天看到了一個分析《水浒傳》的文章,很有意思,說水浒中唯一的通透人,是魯智深,遇事不躲,不逃,說做就做,坦然接受後果,無論世界如何黑暗,他始終挺起人間的道義脊梁。

我再加一句,不貪不嗔,不留戀功名利祿,不奢求雪月風花,當生則生,當殺則殺,當死則死。

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算是補上了兒時的憤憤,再也不替W囊廢林沖鳴不平,倒冤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