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作者:溫柔書簽Zf

開源無門,AI大模型出口,中國面臨挑戰?

近日,美國拟通過一項法案,限制開源AI大模型出口,引發廣泛關注。這一舉措旨在防止外國對手利用美國人工智能技術從事不當用途,但也可能對中國AI發展帶來挑戰。作為AI大國,中國目前仍然高度依賴西方開源模型,一旦法案生效,本土AI模型發展或将受阻。面對新形勢,中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美國拟限制開源AI大模型出口的舉措,源于對外國對手濫用這一技術的憂慮。據報道,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研究人員擔心,對手可能利用AI模型發動網絡攻擊、制造生化武器等,危及國家安全。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具體來看,法案将修訂2018年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賦予商務部明确權力,禁止美國人與外國人合作開發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AI系統。法案還旨在確定未來AI出口法規不受法律挑戰。

這一做法的确有其合理性。AI技術的雙刃劍屬性已是不争的事實。一方面,AI大模型能夠高效挖掘海量資料,生成内容,為科研創新注入新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濫用于制造虛假資訊、發動網絡攻擊等違法犯罪活動。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開源AI大模型出口受限,對中國AI發展無疑将帶來嚴峻挑戰。目前,中國AI産業對西方開源模型的依賴程度極高,如Meta的Llama系列模型就廣受應用。一旦法案生效,中國AI企業将難以擷取最新算法和模型,創新步伐将大大放緩。

面對困境,中國亟需加大學土AI模型研發力度。雖然近年來國内AI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算法創新、模型訓練等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準仍有差距。隻有持加大投入,培養高端人才,加強基礎研究,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實作自主可控。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中國還應推動AI産業開放合作。一方面,吸引更多國際AI人才來華工作,為本土AI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與友好國家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AI技術進步。隻有打破封鎖,才能避免"孤島效應",確定AI産業持健康發展。

完善AI治理體系也是當務之急。中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健全AI倫理規範和法律法規,規範AI研發和應用,防止技術濫用,維護網絡安全。加強AI教育普及,提高全社會AI素養,為AI長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面對美國限制開源AI大模型出口的挑戰,中國需要在加快自主創新、推動開放合作、完善治理體系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確定AI産業行穩緻遠,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面對人工智能産業的高速發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推動本土AI産業發展。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确将人工智能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前沿領域。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釋出《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準應用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部署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号召,出台相關扶持政策。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将超過2000億元;上海市計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3500億元;廣東省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安徽、福建、深圳、杭州、成都等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本地AI産業發展。

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迅猛。據測算,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716億元,預計到2027年将攀升至1537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2.8%。AI技術正加速在制造、交通、金融、醫療等傳統行業滲透,推動産業智能化轉型更新。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中國AI開發平台市場也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該領域營收達234.8億元,預計到2025年将增長至365億元。算力、資料、模型調用和部署維護等細分市場均呈現出旺盛需求。

然而,AI産業高速發展的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和困境。一方面,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中國企業在算力、算法等基礎領域仍處于追趕地位。另一方面,人才短缺問題日益凸顯,高端AI人才成為各企業争奪的焦點。資料擷取和隐私保護、算力供給、倫理道德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面對挑戰,中國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行動。政府不斷加大科研投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企業則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等措施來提升自身實力。中國AI産業将繼保持高速增長,但前路仍存在諸多未知,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倫理道德問題,這些問題亟待政府、企業和公衆共同重視和解決。

人工智能系統存在潛在的算法偏差和歧視風險。由于訓練資料和算法設計者的主觀因素,人工智能系統可能會對某些群體産生不公平對待,這種情況在招聘、貸款審批等場景中屢見不鮮。消除算法偏差,確定人工智能系統公平公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加劇了隐私保護的挑戰。大資料時代,個人隐私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挖掘海量資料,可能會洩露個人的敏感資訊,甚至"剝奪"個人的知情權。如何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保護個人隐私,需要政府、企業和公衆共同把關。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當使用也可能危及社會秩序。比如,人工智能可被用于制造虛假資訊、發動網絡攻擊等違法犯罪活動。再如,人臉識别等技術的過度使用,可能會導緻個人自由受到侵犯。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監管,規範其應用,是確定社會安全穩定的當務之急。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可能加劇就業分化,使得工種面臨被取代的風險。盡管人工智能或許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但仍需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為可能受影響的從業者提供職業教育訓練和就業指導,避免社會沖突激化。

面對人工智能發展所帶來的倫理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先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期促進內建電路産業和軟體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倫理治理。2023年,中國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釋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系統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國方案。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在積極行動。百度、阿裡等科技巨頭成立了人工智能倫理委員會,制定了相關倫理準則。清華、北大等高校也開設了人工智能倫理相關課程,培養複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孕育了一系列倫理道德挑戰。政府、企業和公衆需要共同努力,在發展人工智能的確定其健康有序發展,最大限度發揮技術紅利,最小化潛在風險,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造福人類的力量。

美國拟限制「開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無法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