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作者:温柔书签Zf

开源无门,AI大模型出口,中国面临挑战?

近日,美国拟通过一项法案,限制开源AI大模型出口,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旨在防止外国对手利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从事不当用途,但也可能对中国AI发展带来挑战。作为AI大国,中国目前仍然高度依赖西方开源模型,一旦法案生效,本土AI模型发展或将受阻。面对新形势,中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美国拟限制开源AI大模型出口的举措,源于对外国对手滥用这一技术的忧虑。据报道,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研究人员担心,对手可能利用AI模型发动网络攻击、制造生化武器等,危及国家安全。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具体来看,法案将修订2018年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赋予商务部明确权力,禁止美国人与外国人合作开发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AI系统。法案还旨在确保未来AI出口法规不受法律挑战。

这一做法的确有其合理性。AI技术的双刃剑属性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AI大模型能够高效挖掘海量数据,生成内容,为科研创新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滥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发动网络攻击等违法犯罪活动。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开源AI大模型出口受限,对中国AI发展无疑将带来严峻挑战。目前,中国AI产业对西方开源模型的依赖程度极高,如Meta的Llama系列模型就广受应用。一旦法案生效,中国AI企业将难以获取最新算法和模型,创新步伐将大大放缓。

面对困境,中国亟需加大本土AI模型研发力度。虽然近年来国内AI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算法创新、模型训练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只有持加大投入,培养高端人才,加强基础研究,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中国还应推动AI产业开放合作。一方面,吸引更多国际AI人才来华工作,为本土AI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与友好国家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AI技术进步。只有打破封锁,才能避免"孤岛效应",确保AI产业持健康发展。

完善AI治理体系也是当务之急。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AI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规范AI研发和应用,防止技术滥用,维护网络安全。加强AI教育普及,提高全社会AI素养,为AI长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面对美国限制开源AI大模型出口的挑战,中国需要在加快自主创新、推动开放合作、完善治理体系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AI产业行稳致远,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面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本土AI产业发展。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前沿领域。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上海市计划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广东省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安徽、福建、深圳、杭州、成都等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本地AI产业发展。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据测算,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716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攀升至153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8%。AI技术正加速在制造、交通、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渗透,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中国AI开发平台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该领域营收达234.8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65亿元。算力、数据、模型调用和部署维护等细分市场均呈现出旺盛需求。

然而,AI产业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一方面,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在算力、算法等基础领域仍处于追赶地位。另一方面,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高端AI人才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焦点。数据获取和隐私保护、算力供给、伦理道德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面对挑战,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行动。政府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则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来提升自身实力。中国AI产业将继保持高速增长,但前路仍存在诸多未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重视和解决。

人工智能系统存在潜在的算法偏差和歧视风险。由于训练数据和算法设计者的主观因素,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对某些群体产生不公平对待,这种情况在招聘、贷款审批等场景中屡见不鲜。消除算法偏差,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公平公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隐私保护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挖掘海量数据,可能会泄露个人的敏感信息,甚至"剥夺"个人的知情权。如何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把关。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当使用也可能危及社会秩序。比如,人工智能可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发动网络攻击等违法犯罪活动。再如,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个人自由受到侵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规范其应用,是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的当务之急。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加剧就业分化,使得工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尽管人工智能或许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仍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可能受影响的从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2023年,中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系统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积极行动。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成立了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伦理准则。清华、北大等高校也开设了人工智能伦理相关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孕育了一系列伦理道德挑战。政府、企业和公众需要共同努力,在发展人工智能的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技术红利,最小化潜在风险,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

美国拟限制「开源 AI 大模型出口」:你或无法使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