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作者:生活家的食光

前言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來到了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在6月10号,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這端午節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端午節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這個節日最初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慶祝健康、驅邪避瘟、祈求平安的節日。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端午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着多種說法,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因忠誠直言而被排擠,最終在楚國被秦國所滅後,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據傳,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當地的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在這一天劃龍舟去打撈他的遺體,并投粽子入江以防止魚蝦侵擾他的遺體,這些行為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除了紀念屈原,端午節還有其他的起源傳說。一種說法是端午節起源于古代的夏至節,是古人為了祈求豐收和驅除疾病而舉行的儀式。還有一種說法是端午節與古代的“惡月”或“毒月”有關,五月被認為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疾病多發的時期,是以人們會采取各種措施來驅邪避病。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龍舟競渡: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習俗之一就是龍舟競渡。相傳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劃船去救他,後來演變成了龍舟賽。如今,龍舟競渡不僅在中國,還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社群中廣泛流行。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食品,用竹葉包裹糯米和其他配料,然後蒸煮而成。粽子的形狀和餡料因地區而異,有甜有鹹,風味多樣。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挂艾草與菖蒲:在端午節期間,人們會在門上挂艾草和菖蒲,以驅邪避瘟。艾草和菖蒲都具有特殊的香氣,被認為可以淨化空氣,防止疾病。

佩戴香囊:香囊内裝有香料,如艾草、菖蒲、白芷等,佩戴在身上,同樣具有驅邪避瘟的作用。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喝雄黃酒:在一些地區,端午節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五色絲線:端午節時,人們會用五種顔色的絲線編織成手環或腳環,佩戴在身上,寓意健康和好運。

端午節的農諺

端午節期間,氣候炎熱,農事活動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在中國農村,有許多與端午節相關的農諺,這些農諺不僅反映了農民對天氣變化的觀察,也蘊含了豐富的農業智慧。常見的農諺如下: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1. “端午不插秧,再插也無望” 這句話意味着端午節是插秧的最後期限。如果在這個時間點之前沒有完成插秧,那麼之後即使再插秧,由于季節已晚,作物的生長期将大大縮短,影響收成。這強調了農事活動對時間的敏感性,提醒農民要抓緊時間完成農活。

2. “端午有雨是豐年” 這句農諺表達了農民對端午節期間降雨的期待。端午節通常處于水稻生長的關鍵期,适量的雨水對于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如果端午節期間有雨,通常預示着當年可能會有一個豐收年。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3. “端午插得早,谷子收得飽” 這句話強調了插秧時間的重要性。在端午節之前完成插秧,可以確定水稻有更長的生長期,進而提高産量。這也是對農民辛勤勞作的一種鼓勵,提醒他們要抓緊時間,不要錯失農時。

4. “端午到,麥子黃” 這句農諺描述了端午節期間小麥成熟的情景。在中國北方,端午節正值小麥收割的季節,農民需要抓緊時間收割成熟的小麥,以避免因天氣變化而影響收成。

“端午到,五毒出”

當然還有一句很特殊的農諺,“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端午節不僅是一個慶祝節日,也是一個驅邪避瘟的日子。“端午到,五毒出”的說法,源自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對健康威脅的擔憂。五毒指的是五種被認為帶有劇毒的動物。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特别活躍,被認為會給人們帶來疾病和不幸。這五種動物分别是:

- 蜈蚣:多足的節肢動物,其螫傷可引起劇痛。

- 蠍子:尾部有毒腺,螫傷後可緻人中毒。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 蛇:許多蛇類具有毒腺,咬傷後可導緻嚴重的中毒反應。

- 壁虎:雖然大多數壁虎無毒,但在傳統文化中,它們有時也被視為有毒。

- 蟾蜍:一些蟾蜍分泌的毒液如果接觸到人的皮膚,可能會引起刺激。

在端午節期間,由于天氣轉熱,這些動物開始活躍,人們認為它們會攜帶疾病和不祥之氣。

為了應對五毒的威脅,端午節期間有許多相應的習俗和活動,比如: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 佩戴香囊:香囊内裝有各種草藥,如艾草、菖蒲等,具有驅蟲避邪的作用。

- 挂艾草和菖蒲:在門上挂艾草和菖蒲,利用其特殊的香氣來驅散邪氣。

- 喝雄黃酒:雄黃酒被認為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可以預防疾病。

- 洗草藥浴:用草藥煎水洗澡,以清潔身體,驅除疾病。

這些習俗不僅展現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也反映了古代人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未知的恐懼。但這些習俗延續到今天,其實也有一些變化了。随着人們的認識提高,五毒當中的一些動物并非對我們有威脅,而是僅少數會給我們健康造成威脅之外,人們更多是将其視為不祥的事情,是以比較忌諱遇到,一旦遇到也會進行躲避的。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其中的毒蛇和蠍子,這兩個是比較讓人畏懼的,但一般農村地區并沒有毒蠍子,隻有毒蛇。但随着近年來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毒蛇也逐漸減少,對人類的威脅也正在逐漸降低。

老人說:不止五毒了?

近期看新聞的人肯定都知道,目前對于我們健康造成威脅的,已經不再是這些人人熟悉的五毒,而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正在入侵大陸各地,并且對人類的日常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一種名叫紅火蟻的螞蟻,已經走進我們生活,并且十分恐怖。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紅火蟻(學名: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種原産于南美洲的螞蟻,它們因其紅色的體色和被咬後引起的火灼感而得名。紅火蟻是極具侵略性的物種,對生态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顯著的影響。它屬于螞蟻的一種,但相對普通螞蟻來說,卻一點不簡單。

紅火蟻的危害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對人類的傷害:紅火蟻的螫傷會引起劇痛和紅腫,嚴重時形成水泡,甚至導緻過敏反應。新聞上已經有報道,已有不少人因為被紅火蟻叮咬,出現了紅腫、過敏等現象,專家表示,要是被紅火蟻叮咬多次,嚴重的可能造成窒息或者死亡。足見這種紅火蟻必毒蛇還要恐怖了吧。而且這種小動物,經常在我們不經意之間出現,直到我們被叮咬了出現火辣的疼痛感才知道被其叮咬,不然完全察覺不到。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 對農業的影響:它們會損害農作物,影響農業生産。紅火蟻除了會叮咬我們的皮膚,還會對農業生産造成嚴重破壞。

- 對生态系統的破壞:紅火蟻會排擠本地物種,破壞生态平衡。紅火蟻本是外來物種,如今出現在大陸多地,很明顯會造成嚴重的生态破壞的。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如果我們在野外,不小心被紅火蟻叮咬了,我們該怎麼辦呢?看看專家給我們支招。被紅火蟻咬傷後,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 劇痛和灼熱感:螫傷部位會立即感到劇烈的疼痛和熱感。

- 紅腫和瘙癢:螫傷部位會迅速紅腫,并伴有瘙癢。

- 水泡和膿疱:嚴重的情況下,螫傷部位會形成水泡,甚至膿疱。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 過敏反應:對紅火蟻毒液過敏的人可能會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心悸、暈厥等,需要立即就醫。

了解紅火蟻之後,是不是端午節這防五毒的要改成防六毒了呢?反正這個夏季,大家盡量少去草叢裡面坐着,如果有需要的話,一定要穿長褲、長袖,避免被一些蟲子叮咬了。

說在最後

俗話:“端午到,五毒出”,五毒指的是啥?老人:還有一毒更可怕

這端午節馬上就到了,這個古老的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和意義。它不僅是對屈原精神的紀念,也是對健康、環保、社群和文化傳承的重視。在安康過端午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氣候的變化,炎熱的天氣會讓很多昆蟲活躍起來,毒蛇、蠍子、紅火蟻等都是十分危險的動物,在室外活動的時候,切忌不要赤裸身體在外面,更不要随便坐在草地上,出門最好塗一點防蚊蟲的香水。

另外要提醒的時候,端午節到了天氣熱了,一定要看管好家裡的小孩,不要到河邊以及其他水域玩耍,這個季節是溺水發生的高峰期,請家長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