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作者:銳眼生活

話說咱們村兒裡有個大叔,叫李鐵柱。他呀,平時身體倍兒棒,可最近老是說肚子不舒服,老想上廁所,可去了又拉不出來。家裡人勸他去醫院看看,他總說:“哎呀,就是吃壞了肚子,過兩天就好了。”

可這一拖就是幾個月,李鐵柱的肚子越來越不對勁,人也瘦了一大圈。有天,他終于撐不住去了醫院,結果一查,竟然是腸癌!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這腸癌啊,很多時候都是“拖”出來的。是以啊,大家要是出現肚子不舒服、排便習慣改變這些迹象,可得當心了,腸道可能已經“病”得不輕了。

别像李鐵柱那樣,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咱們下面就來講講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敬請期待哦!

01

腸癌會傳染嗎?

癌症的本質是細胞在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後,變成了癌細胞,并在體内不受控制地增殖。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癌細胞的形成源于基因突變,這種突變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長期的精神壓力、環境污染、病毒感染等。

癌症本身不是通過細菌、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傳播的疾病。

雖然某些病毒,如人乳頭瘤病毒(HP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增加癌症的風險,但癌症的傳播主要是由于這些病毒引起的細胞變化,而不是病毒本身直接引起癌症。

夫妻二人同時患上腸癌,更可能是因為他們共同接觸了相同的緻癌因素,如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

例如,長時間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長期吸煙和飲酒,缺乏運動等,都是已知的腸癌風險因素。

如果夫妻二人有相似的不健康生活習慣,這些因素可能會同時作用于他們,導緻他們罹患腸癌。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排便習慣與腸癌

腸癌的一個重要症狀是排便習慣的改變,這往往是腸癌早期的信号。有人可能會擔心每天多次排便或者幾天一次排便是不是腸癌的表現,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是正常的,隻要排便有規律且形态正常。

正常的排便習慣因人而異,有些人每天排便一次,有些人每天排便兩到三次,也有些人每隔兩三天排便一次。

關鍵在于排便是否規律,以及糞便的形态是否正常。正常的糞便應該是軟而成型的,顔色呈黃色或褐色,不含血液。

如果糞便形态突然改變,或者伴有便血、腹痛等症狀,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警惕腸道疾病的三種迹象

當腸道出現病變時,身體通常會發出一些信号,以下三種迹象需要特别關注:

頻繁便血:痔瘡是引起便血的常見原因,但腸癌也會引起便血。痔瘡引起的便血通常是鮮紅色的,血液附着在糞便表面,呈點滴狀或噴射狀。

而腸癌引起的便血多為暗紅色,血液混雜在糞便中,嚴重時糞便呈柏油狀。如果發現便血,應及時就醫,排除腸癌的可能。

排便習慣改變:腸道内有病竈時,腸道會受到壓迫,導緻排便習慣改變。例如,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一天多次排便或多天不排便一次等。無緣由的排便異常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

大便形狀改變:正常的糞便應該是軟而成型的。如果近期發現糞便變細、帶有溝槽,可能是腸道記憶體在惡性良性腫瘤,導緻糞便受到壓迫引起。及時就醫檢查,能早期發現問題。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生活習慣與腸癌預防

預防腸癌,首先要從生活習慣入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的風險。以下是幾項關鍵的建議:

健康飲食:多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全谷類、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控制糖和鹽的攝入量。

保持适量運動:定期鍛煉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腸道功能,降低患腸癌的風險。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遊泳等。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幾種迹象,腸道已“病”得不輕

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多種癌症的風險因素,戒煙限酒對預防腸癌有重要作用。

定期體檢:特别是有家族腸癌史的人群,應該更頻繁地進行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和處理腸道病變。

保持良好心态: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焦慮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間接增加患癌風險。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