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作者:加大号的DK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發作以來,捷克斯洛伐克跟它小協約國中的盟友之間産生了摩擦,随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最終允許德國作為工業産品的供應國進入市場,建立德奧關稅聯盟成為了二戰中“德奧合并”的第一步。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雖然1931年德奧的這種聯合趨勢在法國和意大利等國的反對下消解了,但對捷克斯洛伐克人來說,德國人的侵入似乎隻是個時間問題罷了。就這樣,捷克斯洛伐克曆史進入到了二戰前夕......

大戰前夕

在德國魏瑪共和國時代,随着德國于1926年進入國際聯盟并且保留與捷克斯洛伐克的穩定條款,捷克斯洛伐克人對德國侵略的恐懼暫時平息。但随着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後,德國開始着手一項挑戰歐洲民主并對與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東部邊界的修訂造成威脅的程序。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阿道夫·希特勒

1933年,總理希特勒在外交政策上,選擇退出了國際聯盟,并且從一個由貝奈斯(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擔任秘書長的國際裁軍會議中撤離。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威脅程度驟增。

當時還是總理的愛德華·貝奈斯明白波蘭人才是這場摩擦的源頭,是以他試圖與他的波蘭對手約瑟夫·貝克将軍進行談判,不過當波蘭在1934年與納粹德國達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時,愛德華·貝奈斯遭受了重大挫折。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愛德華·貝奈斯

貝奈斯後來譴責波蘭的決定是“欠考慮的、傲慢的挑釁标志”,在法國人對中歐興趣開始消退的時刻,波蘭的做法,使他與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等國的關系緊張起來。

而在1933年最初的幾個月期間,蘇聯曾向法國和小協約國(即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發出提議,于是在1934年,法國外長路易·巴爾杜用一個将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同法國聯系在一起的東方政策來回應德波協定。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路易·巴爾杜

貝奈斯和馬薩裡克想要蘇聯起更大的作用,以此作為對德國的平衡,不過蘇聯人并沒有采取具體的行動,直到第二年,他們進入國際聯盟并且開始推進集體安全以面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納粹德國所形成的威脅。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馬薩裡克

但聯合蘇聯共同來保衛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可能性是不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的,它們甯願犧牲捷克斯洛伐克進而幫助納粹德國組織反蘇十字軍的計劃。而希特勒原來就打算在必要時用武力強占捷克斯洛伐克!

後來希特勒發現德國實力還不夠強大,尚不足以擊敗堅守在防禦設施強固的邊界上的裝備精良的捷克斯洛伐克軍,是以他在1943年或者1945年以前,并不打算發動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攻擊,而是積蓄實力全力備戰。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希特勒

1935年5月,蘇捷條約在德國宣布重整軍備計劃的那一年簽署,該條約保證了捷克斯洛伐克在萬一受到直接軍事威脅的情況下可以得到蘇聯支援——盡管前提是法國首先履行他們自己對1925年的條約的承諾。

後來貝奈斯接替馬薩裡克擔起總統,他的位置由米蘭·霍賈(Milan Hodža)取代,曆史學家和外交家卡米爾·克羅夫塔(Kamil Krofta)擔任外交部長。一個月後德國軍隊重新占領萊茵蘭,對《凡爾賽條約》發起挑戰,貝奈斯與波蘭和蘇聯一起向法國人提供支援,法國反而指望英國人的援助。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米蘭·霍賈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卡米爾·克羅夫塔

缺乏強硬回應的法國使貝奈斯擔心不已,為此他提出了一個之前無法想象的選項——與納粹德國的互不侵犯條約。法國與貝奈斯接洽有關捷克斯洛伐克協助保衛波蘭的意願,但是波蘭不顧貝奈斯的正面回應,拒絕以保衛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互換。

1936年8月,貝奈斯通過法國調解人提議,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開始進行對抗德國的聯合軍事準備,但波蘭人再次拒絕合作。貝奈斯和克羅夫塔在11月和12月期間與德國外交官進行秘密會談,但是對蘇台德日耳曼人地位的争論以及希特勒對貝奈斯條款的解釋的反對關閉了達成最終協定的任何可能性。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貝奈斯

可以說德國的希特勒十分輕視捷克斯洛伐克,隻把它當做是一個注定成為大德意志帝國一部分、容納日耳曼人口的一個人為創造國家。而康拉德·亨萊因(Konrad Henlein)和他的蘇台德日耳曼人黨早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帝國政府的資助,他們為希特勒提供了德意志帝國獲得操德語的蘇台德地區占有權的途徑。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康拉德·亨萊因

随着捷克斯洛伐克位置變得越發危險,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協定》使得希特勒達成了他吞并蘇台德地區的目标,此時英國和法國竟選擇放棄捷克斯洛伐克,幻想以綏靖政策來避免這場注定要爆發發另一次世界大戰......

康拉德·亨萊因和蘇台德日耳曼人

1936年,布拉格政府不僅面臨着來自外部侵略性納粹德國不斷增長的威脅,還有來自正在變得更加激進和期盼轉向希特勒政權尋求支援的内部日耳曼人的威脅。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西裡西亞邊遠的德語區日益惡化的經濟危機導緻了高失業率和社會混亂。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由于這次經濟危機,康拉德·亨萊因(Konrad Henlein,蘇台德德意志人黨,即SdP的領袖)和蘇台德日耳曼人黨以自封的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少數民族權利捍衛者的形象出現了。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康拉德·亨萊因

早在1933年10月上旬,捷克斯洛伐克一個體操組織的上司人亨萊因成立了蘇台德日耳曼人愛國陣線,在迅速獲得被禁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黨和德國民族黨的補充後,在1935年4月的選舉前改組為蘇台德日耳曼人黨(SdP)。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蘇台德日耳曼人黨(SdP)

亨萊因希望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所有德裔居民的不滿情緒作為資本,此後又獲得了弗朗茨·卡爾馬辛的喀爾巴阡日耳曼人黨(KpD)的聯盟,該黨聲稱其代表大部分生活在斯洛伐克的日耳曼人說話。

亨萊因的黨為希特勒提供了一個有用的組織,符合其追求德國的擴張主義和泛德主義,并且最終實作建立一個歐洲中部的大日耳曼帝國的目标。是以亨萊因的黨在1935年選舉期間得到了納粹德國的資金支援。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希特勒與亨萊因

1937年11月,亨萊因表達了其重新定位蘇台德日耳曼人黨以協助希特勒奪取捷克領土的努力的願望。而且亨萊因給希特勒的信誇大了蘇台德日耳曼人與捷克人和布拉格政府之間的問題,同時也慫恿德國人占據邊境地區以實作被亨萊因稱為蘇台德日耳曼人黨最重要的一個目标。

希特勒于1936年在萊茵蘭重新部署重兵後不久,捷克斯洛伐克國民大會終于對蘇台德日耳曼人黨的活動和邊界地區發生的摩擦作出反應,而德國則大大增加了對蘇台德日耳曼人黨的資金流,希望利用該黨信徒不斷增長的憤怒和激進化。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希特勒

1937年2月,霍賈政府提出計劃處理少數民族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等相關事務,以此來應對各民族中的不滿情緒。然而在那年秋天,霍賈與亨萊因協商的努力完全失敗。等到1938年早期,蘇台德日耳曼人黨進入了政府。

1937年6月,德國的軍事策劃者們制訂了一項被稱為“綠色行動(Fall Grün)”的秘密計劃,計劃要求迅速奪取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并且建立軍事管制政府控制被占區域。這個計劃既沒有包括對斯洛伐克的占領,也沒有将捷克民族納入到大日耳曼帝國的公民中。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綠色行動(Fall Grün)

希特勒已經開始相信,如果德國進攻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将不會在它的邊境展開軍事行動進行回擊,同時英國和法國也不太可能投入捷克斯洛伐克的防衛,因為這樣也許意味着将一個地區性問題更新為一場更大的戰争。

由此蘇台德日耳曼人成為德國為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有計劃行動所做準備的焦點!1938年3月12日納粹德國成功将奧地利并吞入大日耳曼帝國,希特勒的策劃者們遞交了一份修訂版的“綠色行動”計劃,不顧希特勒的進階軍事将領中的反對聲音,設想在不久的将來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動。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綠色行動”計劃

3月28日,亨萊因拜訪希特勒并得到首肯,保證其在蘇台德日耳曼人黨上司地位的穩固,并且該黨應該繼續表現出與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協商的意願,不過同時将要求提升到無法滿足的級别。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一個月後的4月24日,亨萊因在卡羅維發利的蘇台德日耳曼人黨大會上發表演講,要求蘇台德日耳曼人與捷克人之間的完全平等。此外亨萊因要求在明确定義的日耳曼人區域要有日耳曼人主導的地方管理機構,并且處于蘇台德日耳曼人黨控制之下,還要求日耳曼人有權贊成實際上接近納粹的種族和政治觀點。

随着亨萊因的追随者在邊境地區通過對反法西斯主義者和共和國支援者的恐吓和暴行來為市政選舉作準備,布拉格政府撤銷了德奧合并後頒布的關于公開集會的禁令,一些支援民主的政黨可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表示在捍衛共和國方面的團結一緻。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亨萊因

5月20日,有關德國軍隊在邊界附近活動的謠言導緻捷克斯洛伐克武裝部隊局部動員的“五月危機”,被認為是捷克斯洛伐克會保衛它的國土抵抗德國人入侵的一個信号......

蠶食和侵略

1938年9月《慕尼黑協定》後,英法的綏靖政策非但沒有阻止大戰爆發,反而刺激了希特勒的野心:當希特勒看到西方大國願意不戰而犧牲捷克斯洛伐克時,他就變更了自己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并立即開始了行動。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為了替希特勒掃清道路,西方大國派遣了一個以朗西曼勳爵為首的代表團到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代表團明顯企圖誘使捷克斯洛伐克投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事實上屈從了割讓邊境地區的要求,随後英國首相納維爾·張伯倫和希特勒在貝赫特斯加登的第一次會晤中做了确認。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張伯倫和希特勒

随後希特勒在戈德斯堡舉行的第二次會晤中又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這一次是支援了波蘭和匈牙利的法西斯黨人。英國和法國的代表們把這些要求送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懾于輿論的反對,它未敢立時加以接受。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當英法發出最後通牒之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投降了。英國和法國甚至威脅捷克斯洛伐克說:“如果它不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它将被認作是侵略者!”同時期蘇聯政府也宣布了它的決定:“假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要求蘇聯履行盟國的義務時,即使與捷克斯洛伐克訂有盟約的法國拒絕提供援助的話,蘇聯仍将單獨提供這種援助”。

但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沒有接受蘇聯的建議,因為統治集團害怕勞工階級的力量,甯願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也要維持它們自己的階級優越地位,甚至以貝奈斯總統為首的政府未經召集議會讨論就決定投降了。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貝奈斯

等到9月22日,由共産黨上司的大規模群衆示威遊行和總罷工,迫使政府退卻,未敢将投降的決定付諸行動。而廣大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則要求保衛共和國抗禦希特勒,但在這個緊要關頭,社會民主黨右翼和國家社會黨領袖,則竭力阻止共産黨号召聯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建立人民陣線政府的努力。

是以最終人民陣線政府也未能取得政權,而躲在揚·賽羅維将軍的傀儡政府後面的投降主義者則掌握了實權,随後新政府頒布了總動員令。同期英法等西方大國則繼續在慕尼黑會議上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1938年9月29口在慕尼黑舉行了希特勒、墨索裡尼、達拉第和張伯倫的會議,這次會議中并沒有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參加。而慕尼黑會議最終結果是承認了納粹德國的所有領土要求,準許了對捷克斯洛伐克主權的侵犯!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慕尼黑會議後捷克斯洛伐克領土被割讓:帖欣被波蘭強占過去了;南斯洛伐克和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地區被匈牙利霸占了。而在被強占的領土上,數十萬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落入法西斯恐怖分子的手裡。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和居民,将近損失了全部工業的百分之四十,更不用說還尖去了有戰略意義的邊疆!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随着邊疆失陷,捷克斯洛伐克在經濟和軍事上變的更加無能為力。可以說慕尼黑會議意味着将捷克斯洛伐克直接置于納粹德國的勢力範圍之内。而捷克國内的上層以新首相兼農民黨黨魁貝倫為首的資産階級統治集團,幹脆利用了慕尼黑的不幸事件建立起法西斯政體。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就這樣,捷克斯洛伐克終于一步步淪為納粹德國的闆上魚肉,至于希特勒如何吞并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那不過是個時間上的小問題罷了,由此捷克斯洛伐克進入到了它又一次喪失獨立、被德國占領統治是二戰時期......

從抵抗到投降: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前夜——捷克斯洛伐克簡史4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