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丁遠

2024-05-17 14:46釋出于日本生活領域創作者

前幾天早上起來,照常打開騰訊新聞app,突然刷到粥餅倫的【聊愈早餐攤】直播。

粥餅倫,一位長相酷似周傑倫的煎餅攤主。

網紅來來去去,粥餅倫卻一直保持初心,

不搞惡搞,不整活,沒有負面新聞,隻是默默地做着煎餅。

直播中,粥餅倫認真地制作着煎餅,顧客們則滿懷期待地盯着煎餅,等待着它慢慢成型,加入餡料,成為一個豐滿美味的煎餅。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聊愈早餐攤】

因為這麼一家煎餅攤,路人的步伐也慢了下來,還和從業人員互動,唠唠嗑,聊聊最近的煩惱。

那一刻我回想起了童年美好的早餐時光。就是那種悠閑舒适不焦慮的時光。

我的童年時光在農村度過,無憂無慮,悠然自得。

每天早晨,我最期待的就是外婆為我準備的早餐。

為了不讓我吃膩,外婆每次都換着法子準備不同的早餐。

那時的早餐時間總是過得很慢,我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跟外婆聊天,聽她諄諄教誨,感受家的溫暖。

直到現在,身處繁華的城市。

在這裡,早晨的時間變得異常寶貴,早上的秒針似乎都走得特别快。

因為住的離公司遠,為了能擠上地鐵,為了不因為遲到而扣工資,我不得不在鬧鐘響了好幾次後不情願的醒來,然後沖向公司。

早餐的優先級被排到了末尾,每天,我都在小區門口買幾個包子,

邊走邊吃,這成為了我的日常。

早餐,成了一項可有可無的任務,是一種對自己的“糊弄”。

然後我開始了忙碌而焦慮的一天又一天......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在當代社會,和我類似的年輕人的焦慮似乎已成為一種常态。

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競争、人際關系的複雜,每一樣都足以讓我們感到疲憊和迷茫。

但是也不代表我們要對壓力,忙碌,焦慮屈服,最近我開始嘗試在下班的時候通過深度閱讀的方式療愈自己,建議大家也可以嘗試通過書籍的力量對焦慮發起挑戰,在這裡呢向大家推薦兩本書。

一本書《當下的力量》。我相信你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大名。活在當下,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甚至有的人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活在當下。

過去無法改變,未來無法掌握,隻有當下是真實的,體會當下才能感受到或者的意義和美好。

除此之外,還要推薦《像哲學家一樣生活》,這本書被譽為斯多葛學派的教科書。

斯多葛學派是古希臘的哲學流派,主張尋求内心的安甯,以獲得幸福。

如果說焦慮有天敵的話,那麼斯多葛學派就是焦慮的天敵。

哲學并不難,隻要你願意打開心扉去感受,去實踐,你也可以像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一樣獲得内心的甯靜和幸福。

除了需要哲學的慰藉,我們還需要屏蔽力——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還來自于過量的資訊,尤其是短視訊和社交媒體。

短視訊和社交媒體裡展現的虛假繁榮,讓我們浮躁,甚至嫉妒。

我們需要控制自己使用短視訊和社交媒體的時間。

把時間留給讀書,留給哲學和書籍,

有一句話,我深有體會,也深以為然:焦慮的反面是具體。

什麼意思?很多時候我們被各種事情壓到喘不過氣,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卻又不知道從何開始,隻在原地暈頭轉向。

此時,我們可以用四象限工作分類法把自己的待辦事項做一個完善的分類。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四象限分類法

把待辦事項分成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以圖中的原則去處理。此時,你的焦慮會被各個擊破,然後走出焦慮。

對抗焦慮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閱讀、聽音樂、看電影、運動、與大自然接觸、冥想等等,

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論我們身處何地,不論生活多麼忙碌,都要記得,我們是人,不是機器,

人不應被焦慮籠罩,讓慢一點,再慢一點,生活還有很多美好。

最後,還是感謝騰訊新聞,給了我一個美好的早晨,也期待騰訊新聞可以多多貢獻更有内容有力量感的内容! 

檢視原圖 386K

  •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 美好生活,從認真吃早餐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