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作者:新經銷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作者丨劉春雄

内卷不可避免,内卷必然走到集體流血的程度,但内卷有解藥。

誰是内卷的最後勝利者?大膽參與内卷,但有解藥者。

内卷這個詞太流行了,以至幾乎所有競争性行為,都在用内卷表達。就如同東北人的“整”和河南的人“中”字。“整”字幾乎可能概括為所有動詞,如“整兩口(酒)”,“整幾句”。“中”字幾乎可能概括河南人的肯定性回應,如好、行、可以、OK等。

這是不對的,會誤導大衆。

但是,内卷又集中反映了目前商業的真實狀态,無人能逃離内卷,而且内卷的終局清晰可見。

既然無可逃避,那麼,隻能想辦法成為内卷的最後勝利者。

誰是最後勝利者?别的人血流盡了,你還有最後一滴血。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内卷是流血的戰場

内卷的流行已經脫離了最初本意。本意并非指競争激烈,而是競争激烈到“收入努力比下降”的狀态,相當于投入的“通脹”。

敲黑闆:努力收入比下降。投入越來越多,收益越來越低,低到流血。否則不是内卷,或者誤用内卷這個詞。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之是以努力收益比下降,就是大家都進入了裹挾式内卷軌道,無退場通道。大家都被動進入“用相同的方式搶對方的份額”,并且争相加碼。這是造成努力收益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根據努力收益比下降程度,内卷分四級。

第一級内卷:沒有發展的增長

這是最低一級,雖然還有增長,但企業沒有進步,利潤下降。

第二級内卷:沒有增長的維持

雖然沒有增長了,但還要維持下去,持續投入。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第三級内卷:清理門戶式的清場

别談增長了,更别談發展了,讓對手流盡最後一滴血。拳擊台上就在反複上演如此劇目。

一般來說,如果在第二級内卷之前沒有退出,就找不到接盤俠了,隻能硬抗到底。

流血影響健康,持續流血的結局是死亡。

第三級内卷的結局是什麼?就是行業或市場有經營主體“批量死亡”,也有人說是“清理門戶”或“清場”。

比較學術性的表達是“行業集中度提高”,意思就是,既然企業批量死亡了,但需求仍然存在,于是,市場佔有率集中到活下來的企業身上。

誰在清理門戶?未來成為龍頭的企業。此項行為曾經在中國上演多次。那些寡頭的行業,都經曆過。

是以,隻要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勝利者也許“慘勝如敗”,但絕對收獲巨大。

有人可能會說,一些國際品牌專心做價值,不參與内卷。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事實上,國際品牌也是曾經内卷的最後勝利者,隻不過他們内卷的時間更早。

那麼,什麼時候企業不參與内卷了呢?答案是企業之間達成了“恐怖平衡”的默契。

什麼是恐怖平衡?就是互相之間有毀滅對手的力量,如美俄之間的核武器。

在達成恐怖平衡之前,内卷不可避免。

中國各行業離恐怖平衡還比較遠。是以,内卷還将持續。

那麼,第四級内卷是什麼?就是集體出清,集體退出。

比如,低價格區間,品牌商未來可能集體退出,成為自有品牌的價格區間。比如,曾經的批發商集體出清。未來經銷商也可能集體出清。集體出清,不是該領域消失,而是讓位給其它模式的經營者。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四級内卷,分别是少賺、不賺、少賠或大賠、集體出清。

現在到了第三級。

劃分内卷的等級有什麼用?友善參與者做心理建設,以及資源和方法儲備。

做企業的結局,其實從内卷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内卷無可逃避

内卷能否回避?主做高端的小企業可以逃避,但主打大衆的企業無可逃避。

有人喜歡用 “共赢”這個詞,大家(特别是中小企業)達成默契,不搞對抗性競争,一起賺錢。

這是臆想。不同時期,都會湧現出這種觀點。這種烏托邦式的想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内卷無可避免,到了一定時期,必然出現,然後也會消失。這才是商業邏輯。

下面這張圖展示的是生命周期。幾乎所有的商業生命周期都是相似的,産品生命周期、個人職業生命周期、行業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國家經濟生命周期,都是如此。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生命周期四大階段: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各種生命周期都是如此。

成長期快速發展,大量企業進入,突然遇到成熟期。大家怎麼辦?

就如同大家看到未來美好,大家一起生孩子。孩子越生越多,突然告訴你:糧食不夠吃。怎麼辦?

為了活下來,隻有拼命搶糧。

古代的王朝興衰,不是如此嗎?

前面講過,最嚴重的内卷,就是“批量死亡”。死亡一批,“糧食”就夠吃了。

啤酒行業,曾經數千家啤酒廠,現在國内3大+5小。

火腿腸行業,曾經數百家,現在不過3家。

友善面行業,曾經幾百家,現在想不起來第5名是誰。

家電行業,曾經數百家,現在不超過十家。

乳制品行業,曾經4000多家,現在全國化的不過3家。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隻要是工業時代的行業,基本如此。農業時代的行業,稍微分散一點,集中度沒那麼高。比如餐飲、茶業等。

一個行業的發展,曾經成千上萬家,最後寡頭兩三家,太正常了。

90%甚至99%的企業在内卷中死掉了,這就是内卷的終局目的。無可逃避地集體死亡,隻留數家守望着這個行業。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兩大競争戰場

内卷永遠存在,戰場各有不同。但是,一定不要以為隻有一個内卷戰場,也不要認為内卷的勝利一定在内卷戰場内。

功夫在詩外,内卷的功夫在内卷之外。

隻要做營銷,成本效益與附加值這兩個,各說各有理。其實,這是說人的一體兩面。

品牌專家苗慶顯有一篇文章《“與衆不同”與“随大流”,倆坑你跳一個》。個性與大衆,也是消費者的一體兩面。

類似的一體兩面,品牌專家空手說有十幾對。消費者就是這麼沖突。

一方面,在成本效益上斤斤計較;另一方面,又在附加值上出手大方。很難想象,這是同一個消費者。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成本效益的戰場,一定是内卷的戰場,這是低價格帶屬性決定的。成本效益之“比”,除了性能與價格之比,還有與競品比較。

消費者要比較,廠商隻有内卷。被比較的對象,要取悅消費者,不得不内卷。

有内卷的戰場,就一定有不内卷的戰場。我畫了一張圖,用價格帶區隔内卷與不内卷的區域。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主流價格帶是我最近反複強調的一個概念,就是銷量最大的價格帶,也是區隔成本效益與附加值的價格帶。

低于主流價格帶,基本上算成本效益區,也是内卷重災區。裹挾式的内卷,不參與都不可能。

高于主流價格帶,就是附加值區,打的是品牌附加值。這是不參與内卷的。你見過茅台卷價格嗎?你見過奢侈品内卷嗎?

為什麼以主流價格帶作為區分标志呢?因為主流價格帶是銷量最大的價格帶,低于此價格帶的商品,說明普及率高,不稀缺,已經逐漸喪失了商品的社會屬性,以使用價值為主,當然成本效益很重要。

商品的二重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必講成本效益;社會屬性,必講附加值。

每個商品都有二重性,但哪些比例更高,主流價格帶是區分點。

低于主流價格帶的商品,普及程度高,社會屬性減弱。價格越高,越稀缺,越講究社會屬性。

過去有些低收入的煙民,口袋裡裝兩包煙。一包自己抽,關注成本效益;另一包遞給朋友抽,關注社會屬性(附加值)。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内卷戰場遷移

最近價格内卷嚴重,國内的主流歸因是“消費降級”,不能說這個邏輯不成立。但也有另外兩種完全相反的邏輯:

第一、主流價格帶遷移

中國各行業的主流價格帶一直在遷移。比如,10年前,瓶裝水的主流價格帶是1元/瓶。現在是2元/瓶,但正在向3元/瓶遷移。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前不久,《靈獸》釋出的一篇文章《與其說是消費降級,不如說是智商更新》。确實,随着主流價格帶往前遷移,老主流價格帶與新主流價格帶之間的價格區間,進入成本效益内卷區。

原來要交智商稅,現在變成成本效益。此時,内卷的價格區間擴大了,當然内卷似乎更嚴重。畢竟,原來不内卷的區間,現在要内卷了。

比如,近幾年飲料是難得還在增長的品類,3元已經成為最低價,而20年前,500ml可口可樂不過2元。飲料價格帶越往上遷移,飲料内卷的價格區間就越大。

什麼時候主流價格帶停止遷移呢?至少快消品還沒有到時候。

前不久與一位快消品行業頭部企業的老大聊天,聊到價格帶更新,還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大膽猜測,中國快消品行業相對穩定的主流價格帶,應該比歐美更高。從飲料行業看出,主流價格帶已經高出國際品牌了,而且主流價格帶更新仍然沒有結束。

每次行業主流價格帶的遷移,就會釋放出新的内卷價格空間,也會制造新的附加值空間。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第二、品類屬性變遷

從品類屬性講,消費品行業大緻有三類:特殊品、選購品、日用品。

特殊品是嚴重依賴品牌的品類,選購品是關注款式和成本效益的品類,日用品是簡單購買的小件商品,有的特别關注品牌,有的品牌無所謂。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經濟的發展會帶來品類屬性的變遷,比如,30年前的家電,絕對是特殊品,吃幾年鹹菜也要買一台知名彩電。現在,彩電充其量不過是選購品,甚至是小件日用品。

汽車也有從特殊品變選購品的趨勢。原來高大上的品類,現在跌入凡塵,當然要内卷。

這就是我們覺得汽車銷量越來越大,而汽車行業覺得越來越卷,生意越來越難。

中國改革開放後,迎來了行業(品類)波浪式普及。多數行業在普及早期,整個品類都是特殊品,所有價格帶都是附加值區間。行業(品類)越普及,附加值區間越往前移,最後甚至整個行業(品類)都改變了屬性。

品類屬性的變遷,與品類的普及率相關。這也是價格帶的量變帶來的品類屬性的質變。

對于内卷,兩大互相沖突的解釋,可能都是成立的。經濟發展,内卷的價格空間越來越大;經濟蕭條,在特定價格帶(低端)的内卷越來越嚴重。

第三、極緻内卷,品牌商無生存空間

零售商自有品牌就是極緻内卷的結果。自有品牌,繞過經銷商,繞過品牌商,工廠直供零售商,消費者隻重成本效益,不重品牌(品牌背書還是需要的)。

它有兩大前提:一是商品普及率非常高,技術上極其成熟;二是品牌商和經銷商退出,無任何流通費用(物流成本最簡)和附加值。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前面講的内卷第四級,就是如此。自有品牌價格帶,品牌商無内卷資格。當然,現在的自有品牌價格帶有擴大趨勢,不再僅僅局限于純成本效益區間。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内卷的“解藥”:以戰養戰

内卷是消耗戰,消耗戰就要流血。前面講過,隻要進入第二級内卷,一般退出無望,無法止損,除非果斷放棄,否則,隻能流盡最後一滴血。即使是“大而不倒”的企業也避免不了。

我就遇到過一次“卷死老大”的案例。

這是一個行業極其嚴重的内卷,内卷到何種程度?不僅沒有利潤,甚至沒有毛利。此時,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原來不了解“規模不經濟”的概念,突然明白了。内卷的結局,“老大”和“老三”消失,“老二”成為絕對的老大。

後來,“老大”在媒體總結,上了“老二”的當。但凡“老大”有的産品,全部虧損;但凡“老二”沒有的産品,全部盈利。“老大”沒有的産品,不是生産不出來,而是推廣不成功。這些産品,就是當時的“高端産品”。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用低端産品打管道,養隊伍,從中端走銷量,用高端産品做形象和利潤。

那麼,什麼是高端産品?一般了解的高端,往往是脫離現實的高端,是極高端,甚至進入奢侈品領域。

有銷量的高端,就是下一個主流價格帶。把這個價格帶做起來了,既有銷量,也有利潤。

更重要的是,這個價格帶不打價格戰。

回到前面的話題,内卷這個詞被濫用了。卷新品、卷管道、卷品牌、卷政策、卷人才。

這裡面,隻有涉及價格、政策、促銷的才是真内卷,其它領域或許競争激烈,但一定不是“努力收益比下降”的内卷,甚至是内卷的“解藥”。比如新品推廣、管道建設、品牌打造等,或許并不能立竿見影,但一定不是努力收益比下降。

前面講的内卷不可避免,是在内卷的那個價格帶無可避免,但一定有不内卷的領域。

隻要是講附加值的領域,就一定有内卷的“解藥”。

圍繞主流價格帶形成了内卷的分水嶺:價格帶是圍繞主流價格帶形成的正态分布,兩邊相對均衡。

當低于主流價格帶的内卷越嚴重,主流價格帶以上的附加值區間就越大。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當傳統領域飽和,競争激烈時,另一個價格區間會釋放更大的能量。

确實,目前中國快消品行業現實是:多數在關注内卷,但同樣有很多企業在關注高價格帶的快速增長。

我甚至發出呼籲:在低端價格帶生存困難的中小企業,要盡快轉移到高端價格帶。這裡是小衆的空間,也是有附加值的價格空間。

最後,說說内卷的“解藥”。

内卷不可避免,内卷要流血,流血時間長了要死亡,而且是“批量死亡”,直至行業高度集中為止。

是以,内卷,就是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但是,這并非高明的玩法。

高明的玩法是找到内卷的“解藥”。下面就是内卷“解藥”的邏輯。

一個在不斷滴血的人怎麼才能不死?答案是輸血。

有邊流血邊輸血的奇觀嗎?國小曾有當時不明白的作業:一個池子,一邊注水,一邊放水,什麼時候注滿。當時覺得誰會笨到這種程度啊!

現在看看,太常見了。

邊流血,邊輸血。上手術台就要如此。

輸血,不是資本輸血,不是無限度的輸血,而是要造血。

造血,就是以戰養戰,以高端的附加值戰争,支援成本效益區間的内卷。

内卷,拼盡力量讓對手先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内卷價格帶流血,大家一起流血,直到讓對手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高端做附加值,就是造血。用高端造的血,支援内卷價格帶的失血。

造血能力越強,就會在内卷區間發動更猛烈的内卷。卷死對手,成就自己。

PS:為了更好助力經銷商實作生意增長,在2023年6月我們成立了TOP500中國經銷商供應鍊聯盟。

截止目前已經有320位經銷商老闆參與,我們聯盟的願景是希望将聯盟打造成為區域經銷商的資訊、能力、資源共享中心。

當面對生意的困惑時,向内求,往往不太可能找到答案,反而會陷入更多的内卷中;向外求,看外部更多優秀大商的思考和實踐,也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啟發和思考。

對聯盟賦能感興趣的經銷商,可以掃碼聯系客服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