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力+聯合體 引領醫療健康行業“數智革命”

作者:善郡财經

5月15日,“浦軟産業頻道”第11期醫療機器人專場——「智能醫療機器人如何助力醫療健康行業」在《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平台準時開播。四位重量級嘉賓不僅分享了醫療機器人的應用與普及現狀,更深入解析行業全球格局,提出打造中國智能醫療機器人原創力,為中國智慧醫療的全球崛起鋪平道路;同時強調了行業關聯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利用平台效應,共同推動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整體競争力,加速中國智慧醫療的國際化程序,助力中國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原創力+聯合體 引領醫療健康行業“數智革命”

在技術革新與産業轉型的浪潮中,醫療機器人作為一項颠覆性技術,正以其獨特的應用潛力和廣泛的實踐價值,深刻重塑着傳統醫療健康行業的未來。“浦軟産業頻道”第11期特别策劃——醫療機器人專場,彙聚了醫療工程與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共同繪制智能醫療機器人助力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101醫學工程創新聯合體發起人張宇鳴、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學院院長教授程雲章、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CEO 何超及上海钛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晶,四位來自學術界與企業界的傑出代表,從不同視角深入剖析智能醫療機器人的發展趨勢與實踐應用。活動吸引了逾5.4萬人次通過《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平台線上觀看,引發了醫療健康行業内的廣泛讨論與共鳴,對促進醫療機器人技術的創新融合、加速醫療健康行業的智能化程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季啟幕,“浦軟産業頻道”推動數字産業浪潮

“浦軟産業頻道”是由上海浦東軟體園産業服務能力中心傾力打造的線上平台,旨在進一步打響“浦軟”品牌,服務園區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與發展。自2023年8月9日上線以來,已成功播出十期節目,圍繞元宇宙、資料安全、大模型、低空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科技與醫療健康等熱門議題展開交流讨論,累計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線上觀看,成為推動園區“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媒介。

“浦軟産業頻道”不僅為園區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實力的平台,還促進了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随着5月15日新季啟幕,2024“浦軟産業頻道”将繼續邀請業内專家、企業領袖、産業研究者等嘉賓參與,通過中企視訊平台線上分享數字産業發展的前沿趨勢、創新理念以及成功經驗。

原創力+聯合體 引領醫療健康行業“數智革命”

程雲章:國産智能醫療機器人迎來新商機

作為本期節目首位發言人,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學院院長、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程雲章教授從醫療機器人産業的目前發展現狀、醫療機器人智能化的趨勢及國産醫療機器人面臨的發展機遇等三個次元進行了分享。

醫療機器人産業鍊複雜,涵蓋了從上遊的基礎工業如新材料、關鍵機械零部件、軟體和數字化技術,到下遊的市場應用場景。産業鍊雖然繁複,程雲章教授卻非常樂觀。“醫療機器人行業受益于政策利好,審批速度加快,醫院對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長,醫保政策也給予支援。我們正處于自主創新和臨床應用推廣的關鍵時期,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是在手術機器人和康複機器人領域。”

醫療機器人産業是一個融合了醫學、工程學等多個學科的高科技領域,涵蓋了機械、電子、材料、資訊等多個技術方向。“醫療機器人種類繁多,其中手術機器人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對臨床需求的不斷滿足,國内手術機器人企業發展迅速,競争力不斷增強。” 程雲章教授結合醫療實踐,為産業發展指明方向:“未來,醫療機器人産業将朝着小型化、智能化和遠端化方向發展。”

程雲章教授積極看好國産醫療機器人産業,“其發展機遇在于,國内完整的工業體系為醫療機器人産業奠定了基礎,同時,海外巨頭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臨床證據。随着腔鏡手術的普及,手術機器人的邊際成本降低,市場潛力巨大。政策的引導和标準化将促進手術機器人的健康發展,鼓勵創新,提高臨床價值。面對挑戰,企業需要依靠自身的創新能力和造血能力,重視臨床使用價值,實作全流程的核心操作自動化。真正的創新來自于大量的臨床實驗和操作,随着國内企業家的不懈努力,我們有望在手術機器人領域實作趕超。”

原創力+聯合體 引領醫療健康行業“數智革命”

何超:醫療機器人讓遠端手術成為可能

手術機器人被譽為第三次外科手術革命,通過機器人柔性控制技術、立體視覺技術等先進科技,使得高難度的癌症手術能夠通過微創方式完成,全面提升了複雜手術的性能。作為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及上海市微創手術機器人工程中心主任,何超博士結合自身經驗,針對手術機器人技術創新、應用場景、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享。

“從國際市場來看,手術機器人産業已經非常成熟。”全球有超過8000台機器人服務于患者,累計手術量超過1400萬例。“然而,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國外産品在過去20多年一直壟斷着全球市場。隻有開發出優質的國産手術機器人,才能真正讓我們的醫療機構用得起用的好,實作醫療水準均質化,惠及百姓!”

手術機器人是醫療器械中技術最複雜、商業價值最高的領域之一。例如,一個手術機器人系統由13000多個零件組成,它整合了全球資源:包括德國的光學技術、美國的控制算法和硬體技術、IBM的軟體技術以及日本的圖像處理技術。“令人鼓舞的是,國家政策對手術機器人給予了大量支援,将其列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品類中國家重點支援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從業人員,何超博士對此感受頗深。“我個人自2007年起就開始研究手術機器人,是國家第一批手術機器人研究人員之一。十年來,我們微創機器人在腔鏡、骨關節、血管介入、自然腔道和穿刺等各個方向取得了突破。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以微創機器人為代表的中國手術機器人産業已經在覆寫廣度、研究深度和創新力度方面處于全球頂級水準。”

技術實力提升産業優勢。“我們成功出口到海外,獲得FDA準許進入了美國市場,成為大陸首個出口到海外市場的手術機器人産品。目前,我們在歐洲、北美洲、澳洲、拉丁美洲等多個國家的裝機,總裝機量和手術量已經超過了國内。”

原創力+聯合體 引領醫療健康行業“數智革命”

潘晶:機器人+人工智能建構智慧化醫療解決方案

钛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注于醫療機器人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與市場上普遍關注的手術機器人不同,钛米機器人選擇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董事長潘晶介紹,“钛米從醫療工作流程的原始需求出發,緻力于解決醫療供給側的核心問題。”成立至今的七年中,钛米在非手術輔助的醫療領域實作了全球範圍内的自主創新,從零到一的突破。“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沒有先例可循,完全依靠自己對醫療機構臨床、科研、教學、管理等各個次元問題的深入了解,研發出了超過50款不同形态的醫療機器人産品。目前,這些産品已成功應用于國内近500家大型三甲醫院。”

衆所周知,臨床創新進展緩慢,且各細分領域差異巨大。然而,機器人技術最初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本質上是為了實作産品生産的标準化和一緻性。钛米機器人的技術創新與醫院管理實踐相結合,實作了整個系統的可複制性在醫療場景中。為醫院的十大醫療場景——包括手術室、門診、病房、影像中心等——提供完整的智慧化解決方案。“我們整合了數字孿生技術、機器人技術、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為醫療機構實作臨床科研創新,并通過智能化醫療裝置擴大有限的醫療資源,使更多群眾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圓桌:平台合力,智慧出海

自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企業開始嘗試走出國門,探索國際市場。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以低端産品出口為主,被稱為出海1.0階段;而後随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企業進入2.0階段,引進來走出去的政策,加快了出海步伐,開始更大規模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争; 3.0階段的出海中企聚焦全球化布局和品牌建設,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擷取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品牌價值和國際競争力;目前階段,中企出海已經進入了全新的4.0階段,企業出海發展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品牌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加強研發投入,通過創新提升核心競争力。醫療器械與裝備的出海曆經着同樣的過程,如今數智醫療裝備作為新興領域出海前景廣闊。在圓桌讨論時間,101醫學工程創新聯合體發起人張宇鳴針對數智醫療裝備出海的話題甫一提出,即得到程雲章教授的正面回應。“海外市場對醫用機器人的需求前景非常廣闊,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的醫療裝置與大陸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對高水準手術機器人的需求巨大。”

原創力+聯合體 引領醫療健康行業“數智革命”

程雲章教授最近通路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刻體會到這些地區對先進醫療機器人的迫切需求。“微創醫療機器人的産品線非常廣泛,并且已經成功進入了美國市場。除了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外,這些産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此外,程雲章教授提到他在通路哈薩克斯坦期間帶回的一項任務,“當地對高水準醫療裝置的需求非常強烈,希望我們能夠将優質的醫療裝備帶到他們那裡,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和交流,我們可以将國産手術機器人的先進技術帶給全球更多需要的地方,同時也為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的國際化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何超博士則重點分享了5G遠端醫療技術的巨大前景。“遠端手術技術是中國醫療機器人技術的驕傲,它不僅在國内得到應用,也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由于醫療水準的不均,遠端手術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在這些地區,由于缺乏高水準的醫療專家,遠端手術能夠為當地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幫助當地醫生提升手術技能,改善醫療條件。”當然,遠端手術的推廣和應用也面臨挑戰。技術、裝置、網絡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援都不可或缺。此外企業還需要與當地醫療機建構立合作,共同探索适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遠端手術模式。

潘晶則提出未來的醫療裝備包括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技術,建構新的醫療生态系統。這為醫療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出海”機遇。“中國的醫療體系需要特殊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其獨特的挑戰。通過創新,可以找到滿足國内需求的同時,也具備國際化潛力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聯合創新平台的作用不容忽視。程雲章教授指出,目前,随着國家對技術發展趨勢的重視,人工智能和大資料正在被融入醫療行業的各個領域,以實作醫療數字化和智能化。他強調,若企業想要走出去,進入‘一帶一路’或上合組織國家的市場,需要像101醫學工程創新聯合體這樣的平台,賦能浦東及全市的醫療裝備企業。”

張宇鳴也表示,“在智慧醫療創新發展及中企出海這樣的大背景下,101平台應時而生,旨在推動醫學工程領域技術創新和産品更新,特别是為浦東、上海乃至全國的醫療裝備企業服務,尤其是那些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領域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促進成員間的深度合作,激發創新活力,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并推動國際交流、拓展出海商機。”

随着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醫療機器人的應用與普及正在改變傳統醫療健康行業。本次線上論壇不僅展示了中國在醫療機器人和智慧醫療領域的原創力,還通過平台作用促進了行業内外的交流合作,同時為參與企業提供了洞察國際市場和把握出海商機的重要資訊。

未來,“浦軟産業頻道”還将繼續邀請業内專家、企業領袖、産業研究者等嘉賓參與,共同分享數字産業發展的前沿趨勢、創新理念以及成功經驗。“浦軟産業頻道”作為上海浦東軟體園的一張名片,已經成為推動園區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産業更新的重要力量。2024年新一季線上論壇将帶入更多創新資源,帶動更廣泛社會影響力,也必将為園區乃至全國的數字産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文/中企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