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一重能業績說明會:風機價格下降空間有限, 海外市場需求加速擴張

作者:經濟觀察報
三一重能業績說明會:風機價格下降空間有限, 海外市場需求加速擴張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晨烨 “公司預計2024年國内風機生産端将超過100GW(含海外項目),并網容量約為90GW。”在5月15日的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688359.SH,下稱“三一重能” )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談及對2024年風電市場需求的展望時,三一重能獨立董事曹靜如是說。

三一重能相關财報資料顯示,該公司在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149.39億元,同比增長21.21%;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07億元,同比增長21.78%。

但同整個新能源行業面臨的“内卷”現狀一樣,風機制造廠商眼下也面臨着“價格戰”的困擾。記者注意到,5月11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年度第九批集中招标的招标結果,其中,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MW陸上風電項目,風電整機含塔筒的中标單價已經低到了1471元/KW,而在2022年,陸上風電項目含塔筒的中标均價還在2300元/KW左右。

報出1471元/KW價格的是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772.SZ,下稱“運達股份”)。财報資訊顯示,該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實作營業總收入37.52億元,同比增長7.77%;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65.96萬元,同比下降4.21%。

市場競争加劇的影響也反映在了三一重能的财報上:2024年第一季度,三一重能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6億元,同比驟降44.92%。

經營壓力

談及2023年經營的整體情況,三一重能财務總監房猛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2023年新增(風機)吊裝容量為7.41GW,同比增長64%,在國内市場的占有率為9.3%,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2023年公司新增訂單為14.1GW,創曆史新高,實作爆發增長。”

爆發性增長的背後,是國内風電機組裝機量的快速提升。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統計資料,2023年中國風電新增吊裝容量為79.37GW,創造曆史新高,相較于2022年上升59.3%。其中,陸上風電新增72.19GW,同比增長62%;海上風電新增7.18GW,同比增長39%。

一位風電行業的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内風機市場已進入平價化時代,風電整機裝置價格的下降,刺激了下遊裝機需求的高增;同時,2023年國家能源局出台的《風電場改造更新和退役管理辦法》,也進一步促進了存量風電場的改造更新,釋放了存量市場的需求。

記者亦注意到,在去年6月5日釋出的《風電場改造更新和退役管理辦法》中,明确指出鼓勵并網運作超過15年或單台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電場開展改造更新。

雖然整機價格下降對于下遊應用市場而言是一件好事,但對于風電裝置制造廠商來說,就是一項壓力了。

“公司2023年風機毛利率為15.45%。受傳遞當年部分新中标較低價格訂單的影響,風機毛利率從2023年二季度開始逐漸下降。”房猛在業績會上指出。

但從橫向對比來看,三一重能15.45%的毛利率還是行業内的領先水準。例如,同為行業頭部企業的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601615.SH,下稱“明陽智能”)2023年實作風機對外銷售9.69GW,風機及相關配件銷售毛利率僅為6.35%,同比降低了11.42個百分點;另外,其在2023年第四季度甚至出現了8.55億元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

對于未來風機價格的走勢,曹靜在業績會上直言“目前風電制造企業的經營壓力較大”。她同時亦表示,“未來風機價格可能會随着機組大型化的進一步推進還會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空間已經不大。”

“近期部分發電企業2024年集采招标結果公布,其中陸上5MW風機含塔筒平均中标價達到2100元/KW以上,重回2000元以上,陸上風機價格開始理性回歸。”曹靜說。

房猛也表示,三一重能在2024年一季度,綜合毛利率已回升至19.67%,環比增加5.3個百分點。他強調稱,“公司2024全年風機毛利率目标争取不低于 2023年。”

關于三一重能在2024年第一季度出現的“增收不增利”現象,房猛解釋稱:“受春節、天氣等因素影響,行業一般每年第一季度為行業淡季,出貨量、吊裝量較少。進入4月份以來,行業出貨、裝機速度明顯改善,預計行業第二季度整體出貨量較第一季度有明顯的增長。”

在風電場開發及建設方面,房猛介紹稱:“截至2023年底,公司存量風力發電站247.6MW,2024年第一季度并網100MW左右、出售1個風場100MW左右。截至目前,在建風場2個多GW,預計2024年新開工、并網的風場在1個GW以上。”

他同時強調,三一重能目前正在洽談的儲備風場資源相對可觀,主要分布在湖南和三北地區。公司對風電場是滾動開發,實行“開發一批、轉讓一批、自持一批”的政策,根據需求端情況适時對風場進行轉讓。

“公司風場開發、并網、轉讓将在2024年進入批量化、規模化的‘滾動開發’節奏,預計2024年對外風場轉讓容量較2023年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房猛說。

驅動因素

在業績會現場,談及風電市場未來的增長驅動因素,記者注意到,三一重能的管理層重點提及了三個方向,即拓展海外市場、聚焦海上風電項目以及關注分散式風電的機遇。

2024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檔案中指出,“十四五”期間,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旗)域農村地區,以村為機關,建成一批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的風電項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0兆瓦,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風電投資建設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配置設定新機制,推動建構“村裡有風電、集體增收益、村民得實惠”的風電開發利用新格局。

三一重能董事會秘書周利凱就此指出,大陸分布式風電待開發空間巨大,該政策出台将繼續推動分布式風電發展,預計将進一步增加國内每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農村分布式風電主要關注度電成本,目前分布式風電由于工程分散,其造價顯著高于集中式風電。考慮到度電成本的問題,根據各地風資源情況,目前機型上一般會采用5MW以上機組,現有成熟機型可直接應用。目前農村分散式風電實施過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較多,現階段存在土地、資源、消納、噪音等相關問題。未來,相關問題解決後,農村分散式風電将是較大的市場機會。”周利凱如是分析分布式風電市場的未來機遇。

海上風電方面,周利凱表示,海風資源普遍優于陸上,加上沿海地區電價高、消納問題較少,海上風電項目投資熱情高,已成為目前風電行業重點關注領域。

“今年以來,海上風電利好消息不斷,從福建、海南、山東等沿海各省釋出的2024年重大項目規劃看,海上風電是關鍵‘熱詞’,各大能源開發商布局的海上風電項目更是蓄勢待發,海上風電朝着更深、更遠、更多元方向發展,未來海風将是國内裝機容量增長重要貢獻部分。”周利凱說。

不過,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三一重能在海上風電裝置制造方面起步較晚,2023年方才對外釋出海上風機産品。

海外業務方面,根據三一重能公告披露,2023年該公司實作海外收入達3.1億元,在中亞、南亞地區實作風電裝置出海的新突破,海外銷售毛利率達22.07%,高于國内5.25個百分點。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2023年全球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新增了77.6GW,中國的新增陸上風電裝機容量為44.7GW,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5.1GW,占全球新增裝機總量超過三分之二。

據房猛介紹,為推進全球業務拓展,三一重能搭建了“中方+本地”形式的海外團隊,海外團隊已基本覆寫全球主要風電市場。

“未來幾年海外需求将加速,國内企業獲得的訂單量會逐漸增加。而且,随着未來美元降息帶來的融資成本的降低,預計海外市場裝機容量将從2025年或2026年開始有較大規模增長,中國整機廠商将憑借成本、傳遞效率的優勢,将獲得更大的全球風機市場佔有率。”房猛說。

“大家也可以看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國内各家廠商都在加快海外市場布局,(中國風機出海)我們既有能力,海外市場也有潛力。對三一重能來說,我們公司的戰略就是全球化、數字化、低碳化,全球化戰略我們是放在首位的,目前海外的市場形勢是比較好的,對于2024年及以後年度的海外需求市場增長,我們是很有信心的。”周利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