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簡單,來惠安!全過程惠企安商,兌現資金5.6億元!

作者:看見泉州

近年來,惠安縣聚焦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聚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前端、中端、後端服務舉措,對民營企業政策、資金、環境等提供全方位支援,以“要簡單、來惠安”的決心厚植“惠企安商”土壤,推動民營經濟向好、向快、向上發展。

要簡單,來惠安!全過程惠企安商,兌現資金5.6億元!

做優前端

“源頭式”增進民營企業發展活力

一是政策惠企在前。在頂格落實上級各項優惠政策基礎上,疊加出台數字經濟“八條”、知識産權“二十條”等12項政策幹貨,推行部門算賬、企業收賬“紅利清單”模式,拓寬免申即享範圍,2023年累計兌現各類惠企資金5.6億元。做好精細化稅務服務,推出“精e稅管家”個性化服務方案,根據企業生産經營情況和重大涉稅費事項分門别類推送政策,累計減稅退稅降費6.34億元。

二是要素保障靠前。強化用地保障,實施“萬畝征地”“拔釘清障”專項行動,2023年新征土地3015畝,獲批成片開發方案16個、面積6815畝,統籌資源、二次招商,已收回或處置閑置、低效用地2031畝;強化交通配套,完善路網結構,實施濱海大道拓寬改造工程(一期)等15個、104億元重大交通項目,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入圍國家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建立縣。

要簡單,來惠安!全過程惠企安商,兌現資金5.6億元!

三是服務審批提前。優化審批流程,将各工程建設審批用時壓縮到1個工作日,推行并聯審批,推廣“交地即交證”“多證聯發”等審批提速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報批時間“空白期”,通過前置預審,實作前後置事項同時辦理,推動21個項目平均審批提速3個月。

要簡單,來惠安!全過程惠企安商,兌現資金5.6億元!

提質中端

“聚合式”培育民營企業發展動能

一是科創成果高效轉化。強化專利轉化運用,指導3家中小微企業獲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貸款1100萬元,新認定3家省級知識産權優勢企業,2023年發明專利擁有量1646件。加快落地賽迪科創基地等高能級院所,推動人工智能産業學院建設,新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企業異地研發中心3個,全社會有效研發投入增長12%。

要簡單,來惠安!全過程惠企安商,兌現資金5.6億元!

二是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施“百名行長進千企”活動,先後舉辦外貿、電商等領域産融對接活動22場,授信超181.71億元。創新設立先導産業基金,依托AA+評級城市國有資本營運集團,設立1個母基金,參投、合作7個産業基金,打造主攻高新産業的縣域基金矩陣。開展“雛鳳培育”專項行動,導入東興、中泰等券商資源,“一企一策”定向扶持培育,目前共有上市企業4家。

三是高端人才孵化培育。建構人才評價體系,鼓勵企業開展人才自主評價,推動達利食品等龍頭企業自主認定各類人才160人。建構人才服務網絡,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優化人才創享中心、後窯青創街區等營運模式,建設嘉禾萬璟苑等3個、2500套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探索項目合作、技術指導、“飛地”用才等方式,靈活引進一批緊缺急需人才,2023年新增省市級高層次人才619人,引進高校畢業生592人。

增效末端

“降幅式”減輕民營企業發展負擔

一是打造親清和諧營商環境。溝通有管道,落實“四下基層”、“早午晚餐會”、重點工作定期排程等機制,開通12345企業服務熱線,解決沉寂11年的泉州船廠複工複産等難點問題58個。交往有邊界,制定“清風惠企安商”八項行動,完善上司幹部出席相關活動的規範,進一步明确政商交往行為清單。

二是打造公開透明法治環境。持續優化涉企執行,創新“智慧執行協同平台”,整合縣執行協同機關31家,實作關聯事項“一網通辦、一次辦結”,獲福建高院肯定。妥善審結民商糾紛,全面推廣不予、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和免于行政強制事項等“四張清單”,讓企業安心創業。

要簡單,來惠安!全過程惠企安商,兌現資金5.6億元!

三是打造公平守信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以外“非禁即入”。推動信用資訊歸集,落實涉企資訊歸集公示工作,累計歸集資料1317條。暢通企業信用修複管道,辦理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124戶次,提前停止行政處罰資訊公示8戶次,信用修複操作率達100%。

來源 | 泉州政務 惠安縣委辦

惠安縣政府辦 惠安縣紀委監委

惠安縣發改局

編輯 | 連雲倩

責編 | 楊鎮堂

稽核 | 林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