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五十,不要“自作多情”

作者:藝境
人過五十,不要“自作多情”

《莊子》中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短暫,一轉而逝,匆忙了半生,勞累了半生,費心了半生。

然而,一個人最大的悲哀不在于慢慢變老,而是在這一路上,我們隻看見了别人,卻忘了自己。

已至五十,别再自作多情,别再瞎操心,管好自己,才是正确的選擇。

1

多管閑事,讨人嫌

古人有雲:“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

大千世界,有人性格迥異,有人習慣獨特,有人抉擇不同人生。

生命各有各的精彩,參差不齊本就是一種幸福。

可總有人自以為是,好好的爛泥非要扶上牆,結果髒了自己一身。

事管得太寬,自己累;人管得太多,旁人嫌。

《獅吼記》中曾記錄了一件事:

一年初春,蘇轼曾與好友陳季常一同出遊,為了添一份樂趣,特意安排了歌妓作陪。

陳季常的妻子柳氏,得知丈夫與歌妓遊玩的消息後,頓時火冒三丈。

她怒氣沖沖地指令陳季常在池邊罰跪,以示懲戒。

蘇東坡見狀,心中為好友鳴不平。

他不僅直言不諱地批評柳氏太過蠻橫無理,還毫不客氣地指出她多年無所出,應該讓陳季常納妾以延續香火。

這番話還未說完,柳氏已是怒火中燒,她破口大罵道:

“呸!你個蘇東坡,居然敢唆使我丈夫在外鬼混,現在還敢幹涉我們家事,真是豈有此理!”

說罷,柳氏便操起一根棍子,将蘇東坡趕出了府門。

蘇東坡萬萬沒想到,自己一番好意竟會落得如此下場,隻得灰溜溜地逃離了現場。

《醒世恒言》說到一句話:“事不關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多言。”

閑事,多生禍端;閑話,多惹是非。

管東管西,失了分寸,閑事成忙事,易事成難事。

自以為拯救了世人,實則是自讨無趣,遭人嫌、被人棄。

做人,别糾纏過多,凡事拎得清,别妄想成為别人生活中的上帝。

人到中年,請戒掉你的“樂于助人”,安分守己,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安排。

人過五十,不要“自作多情”

2

凡事留邊界,是一種智慧

球場上有一個“圓柱體”規則,每一個球員都有掌控自己所在地面以及上方空間組成的圓柱體。

若是别人進入這個圓柱體,就是犯規。

做人也一樣,有棱有角,有準則。

幹涉不屬于自己的生活,正是對他人的一種侵犯。

大文學家王際真與沈從文倆人時常共聚一堂,談文學,暢人生。

幾年後,王際真生出了前往美國深造的念頭。

當時,國内大學教師資源匮乏,衆人紛紛向沈從文求助,希望他能出面挽留王際真。

然而,沈從文卻堅守自己的原則,表示不會幹涉王際真的選擇。

到了40年代,社會動蕩不安,大家想着讓沈從文出國避難。

于是便有人提議,讓王際真去勸說沈從文。

王際真深知沈從文的性格,他搖了搖頭說::“我了解從文,他是不會輕易離開這片故土的。”

于是,他隻是寫了一封家常便飯的信,叮囑沈從文保重身體,再無他話。

盡管有着不同的選擇和經曆,但恰到好處的分寸,使得兩人的友誼堅如磐石。

《漢書》中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每個人都是移動着的火把,靠的太近,隻會燙傷了他人,焚燒了自己。

任何一種關系,都需留一分邊界,留一片空白。

守好每一道防線,是一個人該有的清醒。

别去考慮不該考慮的事,也别去妨礙對方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正如,一個人,一生隻能對自己負責。

人活一世,沒必要總盯着别人的人生,把握好尺寸,親疏有度,方能久處不厭。

人過五十,不要“自作多情”

3

人到五十,請收起你的“自作多情”

楊绛先生說過:“折磨你的不是任何人的絕情,而是你一直心存幻想的期待。

一個人的煩惱,大多源于期待落空。

你把别人當知己,他卻把你當路人;高估了自己,高估了關系。

自作多情,亦是自我滅亡。

張遠與範仲淹,不僅是共事的同僚,也是親密的好友。

在京為官十八年,張遠始終未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公産房。

而範仲淹心中便惦記着張遠的境遇,時刻尋找機會,隻為張遠置辦住房。

景祐二年十月,張遠終于盼到了那張房票。

在分房時,範仲淹看中的房子臨官道,出入便捷;更妙的是,還緊鄰更房,十分安全。

于是,他打算将這幢房子作為驚喜,留給張遠。

可出乎意料的是,張遠看過房子後卻面露不悅。

他以為這房子是别人挑剩下的,抱怨道:“這房子雖大,卻臨近官道,白日裡車馬喧嚣,太過嘈雜;又挨着更房,夜間更夫打更之聲不絕于耳,實在擾人清夢!”

範仲淹聽後,心中五味雜陳,原以為自己的一片好意能為張遠帶來喜悅,卻不料竟落得個出力不讨好的下場。

世上從不曾有一把尺,能量盡所有人的生活。

自以為是的善意,有時是一種打擾;一廂情願的義舉,不過是在自我陶醉。

時光荏苒,人生過半,不妨收起你的自作多情。

古人有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者立于世,學會掂量清自己的分量。

少一些熱心的忠告,多一些智慧的緘默,便是多一份自在。

與其吃力不讨好,耗費精力,不如一人活得風生水起。

不亂于心,不多于情,允許别人開出自己的花,而我們也隻管守好自己的一片天地。

成年人的生活,能被記在心頭的,終歸隻有自己。

在别人眼中,你也不過是人群中的一個路人甲。

一位詩人曾說:“人到中年,學會拒絕,學會冷淡。”

對人,少期待,對事,少參與。

已過半百,學會丢棄無用社交,拒絕多情,别為不值得關系執着。

所有你抓不住的,連伸手都算多餘,不如轉身潇灑而走,淡然對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