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片樹葉的旅程

作者:西鹹新區
一片樹葉的旅程

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陳列展示的茯茶茶磚

一片樹葉的旅程

茯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羅榮利正在展示炒茶工藝

  一片樹葉,一塊茯茶磚,一種古法技藝,從600多年前一個炎炎夏日裡散發出的遙遠而迷人的香氣,化出了“澄泓玉露香凝座,璀錯金花炫照瞳”的驚喜。

  那年,它溯泾河北上西行,走萬裡征途到達羅馬,成就了茯茶“遙知駝馬馳西極,至味還将萬國同”的千年佳話。

  茯茶被稱作“絲路黑金”,香飄數百年。它是跨越古今的絲路記憶,也是新時代絲路經貿往來的商品代表和古都西安的文化符号。

  茯茶之妙

  傳說,北宋神宗熙甯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泾河碼頭停靠着一艘正在卸貨的大船,勞工背貨上岸時不慎将一麻袋茶葉掉到了水裡,碼頭勞工立刻下河撈了上來。

  當時正值盛夏,茶包被打撈出水晾曬後,茶葉變成黑色,并出現金花狀物,不舍得丢棄的茶商沖飲後,發現味道格外醇厚可口。此後,經過漫長的摸索,在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間,泾陽制茶人逐漸掌握了“金花”茶的制作工藝,“絲路黑金”也由此而來。

  一朵朵藏在茶磚裡的金色,正是茯茶的奧秘所在。這些“金黃色星狀斑點”是受“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發酵中生長繁殖、代謝的作用而産生,極大改變和提高了産自南方的黑毛茶品質,形成了茯茶獨有的風格。

  近日,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裕興重制茶展示區裡,伴随着陣陣茶香,茯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羅榮利一邊炒茶一邊向記者講述茯茶“失而複得”的築茶工藝。

  “非泾水不渥,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泾陽不宗。”茯茶從茶葉收集到制作成飲品,傳統的古法制作工藝需要5年時間,經過20多道工序,才能最終完成。

  羅榮利鑽研茯茶技藝已有18年,他所在的茶莊——“裕興重茶莊”,在曆史上也見證着茯茶鼎盛時期,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吳家東院“裕隆全”的原型就是“裕興重”。

  “全國一千多種茶品中,隻有泾陽茯磚茶品中生長繁殖着一種有益曲黴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茯茶黑金‘金花菌’。可以說,茯茶離了泾河水不能制、離了泾陽氣候不能制、沒有泾陽人的技術不能制。”羅榮利說。

  茯茶之名

  茯茶興于宋、盛于明清,曾被納入貢茶。

  泾陽是古絲綢之路上一處十分重要的茶葉加工制作運輸的貿易中心。從“茶馬古道”進入雪域高原;從邊銷茶到如今健康養生佳品,茯茶從單一的産業已經逐漸進化為包容并蓄、創新發展的重點産業,在不同時代演繹着不同精彩。

  茯茶制作工藝興起後,泾陽縣城逐漸成為茯茶加工廠集聚地,是往來商人拴駱駝住店、籌茶的地方。

  當時在泾陽縣城,巷子裡聚集着衆多向西北地區販茶的商人,路邊常常停有駱駝,駱駝巷也由此得名。駱駝巷周圍,麻布巷、糧集巷等一些圍繞制茶的上下遊産業也開始聚集。小小街巷承載了一部鮮活的陝商故事和珍貴的茶文化遺産。

  明清兩朝,陝西商人以“駿馬快刀英雄膽,幹肉水囊老羊皮”的英武形象行走天邊,他們在“茶馬古道”上走貿易,開啟了陝商闖四方的傳奇經曆。大陸各族人民用生活的智慧創造了多種多樣的茯茶喝法,維吾爾族的奶茶和香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鹹奶茶都以茯茶為原料……彼時,茯茶還遠銷當時的俄國等40多個國家。

  茯茶,作為絲綢之路上的生命之茶,與絲綢、瓷器并稱為絲路外貿三大商品。

  它承載着大陸茶産業的發展曆史,是中華茶文化寶庫中的重要一員,也是絲路經貿和文化交融的見證者。

  茯茶之興

  時過境遷,茯茶香如故,品茗少幾人。曆史上泾陽城與茯茶,因貿易而興衰,也因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而再次興盛。

  20世紀60年代,茯茶廠關閉衰落,茶商少了,貿易斷了,泾陽茯茶制作技藝也出現斷層。

  直到2006年,泾渭茯茶項目成立。老茶工帶着複興茯茶的使命與責任,用了近三年時間才成功恢複此項傳統制茶技藝。

  當時在外幹建築工程的羅榮利回鄉,一心投入到“裕興重茶莊”中。他認為,隻有先傳承好祖輩的制茶工藝練好内功,才能推陳出新,最終将這一老字号發揚光大。羅榮利雙手上的老繭,記載着一位制茶者的苦樂。

  因為傳承,茯茶“老樹發新枝”,有了新的生命力。

  從山間一片葉,到萬家杯中茶。近年來,依托茯茶鎮的帶動示範效應,西安通過創新機制促進茯茶産業實作“提升換代”,在高品質叢集發展中“聚”出發展新動能,實作産業鍊條的延伸和增值。湧現出泾河茯茶、墨君茯茶、泾渭茯茶、泾新茯茶、泾盛裕等一批龍頭企業。

  因為培育,茯茶産業形成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西鹹新區茯茶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邱慧玲是南方人,來泾河新城旅遊時,她被茯茶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所吸引,決定在此紮根。“目前我們已在白俄羅斯、烏茲别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建立了茯茶文化與産業交流中心和貿易交易中心,讓茯茶進一步走向世界,成為連接配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友誼之茶’。”她說。

  邱慧玲說,過去一年,為了打通茯茶銷往歐洲的商貿通道,茯茶鎮與希臘大學開展科研合作,共同研發符合歐盟标準的茯茶産品;與塞普勒斯帕洛迪亞區政府簽訂茯茶貿易訂單;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北京大廈,設立茯茶綜合營銷展示中心,成為當地企業商務接待會客廳。2024年,西安茯茶出口至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寮國等國家。

  因為傳播,茯茶走向“一帶一路”,香溢海外。

  飄香之路

  新時代新征程,茯茶盡展新顔,續寫着新的絲路故事,氤氲着與時偕行的茶香。

  這場旅程,傳遞出制作技藝的匠心淬煉,回蕩着文化的綿長回響。它煥發着守正創新活态傳承的勃勃生機,讓非遺“活”在當代。傳遞茶文化,也是傳遞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彰顯謙、和、禮、敬的人文精神。

  這場旅程,積澱着包容互鑒的絲路精神。以茶為媒,“絲路黑金”作為“文化使者”,助推西安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這場旅程,孕育着以茶興業的高品質發展的希望。通過标準化、品牌化和産業化,促進“以文潤茶、以茶帶旅、以旅促茶”,讓茯茶插上産業的翅膀,真正興一方,惠百姓。

  “黑金”之香如何香溢四海,綿綿茶路如何延伸萬裡?西安在行動。

  強化共同保護是必由之路。建立更加健全的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保護體系,引導從業人員自律管理,在傳統制茶技藝保護傳承與創新運用上下功夫。

  加強傳承弘揚是重要措施。制茶手藝人、茶企、茶業協會共同開展傳承弘揚活動,開展茯茶文化研學體驗,加大制茶技藝非遺進校園活動,共同搭建保護合作平台,持續擴大茯茶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

  深化茶文旅融合是必要條件。持續建構集茯茶文化旅遊區、茯茶産業工業旅遊區、茯茶休閑養生文化旅遊區、特色觀光農業旅遊區為一體的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全産業旅遊度假區,挖掘開發茯茶文創産品,推動茶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上,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絲路電商國際合作”。想來,茯茶無論是作為絲路文化符号還是電商貨品,都是不錯的載體。

(來源:西安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