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力文化獨自舔舐跨界的傷

作者:斑馬消費

斑馬消費 範建

聚力文化極力想要甩掉“文化”,但始終無法徹底擺脫跨界文娛所帶來的傷痛。

與北京騰訊的拉鋸訴訟,和談以及巨額賠償,一次次将公司剛剛結痂的傷口撕裂。

2016年,公司以34億元對價收購美生元資訊,從傳統制造業跨界遊戲行業,一度帶來業績的飛漲。

然而,公司也就此跳入财務造假的深淵,成為跨界轉型失敗的典型案例。

聚力文化獨自舔舐跨界的傷

難盡的和談

聚力文化(002247.SZ)想要極力擺脫“文化”,但發現怎麼甩也甩不掉。

與北京騰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騰訊)長久的訴訟、賠償、和談,讓公司始終無法徹底從跨界轉型失敗的痛苦中解脫。

事情,還得從5年前說起。

聚力文化原孫公司天津點我,與北京騰訊簽訂《騰訊廣告服務商合作協定》,約定通過騰訊廣告服務平台投放廣告并支付廣告費用。

後經北京騰訊核算,2019年5月-8月,天津點我通過騰訊廣告服務平台釋出廣告共計産生費用2.6億元,但未按期支付。

于是,北京騰訊對天津點我提起訴訟,并要求美生元資訊(天津點我股東方、聚力文化原子公司)及聚力文化承擔連帶責任。

天津點我和美生元資訊均無财産可供執行,賠償責任自然落到了聚力文化身上。

為了擺脫這一巨額賠償,聚力文化費盡心力,各方周旋。後經深圳中院和廣東高院兩級法院審理,判決支援北京騰訊的訴請。

2023年10月,深圳中院裁定強制拍賣、變賣聚力文化所持帝龍新材料等公司100%股權以清償債務。這些,都是上市公司旗下最核心的資産。

無奈之下,今年2月,聚力文化與北京騰訊簽署和談協定,并支付了3000萬元執行款,約定本次和談暫定至2024年5月15日止,期間以本金2.61億元和利息3800萬元為限進行和談磋商。

5月16日,聚力文化披露進展稱,公司與北京騰訊的和談仍在協商中。

截止今年3月末,聚力文化擁有貨币資金3.54億元,淨資産4.02億元。難以扛下對北京騰訊的巨額賠償。

失敗的跨界

聚力文化原名帝龍新材,主營業務為中高端裝飾貼面材料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公司早在2008年就登上了深交所主機闆。

作為一個傳統制造型企業,公司上市之後,經營發展還算穩健,但成長性不足,市場關注度不高。

這時,傳統企業跨界轉型的風起,輕資産的泛文化類資産,成為了衆多A股公司争相收購的标的。

帝龍新材看中了遊戲行業的潛力,希望通過并購實作轉型,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016年,公司以34億元對價,增值率1924.01%,收購美生元資訊100%股權,如願進入遊戲行業。當時,美生元資訊才成立兩年多時間,剛剛實作盈利。

交易對方承諾,2015年-2017年,美生元資訊分别實作淨利潤不低于1.8億元、3.2億元和4.68億元。一旦承諾達成,上市公司業績就将實作飛速增長。

為突出轉型決心和業務屬性,公司從帝龍新材更名為聚力文化。

遊戲行業的确有着非凡的成長性,業績承諾期内,美生元資訊均超額完成了業績目标。

然而,監管部門的一紙《調查通知書》,徹底揭開了這個美麗的謊言。

經查,2016年-2018年期間,美生元資訊在未真實開展業務的情況下,确認來自數十家公司的收入,并通過多家第三方公司實作資金流轉。期間,存在巨額收入、利潤以及應收賬款的虛增,導緻上市公司相關财報和資訊披露不實。為此,聚力文化20多名曆任董監高受罰。

後經追溯核查,2015年-2017年,美生元資訊實際實作的淨利潤分别為1.85億元、2.36億元和2.06億元,未能完成業績承諾。按協定約定,餘海峰、聚力互盈等業績承諾方,需補償上市公司近12億元。

但直到現在,相關方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補償仍處于超期未履行狀态,沒有财産可供執行,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也被悉數當機、質押、拍賣。

聚力文化的跨界轉型,最終落得個一地雞毛。

艱難的回歸

受遊戲業務不達預期,以及對美生元資訊計提巨額商譽減值等因素影響,2018年,聚力文化一舉巨虧達29.95億元。

次年,公司文娛業務繼續虧損,且計提大額減值,全年上市公司繼續虧損15.83億元。2019年底,聚力文化的文化娛樂各項業務就已基本處于停滞狀态。如果一直這樣維持下去,必将導緻上市公司業績長期承壓。

2020年6月,公司将文化娛樂業務經營主體帝龍文化100%股權,以1元對價轉讓給第三方,徹底剝離文娛業務。當時,該公司淨資産為-4.80億元(2020年3月末)。

重心重回自己熟悉的業務,聚力文化仍然輕車熟路。2021年,公司傳統業務實作恢複性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72%至11.64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比大增295.59%至7804萬元。

然而,随後兩年,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公司業績再次呈現出整體下滑的趨勢。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9.47億元、扣非淨利潤6721萬元。

聚力文化本割肉剜瘡,甩掉了文娛業務這個沉重的包袱,本以為可以回到原點,輕裝上陣。

沒想到,子公司的曆史欠債,最終還是得自己來扛。2023年度,公司就與北京騰訊的訴訟,計提損失4.16億元,直接導緻該年度,公司歸母淨利潤再度大虧3.36億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