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桐木村,從好山好水裡蹚出緻富路

作者:日常惡魔
桐木村,從好山好水裡蹚出緻富路
桐木村,從好山好水裡蹚出緻富路
桐木村,從好山好水裡蹚出緻富路

紅網時刻新聞 通訊員 章迎春 長沙報道

“走過宋朝時修建的古橋,聽着清清的溪水潺潺聲,擡頭望去,遠眺綿延起伏的神仙嶺上風車搖曳……一切美好的瞬間,就在蓮花鎮桐木村。”5月14日,湖南工商大學研一學生許曉磊趁着天氣晴朗,與蓮花鎮桐木村來了一次完美邂逅,并将心中感想發在小紅書上,引發網友熱烈讨論。

近日,我們走進許曉磊筆下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桐木村,實地探訪桐木從水污到水淨、水淨到水富的和美鄉村建設路徑和實踐。

源頭入手斷絕排放污染

桐木村位于蓮花鎮西南部,北靠月亮山,南依神仙嶺,桐木河貫穿而過,森林覆寫率達78%,山林綠視率達85%,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後花園”。

“以前河裡的淤泥很多,從上遊漂來的白色垃圾很多,導緻水變得很髒。河岸兩邊也全是雜草。”回憶起桐木村的過往,桐木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海感歎道,誰能想到這麼美的地方,幾年前還是一條人人不願意靠近的污水河。

河湖治理,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

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到底是唯GDP論,還是以高品質發展排座次?湖南湘江新區立足目前、謀劃長遠,堅持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良好生态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7年,湘江新區堅持源頭治污、定期治淤、生态治岸、精準治髒、鐵腕治違“一盤棋”,治标、治本一齊抓,水面、岸上一齊管,掀起全域治水、全民護河高潮。

從為水發愁,到為水而戰。新區堅持治污治岸,相繼建成蓮花社群、曾家橋村、桐木村、雲蓋村4座村(社群)污水處理廠,探索形成“農戶、水田、塘壩、溝渠、河道”立體化農村污水處理系統;關停“散亂污”企業,畜禽養殖戶全面退出,建設四格化糞池……如今的桐木河,水清、流暢、岸綠、景美,臨河而居的村民也将緊閉多年的窗戶打開,笑看好風景。

“桐木村,好地方,村莊美,民風淳;鄉村遊、是目标、要實作、齊貢獻……”同時,桐木村黨組織牽頭,召開老黨員、村民代表座談會,結合桐木村的特色,修訂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經”版村規民約,從村風、民風轉變入手,積極發動村民參與共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母親河凝結了幾代人的鄉愁,河道保潔員、青年志願者、村民紛紛主動加入,成為守護桐木河的中堅力量。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全副武裝,手持鐵鉗,攜帶垃圾袋,沿岸仔細檢查河面是否有漂浮物,是否有排污、亂倒亂堆垃圾等現象,同時對岸邊的白色垃圾、煙蒂、紙屑、樹葉等進行清理,共同着維護河岸幹淨整潔。

今年56歲的劉忠剛是土生土長的桐木村人,這十幾年來,他見證了桐木河的變化。為了更好守護桐木河,去年,他選擇從事河道保潔員工作,每天都要繞着3公裡長的羅沖橋-南洲湖段巡視幾個來回。“比之前好太多了,小河道裡面也有翹嘴魚、甲魚了,看着心裡是真高興。”

桐木河的改變帶給群衆的遠不止生活上的饋贈,更有精神的滿足和文化的傳承。“現在水清了,可以看見水下面還多了很多野生的小魚。”望着粼粼波光,村民李爹爹心裡别提有多開心,有事沒事都喜歡在河邊遛遛彎和鄰居聊聊天,“現在我們村裡漂亮了,幹淨了,兒子讓我去城裡住我還不願意呢。”

行走在桐木村,桐木河緩緩流淌,楊柳在岸邊搖曳生姿,放眼望去,隻見處處繁花似錦、生機盎然,在靜谧祥和的鄉間小道上,前來的遊客享受其間、流連忘返。

生态價值助力共同富裕

水環境、水生态的改善夯實了水經濟的根基,如何把生态價值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桐木村以治水釋放的生态紅利,裂變出一系列生态效益、經濟效益告訴我們答案。

“桐木村将水文化融于鄉村振興之中,把小微水體管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優質的水環境、古橋建築文化與當地民宿文旅産業帶融合,使水文化建設成為蓮花鎮發展的依托點和着力點。”李金海介紹。

種好“梧桐樹”,誠引“鳳凰”栖。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的長沙市嶽麓區玉華土地專業合作社,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和諧宜居的生态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成功引進了森藍科技園、西域農林、樂哈哈農業、南洲湖休閑山莊等農業産業,進一步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同樣被宜人山水風光吸引的,還有枕山小院、蓮花開、風吟谷、璟藍民宿、蝸牛花園集市、小懶村溪谷營地、拙魚社等多家民宿,紛紛将投資目光集聚于此,讓村民閑置房屋發展成為休閑農莊和鄉村民宿。

“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山脈逶迤、水系發達、交通便利,非常适合發展民宿。”2014年,熱愛旅行,懷揣民宿夢的“90後”夫妻侯星辰與妻子邂逅了桐木村,對這裡“一見鐘情”。宜人的自然景色與悠閑的鄉間生活讓他們立即決定:租下一處閑置的二層民房,把民宿做成事業,在蓮花養老。經過多年的發展,夫妻二人又打造了野趣猩球山谷營地,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打卡,為桐木村帶來了新潮又有趣的旅遊方式。

桐木河蝶變帶來的經濟效益遠不止于此。打造“鄉創學院”項目,以共創方式與村民簽訂協定,幫扶村民學習獲得新技能;與農戶共同開發的藍莓酒、壇子菜等綠色農産品,拓寬銷售管道,幫助村民緻富……2023年,桐木村村集體經濟達86.2萬元,同比增長50%。村民人均年收入3.8萬元,帶動500餘人實作家門口就業增收。

桐木生态農業園、南洲湖農莊人氣旺盛,南洲湖年遊客接待量超10萬人次;藍莓、草莓、火龍果、葡萄、脆桃采摘讓人樂不思蜀;澳洲龍蝦、銀鳕魚、花菇魚養殖吸引八方遊客;鐵騎營馬術俱樂部、溪沙漁業、花園集市帳篷節特色體驗活動火爆出圈;野趣猩球山谷營地、小懶村露營基地多次舉辦的音樂會、特色主題活動持續刷屏……一幅文旅農融合發展融出新圖景正在桐木村全面開花。

手記:

因水而美、因水而富。

“飲水思源”的蓮花鎮桐木村,以水為帶、以水為脈,讓河流、岸線、景觀、道路、宋代文化遺産與城市設施自然銜接、融為一體,實作水與村落、水與自然的和諧,既補齊了民生短闆,提升當地村民生活品質,又與鄉村振興做足結合文章,在推動山水增值的同時,實作可持續發展,實作了“換道超車”。

如今,喜笑顔開的村民、絡繹不絕的遊客、逐年增長的收入……無一不在诠釋着桐木村将綠水青山比較優勢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下一站,山高水長,流水将帶着由美而富的桐木故事,向着未來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