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作者:小辣椒

那是一個寂靜無聲的清晨,午夜的鐘聲剛剛敲過。劊子手們已經就位,執行槍決的一切準備就緒。被綁縛在行刑場中央的犯人默不作聲,面色平靜。然而就在這時,一個女子突然沖入刑場,擋在槍口前高呼:"槍下留人!不能殺他啊!"原來她竟然是省副主席的女兒。槍手們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而那位即将被行刑的犯人更是神色大變,痛斥那女子"你在做什麼?快離開這裡!"兩人的關系究竟如何?這位被判死刑的罪犯又做了什麼罪行?為什麼副省長的女兒要力保他的性命?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一、大革命時期的譚餘保:一個從平民出身的英勇革命家

1920年代的湖南大地,動蕩不安。譚餘保出生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自幼就品嘗了人世間的艱辛。年少時,他曾辍學在家務農,勤勞樸實。不過這個出身寒微的年輕人,卻懷揣着一顆赤誠愛國的心。

1926年,中國共産黨地下工作者來到譚餘保的家鄉開展農民運動,激發了譚餘保對改革現狀的渴望。他是第一批加入當地農民協會的人之一,而且很快就憑借自身的出衆能力和上司才幹,被推舉為籌委會主任。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在推行土地革命的過程中,譚餘保表現出了過人的勇氣和堅定。他沒有徇私情面,甚至對親姑母也狠心處置,令人印象深刻。這一舉動不僅赢得了群衆的擁護和支援,也讓他在1927年2月獲準加入中國共産黨。

自那之後,譚餘保更是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中。他以出色的群衆動員能力著稱,很快就成為了國民黨反動派通緝的重要目标。為了躲避迫害,譚餘保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有幸結識了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1928年,中共中央将譚餘保調回老家,希望他在湖南一帶開展黨的工作。譚餘保臨危不懼,不遠千裡,堅持在家鄉開展艱難的遊擊戰争和地下鬥争。1934年,他更是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肩負起上司部隊的重任。

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圍剿",譚餘保英勇指揮紅軍英勇頑抗,多次沖出重圍。雖然當年棋盤山會師時,他不得不與年幼的女兒譚木蘭分離,但譚餘保對革命事業的熱忱和堅貞卻從未動搖。這位普通農民出身的英雄,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共産黨人"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二、父女分離的慘痛往事

1932年8月,蔣介石發動了瘋狂的"會剿"運動,對江西蘇維埃中央根據地井岡山進行了大規模的突襲和空襲。譚家所在的茶陵也遭到了無情的轟炸。在這次空襲中,譚餘保的妻子和雙親慘遭炸彈殺害,唯有6歲的女兒譚木蘭勉強幸免。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消息傳來時,譚餘保正在遠離家鄉的前線指揮作戰。聽聞噩耗,他的眼淚奪眶而出,悲恸萬分。女兒譚木蘭則是親眼目睹了家人慘死的一幕,她癱倒在斷壁殘垣中,小小年紀就遭受了人生的巨大創傷。

村民們為避免進一步傷害,将譚木蘭帶到了安全的山區躲避。不久,一路踽踽獨行的譚木蘭就來到了父親所在的縣城,兩人在悲傷的重逢中擁抱相視而泣。從此,譚餘保和女兒木蘭相依為命,卻也注定了兩人将來分離的劇痛際遇。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1934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發動了新一輪的"進剿"。在這次戰役中,譚餘保奉命率領紅六軍團在湘贛邊界堅持鬥争。戰況劇烈,敵我雙方的武裝力量都達到了數萬人的規模。為了避免被包圍,譚餘保不得不帶領部隊奮力突圍。

正當生死存亡的關頭,譚餘保不忍将年幼的女兒置于絕境,他隻得将女兒譚木蘭藏于柴草堆中,期盼她能夠幸存。這個決定極其艱難,可是條件實在太過惡劣,他别無選擇。在敵軍的狂轟爛炸中,父女兩人就此分離,各自踏上了漫漫長路。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譚木蘭在柴草堆中躲過一陣,蘇醒過來時卻發現四周空無一人。年幼的她哭喊、彷徨,直到雙腿無力,昏厥在深山之中。一名樵夫經過偶然發現了她,将譚木蘭帶回了家中收養。從此,譚木蘭便與革命父親失散,流離失所,進入了普通人家的生活軌道。

然而命運巧合,這個小女孩最終被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揀"了回家,進而開啟了一段别樣的革命傳奇。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三、大革命中一段不為人知的插曲

1934年底,在棋盤山會師後,人民軍隊轉入了遵義會議的新階段。就在這危難時刻,一名孤兒被一位叫洪宗揚的人收養,進而開啟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革命傳奇。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洪宗揚原是四川的一名地主家中的仆人。他自小聰穎好學,在主人的資助下得以讀書識字。年紀漸長,洪宗揚漸漸覺醒了愛國熱忱,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一展抗日英勇。

1937年,當侵華日軍攻陷四川時,洪宗揚不幸被俘。出于可貴品質,他不但沒有投靠僞政權,反而積極宣傳抗日口号,多次策動獄中起義。由于表現出色,他很快被任命為獄中的管理者,并得以活動相對自由。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就在1944年的一天,洪宗揚在牢外巡視時,偶遇了一個流浪兒——正是失去父親的譚木蘭。這個小女孩形容憔悴,行蹤飄忽不定。洪宗揚見狀大為動容,他想起了自己也曾是一個可憐的孤兒。于是,他毅然決定将木蘭帶回獄中,秘密收養。

在日軍嚴酷控制的環境下,洪宗揚費盡心機,悉心照料木蘭的一切生活起居,視她如同親生女兒。作為管理者的他也暗中利用職權,為獄中同胞輸送糧食和藥品。直到1945年,他終于等來了盼望已久的勝利。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和平重臨之後,洪宗揚帶着譚木蘭回到了四川老家。在那裡,他向木蘭講述了許多關于革命先輩、戰火硝煙的故事。木蘭聽後受到深深震撼,對革命理想充滿向往,打算效仿父親的事迹,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

然而内戰爆發後,國共雙方的分裂令洪宗揚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雖然曾是共産黨員,但一時難以抉擇加入哪一方陣營。就在這時,一個讓人始料不及的驚人際遇,徹底改變了洪宗揚和譚木蘭的命運。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四、内戰爆發後命運的巨大轉折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内戰爆發,雙方陣營重新洗牌。洪宗揚身為老共産黨員,本應理所當然地回歸革命隊伍,但他卻舉棋不定,一直徘徊在兩個陣營之間。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一方面,洪宗揚受革命理想的熏陶已久,對共産主義事業懷有赤誠忠心;另一方面,他也對國民黨政權抱有一絲僥幸心理,期望能在新政權下過上安生日子。在這兩難的抉擇之中,他一直無法下定決心。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洪宗揚收養的女兒譚木蘭主動要求加入共産黨。木蘭自幼受革命教育,對先烈事迹了如指掌,對革命理想更是無比向往。她向洪宗揚講述了多年來一直思念父親的心情,希望能像父親那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面對女兒的決絕,洪宗揚深感自己理應慎重抉擇。他清楚記得,當年在獄中遭受日軍摧殘時,是譚木蘭的父親譚餘保率領的人民軍隊将他們解救出來。革命理想之是以未曾熄滅,就是因為有先驅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

最終,在女兒的感召下,洪宗揚下定決心,帶着譚木蘭前往湘西根據地,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的革命隊伍。在那裡,一個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驚喜在等着他們。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原來,在經過艱難跋涉後,洪宗揚和木蘭無意中遇到了久别重逢的譚餘保。三人相見,喜極而泣,場面萬分感人。從此,父女二人與洪宗揚并肩作戰,且将命運深深地與革命事業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然而好景不長,命運卻很快将他們推上了一個全新的舞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欲鏟除殘餘反革命餘孽,全面肅清異己。在這場運動中,不少曾經革命功勳卓著者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牽連和波及。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洪宗揚和譚餘保父女,由于在内戰時期曾一度徘徊過,是以也被列為了"重點審查對象"。盡管他們最終洗脫了嫌疑,但洪宗揚仍然難逃一劫,被判了十年徒刑,關入大牢。而這一判決,也為譚木蘭後來力保洪宗揚的震撼舉動,埋下了深重的因由......

五、槍下救人的驚心動魄一幕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1952年,毛澤東主席發動了徹底肅清反革命餘孽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數曾經的革命者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審查和懲處。雖然洪宗揚和譚餘保父女最終洗脫了嫌疑,但洪宗揚仍然因為内戰時期的一度動搖而被判了10年徒刑。

是年秋季,一場公審大會将在洪宗揚所在的城市舉行。在會前的最後一天,獄中突然傳來驚人消息:洪宗揚将被列為重點審查對象,有極大可能會被當衆槍決!這個噩耗猶如當頭一棒,令譚木蘭徹底精神恍惚。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為了拯救恩人于危難之中,譚木蘭孤注一擲,設法混入了現場。她費盡心機,終于在槍決現場的最後關頭闖入了行刑場。那一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槍手們已就位,被綁縛的犯人洪宗揚低垂着頭顱。就在槍聲即将響起之時,譚木蘭突然挺身而出,高呼"槍下留人!不能殺他啊!"她的話音穿透了靜默,在場内激蕩開來。

1952年,槍決反革命現場,省副主席女兒高呼槍下留人,他是誰?

原來,在1949年毛主席發動肅反運動之初,正是洪宗揚不惜一切代價,為譚木蘭做了無數求情陳詞,才使譚餘保這位曾經的革命英雄免遭株連;而正是多虧了譚餘保向上級力陳不符,才為洪宗揚捍衛了一線生機,避免了他遭到極刑。如今命運翻轉,輪到譚木蘭來力保恩人的性命了。

一時間,全場嘩然,執法人員手足無措。就連将被行刑的洪宗揚都大驚失色,痛罵那個擋在槍口前的女子:"你在做什麼?快離開這裡!"他絲毫不知,眼前這個力保自己的女子,竟是當年那個被他所救的譚木蘭。

槍聲未響,人群在騷動中漸漸安靜,一切似乎靜止了。省上司坐在最前排,聽任周圍人言語紛纭。一時間,現場氣氛撲朔迷離,誰也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這一切的起因,卻始于多年前的一段不為人知的革命歲月......

就在這萬分緊張的時刻,省上司忽然揮手示意停止槍決,要求徹查此事的前因後果。很快,這起插曲的來龍去脈就被一一查明。在上司的斡旋下,洪宗揚終于撿回了一條生路,并最終重新獲釋。而手足情深的譚餘保父女,也重新與恩人洪宗揚相聚,共叙别後的峥嵘曆程。

從此,三人相依為命,安享晚年。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傳奇,見證了那個動蕩年代的艱難曲折。而"槍下救人"的一幕,也将永遠成為他們生命中最荊棘卻也最可歌可泣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