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曉莉散文:恰如這一杯好茶

作者:愚者故事彙
王曉莉散文:恰如這一杯好茶

從南昌出發時,還是細密的微雨,看不太清沿途景緻,以緻我對甯都之旅心中惘然。然而車到甯都地界,天空突然就亮堂了。遠處矮山起伏,丘陵綿延,近處青石與茶樹的紋理也都看得清白。

  車窗外,叫梅江的河流,從北往南,貫穿全縣域,時或露出它銀白色的身影。萬物勃發,稻田一塊塊的,像土地捧出的一張張餐盤,盛着大自然的美意。田裡有人在勞作,卷了褲腳,偶爾直起腰。甯都一直都是“贛南糧倉”,端的有賴于這天地人和,缺一不可。

  茶樹也多,皆依矮山生長,齊人腰高,墩墩的。它們組隊成一座又一座茶園,綠意漫布。此地出名的茶葉有兩種,一種叫小布岩茶,一種叫小布茗茶,都是提神清心的美物。南昌我的住家附近,有大茶莊,店堂裡種種名茶排列,落地窗玻璃上寫的就是“小布岩茶專賣”。可見聲名遠傳。幾乎所有茶葉的宣傳畫、廣告片上都是年輕女子,面貌姣好,穿藍花衣衫,于天朗氣清時節作采摘的樣子。這當然是暗喻茶葉的至清至純。我在甯都茶園裡見到的勞作者,卻多為面貌成熟,懂世故人情,因長時間勞作而體态略呈疲憊的中老年男女——我以為這也很美,甚至更美——這群勞動者代表的,正是茶之道的本質:本色、真實、娴熟。

  下榻的飯店位于并不寬的一條街上,相比簇新、巨大的豪華酒店,它的質樸、不事雕飾更得我心。夜色中出門散步,街邊小店燈火可親,幾個本地男人在街角閑聊。我特意駐足傾聽,捕捉甯都方言裡獨特的音韻與意蘊。甯都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是以甯都話屬于客家方言,聽上去很是複雜難懂。我卻暗自欣喜于這種晦澀與難懂。方言正是一地無形的名片,隻要方言不滅,鄉土便長存。

  第二日早起,前往小布鎮參加活動。小布乃甯都名鎮,初聽以為此地會與布匹、織布有關。其實原名是“小埠”或“小浦”,叫得太久,成了“小布”,倒也朗朗上口。鄉人将鎮子拾掇得潔淨,房屋多為黃色外牆,黑灰屋檐,兼有樟桂環繞,真是宜居之地。

  大概有半數小城文化人來,寫作的、攝影的、研究美食的,以及精通茶藝的,皆談吐從容,熱情明朗——尤其是,眼睛都很亮。或許所有從事藝術者,眼睛都應該如此明亮。眼亮,代表水土的富饒與滋潤,代表人的敏感與敏銳,代表人對外部世界精華精髓竭盡全力的吸納。

  不禁想到有“文鄉詩國”美譽的甯都史上的兩位文化名人——魏禧和羅牧,他們也該是有這樣标志性的亮亮的眼睛。

  魏禧文采斐然,文風不拘法度,居于“易堂九子”之首。易堂九子,是明末清初九位甯都本地文學志士的聚合,九子為避清,于翠微峰頂建“易堂”,辦館興學,潛心著述。登頂之途是一條幾乎垂直于地面的裂縫,說是“難于上青天”也不為過。後世“易堂九子”亦成一大文學現象,昭示甯都曾經的文風之盛、文人風度之堅。魏禧住地便在易堂一側,自号“勺庭”,因其庭前有池塘,形狀如一柄勺。魏禧雖避居,卻有不少詩文反映民生疾苦,淩厲善辯,求稿者衆多。我後來得到新彙編的《文鄉甯都》一書,讀得津津有味。書中用好幾個頁碼寫魏禧生平,稱他“身材修長,兩目炯炯,英武挺拔”。

  羅牧善畫,清代畫壇扛鼎者之一。成就大不說,更難得的是“有趣”。羅牧自号“羅飯牛”。飯牛,即喂牛。于名字裡自道布衣出身,不僅是不忘原本,更見其心胸坦然。年歲愈長,我愈愛“坦然”二字。羅牧工畫山水之外,又善制茶,這一道行助他從甯都“殺”到南昌,廣為結交畫友文友天下友——試想,誰不願與一個畫得好,茶也制得好的人挨得更近些?在南昌,羅牧寓居東湖百花洲,那一帶我也是走慣了的,然而在來甯都之前,并不知曉有過這一個上接仙氣下接地氣的畫家。

  山水養人。甯都這個地方出魏禧和羅牧這樣的人傑是不奇怪的。甯都天賜好景,今人亦惜之重之,善加維護與開發。譬如東山壩一帶,興生态旅遊,沿途有許多原木小屋,城市倦客莫不願意在此歇息一程,一洗塵埃。夜來木屋邊篝火簇簇,多少古意與詩意,就着木材香與噼噼啪啪的燒材聲,萌發與複活。又譬如春日,竹笮鄉釣洲島一帶的風光幾乎可用“美豔”形容——滿布油菜花田,黃花密密地開,簡直沒法下腳。人要進到花田深處,先要享受分花撥柳之趣。當明黃色的油菜花圍簇着自己,旅人路途的勞頓不知抵消了多少。

  在竹笮,我們圍坐一處喝小布岩茶。一位詩人一胸甯都掌故,講眼前杯中的茶,講熟識的茶人,講茶之淵源。他說小布岩茶産量向來不高,每年就是那麼一些。2008年奧運會前夕,當地收到一個發自北京的大訂單,隻因茶葉沒有那麼多,遂辭。我聽聞這一舊事,心内一震:江西産好茶的地方不在少數,甯都并未去買來冒小布岩茶之名售出,就這樣辭了大訂單,此舉一如茶之天性,潔而純。我素來以為小布岩茶是岩茶的一種,他卻道,此茶是正宗綠茶,因産于小布岩邊、岩上而得名。我一下豁然,有認了個甯都“茶師傅”的感覺。

  邊飲小布岩茶,邊擡頭四顧。遠處青山層疊,茶樹叢簇,近處三五人輕聲細語。陽光透過頭頂的樹木,落在我們的臉上,隐約,明朗。不禁想到,雖然歸程已近,甯都卻恰如眼前的這一杯好茶,我對甯都的品評才剛開始。于是跟“茶師傅”約定,我會再來,到時你領我再到小布,到東山壩,訪茶,訪人,訪甯都。

本文刊發于《光明日報》2023年8月18日15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