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車來了,歐洲人急眼

作者:華語經緯

近日,歐洲車企和歐盟汽車遊說團體炒作稱,中國純電動客車正在對歐洲相關行業造成所謂的“威脅”。

其中,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宣稱,中國車企2023年占據了近三分之一歐洲電動客車市場佔有率,純電動城市公共汽車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為此,歐洲車企希望歐盟密切關注該産業甚至采取行動,以實作所謂“公平競争”。

中國車來了,歐洲人急眼

歐洲車企和汽車遊說團體鼓動歐盟針對中國純電客車采取貿易保護措施。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不斷發力,如比亞迪,在英國、荷蘭和匈牙利都設有工廠,在電動客車領域占據着主導地位。2024年1月,比亞迪拿下了比利時佛蘭德政府經營的公共交通企業De Lijn的一份價值2.34億歐元(約合18.23億元人民币)的500輛電動客車的架構協定,第一批價值4300萬歐元(約合3.35億元人民币)的92輛電動客車已經下單。

2025年起,比亞迪的匈牙利工廠将向De Lijn傳遞電動客車。對此,歐洲車企和汽車遊說團體認為,De Lijn的合同被比亞迪拿下,是比利時客車制造商範胡爾或荷蘭客車制造商VDL等歐洲本土制造商的嚴重損失。

同時,歐洲車企還還炒作“補貼論”,荷蘭客車制造商VDL攻擊比亞迪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大量補貼”,并以此為由,鼓動歐盟采取貿易保護行動,以實作所謂的“公平競争”。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商用車部門負責人托馬斯·法比安宣稱:“對産業競争力的威脅包括激烈的全球競争,中國客車制造商多年來已經在歐盟獲得了市場佔有率。”法比安認為,歐洲政策制定者有責任確定客車制造商能夠繼續“在公平的環境中競争”。

截至目前,歐盟表示暫無意對中國電動客車制造商進行所謂的調查。

近年來,中國自主客車品牌出海步伐加快,更是在歐洲開啟“搶灘登陸”,歐洲日益成為中國新能源客車出口海外的重要市場之一。目前,歐洲客車市場的競争格局為,歐洲老牌客車企業在柴油客車生産方面積累深厚,品牌深入人心,但在新能源市場較為分散。

另一方面,歐盟碳排放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能源客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2023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滲透率為15%左右,距離歐盟規定的新能源滲透率尚有距離,亟需引入成本效益較高的中國新能源客車來實作政策名額。

目前,中國的宇通客車、比亞迪、中通客車、蘇州金龍等均在歐洲市場進行布局。其中,宇通客車2022年累計出口新能源客車超3000輛,成為歐洲2022年純電動客車銷量冠軍。為此,歐洲企業希望歐盟方面密切關注電動客車市場,企圖尋找一切機會減少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

但是到目前為止,歐盟方面暫時無意對中國客車制造商進行所謂的調查,沒有對中國客車産業派出競争調查人員。對此,瑞典車企沃爾沃發言人稱:“任何符合歐洲法規的公司都可以進入歐盟市場。我們相信,歐洲競争監管機構将確定未來的競争也是公平的。”

此前,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對中國9座及以下的純電動乘用車啟動反補貼調查,遭到中方的堅決反對;在歐洲内部,該舉措也引發了廣泛擔憂。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5月8日警告歐盟切勿對中國電動汽車動用關稅手段,否則不僅将颠覆歐盟的綠色協定産業計劃,還将傷害進口中國産汽車的德國車企。

不過,随着中國車企表現優異歐盟随時有可能針對中國電動客車采取限制措施。

國際能源機構(IEA)表示,城市公共汽車處于電動化的前沿——與長途客車不同,公共汽車行駛在固定路線上,行駛距離較短,而且很容易充電。電動公共汽車行駛時更為安靜,也不再伴有柴油氣味,已經成為歐洲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歐洲是世界客車發源地,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下,歐盟決定在2035年之前停止銷售排放二氧化碳的客車,并在2030年實作減排90%的中期目标,這使得新能源客車行業迎來巨變。

尤其是純電動客車,市場迅速擴大。英國在電動客車部署方面走在歐洲前列,2023年注冊的電動客車有1206輛,其次是德國、挪威和西班牙。增長最快的國家是葡萄牙,該國2022年隻注冊了52輛電動客車,2023年這一數字飙升至364輛。

而與此同時,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繼新能源乘用車出口走熱之後,新能源客車的出口也逐漸顯露出向好勢頭:2023年全年,中國客車出口量為43515輛,同比增長41.25%,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越來越高。除了亞非拉等熱門的出口地,汽車工業發達的歐洲也成為了中國的重要出口地。

過去的幾年,歐洲、日本都在大力推進電動化戰略。但如今,歐洲2035年淘汰燃油車的計劃取消,豐田公司屢次表态反對電動車,在2024年新上市的三款新車都是燃油車。德國奔馳在近日宣布,将調整既定的2030年全電動化目标,決定未來十年裡繼續專注于燃油車的研發與生産。随後寶馬公司跟進,放棄了隻銷售純電動汽車的計劃。蘋果公司日前也宣布取消研發“Apple Car”電動車的10年計劃。因而在歐洲公共交通綠色變革的過程中,中國客車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

據荷蘭咨詢公司Chatrou CME Solutions釋出資料稱,2023年,歐洲前12大客車制造商共售出5107輛電動客車,其中近三分之一由中國的宇通客車、比亞迪、比亞迪與英國客車制造商Alexander Dennis的合資企業,以及中通客車制造。

目前,中國電動客車憑借在産品、服務、解決方案以及技術層面積累的核心優勢,在歐洲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難免會搶奪歐洲本土産業的市場佔有率。

有分析認為,盡管歐盟2023年10月隻針對中國生産的9座及以下純電動乘用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中國客車品牌的多數産品并沒有受到此調查的影響,但是随着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争加劇,歐盟随時有可能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或制定政策壁壘,通過非市場手段,阻礙中國電動客車在歐洲的經營和銷售,這應引起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包括商用車企的足夠重視和警覺。

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通過技術與需求的不斷融合,擺脫低端産品的形象。中國客車品牌的出海程序已有二十餘年,從由政策推動和成本效益驅動的破冰階段,到目前已進入技術輸出、品牌輸出的新階段。建議中國汽車品牌通過技術與需求的不斷融合,在産品、技術方面持續積累,争取技術疊代更新,提升自主品牌的全球影響力,擺脫低端産品的形象,進一步打開歐洲客車市場,拓展客車出口的長期成長空間。

二、結合歐洲市場特點提供定制化服務,以提升競争力。進軍歐洲等成熟市場,不僅需要性能優異的産品作為支撐,也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用車需求,克服“水土不服”的問題。建議中國電動客車企業針對歐洲寒冷天氣和極端環境條件,提供定制化設計和适配服務,如在電動客車上安裝大功率取暖散熱器、防滑鍊;縮短充電時間,加大充電功率;通過智能控溫、遠端預加熱等功能來降低車輛能耗等。

三、不斷調整戰略,擴大海外需求,加強本土化合作。建議中國電動客車企業在開發每一個市場之前,進行充分的調研、規劃,制定适應性的銷售及産品政策、服務配件保障模式和管理方法;針對一些可能存在的壁壘和障礙,中國客車品牌需要與當地合作夥伴進行深度合作和融合,甚至與競争對手進行某種程度的合作。通過深度合作,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提高本土化率,做到互惠互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