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雉死後,呂産和呂祿分掌南北軍,為何迅速被屠滅?

作者:小狗烏吉

呂雉,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是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太史公司馬遷在作《史記》将其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與後世另一位女強人武則天并稱為“呂武”。在這個女人統治期間,大漢王朝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為之後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呂雉死後,呂産和呂祿分掌南北軍,為何迅速被屠滅?

呂雉死後,呂産和呂祿分掌南北軍,為何迅速被屠滅?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呂雉掌權有他的合法性,是諸侯王與功勳集團共同認可的“共主”,而呂雉一死,政治被打破,雙方都想控制政治局勢,但這裡有一個前提必須完成,那就是鏟除呂氏集團,隻有鏟除呂氏集團才能使得最高權力産生空缺,隻有鏟除呂氏集團才能確定政變的合法性,而且必須要把謀反罪行扣到呂氏兄弟的頭上才能彰顯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說白了,這就是一場政變,遺憾的呂氏輸了。

呂雉死後,呂産和呂祿分掌南北軍,為何迅速被屠滅?

不得不說,呂氏一門的精華都在女人身上,呂雉和臨光侯呂媭 (樊哙媳婦)姐妹二人精明強幹,殺伐決斷。但呂産和呂祿差得太遠,可謂是人頭豬腦,當呂須的得知呂産和呂祿把軍權交出去以後,破口大罵:你二人将軍權交出,我等将死無葬身之地。随後将家裡的金銀珠寶都扔大街上了,說道:這些東西幾天以後都是人家的了,我現在何必替别人守着。這裡呂須就指出了一個問題,呂産和呂祿執掌軍權為何會輸,而且還主動放棄兵權。

呂産、呂祿為何如此迅速滅亡,原因有3點:

1、漢朝是劉邦建立的,皇帝姓劉而不姓呂,劉氏才是正統,無論元老重臣還是王侯将相,絕大部分是支援劉氏,呂氏不得人心。

2、呂後亂政。呂後在位時,肆意打壓劉氏宗親,大力提拔呂氏勢力,殺害趙王劉如意,趙王劉友,打擊異已,随意立帝,并破壞劉邦定下異姓不得封王的規矩,禍亂朝政,呂後在位還能鎮得住局面,呂後一死,朝中大臣一面倒支援劉氏打壓呂氏。

3、呂産、呂祿都是呂雉的侄子,實為無能之輩,身居要職,手據重兵,卻沒有能力鎮住局面,一手好牌打的稀爛,而且他們面對的又是名将周勃和名相陳平,迅速被誅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呂雉死後的軍事政變,沒有對錯,隻有輸赢。呂雉就是各派勢力的(外戚,功勳集團,諸侯王)總把頭,是老大,作為劉邦正妻具有天然合法性,呂雉實際上就是另一個劉邦,而呂雉死後,各個派系群龍無首,功臣集團和諸侯王集團失去壓制和平衡,但兩個派系迅速聯合起來,達成“分贓協定”。而外戚呂氏集團則是過于托大,而且缺乏政治判斷力,對于功臣集團和諸侯王沒有拉攏一方,為自己擷取更大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陳平周勃策動呂氏兄弟交出南北軍兵權,并由劉章帶隊,殺了呂家滿門。呂氏弟兄被功臣集團聯合劉姓諸王一通障眼法給忽悠。誅滅諸呂,并不是因為呂氏危及劉氏天下和統治,不過是政治利益再配置設定。具體來說就是呂氏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了。

呂雉死後,呂産和呂祿分掌南北軍,為何迅速被屠滅?

功臣集團和諸侯王集團在控制政局以後,漢惠帝劉盈四個在世兒子: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轵侯劉朝、壺關侯劉武一律誅殺,而且不認為是惠帝一脈,劉盈所屬一脈絕嗣,同時不知所終的還有當時代王劉恒的代王妃和代王妃所生四子(應該是呂家人),幾乎所有權利階層階層和呂家有血脈相連之子嗣,被全部趕盡殺絕。權力鬥争就是如此殘酷。同樣,呂氏兄弟如果最後上台,功臣集團也是這個下場。

呂雉死後,呂産和呂祿分掌南北軍,為何迅速被屠滅?

呂後以一己私心欲壯大呂氏家族,卻沒想到那樣其實是害了呂家。劉邦的天下是帶着謀臣武将打下來的,呂氏族人并無功勞卻身居高位,這本就是很危險的,然而呂後卻又給予了他們危害皇權的可能,是以又把他們的危險加重了一重,其實呂産和呂祿即便奪取皇權成功了,也不可能坐得穩的,因為他們要面對的反對力量太大,無論怎樣都是自取其禍,呂後把他們捧到了很高的位置上,但是俗話說站得越高摔得越狠,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