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作者:智先生

2023年,對俄羅斯來說是挺煎熬的一年。

在瓦格納軍團和近衛軍的敢打敢拼下,俄軍在戰線上開始有點起色,可在這時,瓦格納的老闆普裡戈任突然反水,以清君側的名義将了普京一軍。

當心腹變成了心腹大患,俄軍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士氣瞬間崩塌,又恰逢這關口,烏克蘭趁機發動夏季大反攻,攻陷了不少陣地。

幸虧盧卡申科仗義出馬,苦口婆心說服普裡戈任罷兵,這場叛亂風波才得到平息。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另一方面,烏軍的猛烈攻勢也随着頓巴斯雨季的到來,被迫結束了。

雖然烏克蘭的大反攻含有很濃重的作秀意味,實際效果其實很一般。

但由于全球話語權都掌握在西方媒體手裡,是以國際輿論環境呈現出來的景象是,烏克蘭大勇,俄羅斯即将崩潰。

不少人還認為,如果不是9月份爆發了巴以沖突,以色列從烏克蘭手裡搶走了大部分西方援助,讓烏軍的後續攻勢乏力,俄羅斯真不一定能在今年轉守為攻。

就算俄羅斯把戰局扭轉過來了,他們依然覺得在國内沖突越來越深的情況下,俄政府随時會被洶湧民意吞沒。

比如養老金問題。

從2014年起,俄羅斯百姓繳納的養老金被當機了,此後經曆多次延期,一直當機到2023年底。

在2018年,每個月支付的養老金縮水到了30%,由3萬盧布跌到1萬盧布。

在一項有關養老金的民意調查中,對未來養老金仍抱有期待的人不到50%,有40%的人決定「忘記還交過養老金」。

還有一部分選擇在退休後繼續工作,因為沒錢安享晚年。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活到老,幹到老。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政策帶來的反噬效果很明顯。

從1999年執政以來,普京就沒離開過權力核心,本國聲望一直很高,在俄羅斯還流傳着一句話,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

但根據2018年的一項民調顯示,大帝的支援率從82%下降到65%,這是将近20年來最低的支援率。

不止養老金,俄羅斯各大小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落,經濟陷入停滞,跨國集團和寡頭越來越肥,底層百姓卻越來越窮。

這給了西方媒體很好的把柄,在他們筆下,這就是獨裁政治帶來的惡果,事實勝于雄辯。

但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導緻俄羅斯經濟蕭條、民生慘淡的罪魁禍首,是西方長久以來的冷酷制裁。

從葉利欽時期開始,俄羅斯一直想融入西方體系,普京在2009年以前也曾多次向美國提出要加入北約,結果統統遭到拒絕。

雖然蘇聯解體了,但美國仍然不放心,誓要想盡一切辦法削弱俄羅斯,是以十多年來,西方不斷在俄羅斯境内搞事情,煽動顔色革命,打算再複刻一次蘇聯解體。

然而曆史是有記憶的。

當年俄羅斯百姓,就是聽信了親美派和西方勢力的蠱惑,親手獻祭了蘇聯70多年的财富,導緻俄羅斯這麼多年來隻能靠出賣資源維持生計,日子過得苦哈哈的。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現在歐美國家居然還想讓他們再上一次當,真把俄羅斯人當成沒有記憶的韭菜了。

在俄烏戰事發生前夕,整個俄羅斯充滿了濃厚的民族主義傾向,支援對烏軍事行動的遊行人數多達二十萬。

而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舉行反戰遊行的隊伍隻有寥寥數千人,大部分親西方派沉默不語。

當國家處于絕境之中,那些保持中立、親西方的人逐漸意識到,無論怎麼向歐美示好,他們在掄起屠刀時照樣不會手軟,直到把整個俄羅斯肢解、破滅為止。

既然橫豎都要被制裁打壓,那還不如奮力一搏,說不定還會有奇迹發生。

滔天民意被擰成一團,爆發出來的力量無比驚人,無論當權派是否願意,唯一能做的隻能是順勢而為了,更何況,這樣還可以順便把國内沖突轉移出去。

在掀了桌子以後,普京在國内的支援率又上升到75%。在俄羅斯大選開始前,75%受訪群眾表示支援普京連任。

最終結果不出意外。

可以說,在俄羅斯百姓看來,打得稍微久了一點,軍費用多了一點,還是能接受的,隻要俄軍别輸就行,畢竟這是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了。

要想維持士氣,提高士兵待遇必不可少,這一點俄烏雙方深表認同,并且在提高待遇方面互相開卷。

2023年4月20日,據德新社報道,在前線作戰的烏克蘭軍人,每月可以領取大約2710美元的額外津貼,加上基本工資,折算成人民币在22000元左右。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俄羅斯不甘示弱,給前線士兵的工資待遇提到18000元人民币,以及在住房、醫療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福利津貼。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羅斯四大軍團中,瓦格納屬于雇傭兵,工資由财大氣粗的普裡戈任負責,是以瓦格納軍人的待遇水準要去到24000元人民币。

雖然囊中羞澀,無法再拔高士兵的待遇水準,但俄官方還是通過額外的獎勵機制來進行彌補。

例如擊毀敵人的大型武器裝備,就能獲得相應的現金獎勵,其中擊毀或繳獲一輛坦克能獲得10萬盧布,飛機是30萬盧布。

自俄烏沖突以來,已經有超過1萬名軍人從俄國防部領到了獎金。

其中有一名士兵,因為擊毀了一輛德制「豹」式坦克,而獲得一百萬盧布的獎勵,據說這筆獎金是由某俄私企支付的,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民心所向。

在今年3月,俄官方還起草了一項法律草案,賦予所有參加對烏特别軍事行動的士兵,以「衛國老戰士」的待遇,可以領雙份養老金,以及享受免費電話、醫療和療養的待遇。

有人問,保家衛國不是軍人職責嗎,怎麼還要用金錢激勵來維持。

因為俄烏軍方采用的是西方獨有的合同兵制,也就是職業軍人制。在平時,軍人的基本工資隻有3000元人民币,可以說很低了。

當敵人采取金圓政策鼓勵士兵時,如果還指望己方士兵拿着微薄工資去玩命,除非嫌輸得不夠快。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卷完薪水待遇後,在撫恤金這一塊,俄烏也是變着法子加碼。

烏克蘭宣稱要給陣亡士兵的家屬發放50萬美元的撫恤金。

俄羅斯則先是在2022年3月,宣布撫恤金标準是742萬盧布,然後在2023年,普京又簽署了總統令,額外支付500萬盧布。

除了薪水、獎勵和撫恤金,還有高昂的人員訓練和裝備費用,光是人員方面的支出就高達480億美元。

加上武器彈藥等大頭,靠财政收入根本頂不住。

于是俄羅斯隻能從國家财富基金裡掏錢,作為國家最後的錢袋子,一天比一天癟了。

烏克蘭則比較純粹,隻需要花錢,不用太考慮從哪裡掏錢,反正北約各國會想辦法給它湊。

可是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眼見俄烏局勢糜爛成這樣,而且還添了以色列這個新坑,是以西方各國都不太想掏錢了,偶爾給點援助,都像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澤連斯基也從萬人捧,跌到萬人嫌,這樣一來,烏克蘭允諾的天價撫恤金能不能發出來,真不好說。

也許隻能在傷亡數字上做文章了。

在俄烏沖突兩周年,澤連斯基稱烏軍和俄軍的傷亡比率是1比5,是以問題來了,烏軍戰鬥力既然這麼強,怎麼局勢還爛成這樣?

隻能說這數字有古怪。

西方的生意經是打得很響的,俄烏戰争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盤生意,但凡傷亡比率有一半是真實的,他們也不至于這麼快撤資跑路。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減少陣亡數字來省掉撫恤金,最後隻能是把勝利一起省略掉,按照最新的戰況,烏克蘭就處于邊打邊退的階段。

反觀俄羅斯這邊,雖然局勢上占優,可隐患也有不少。

國家經濟早就轉為戰時模式,軍工廠裝置快轉冒煙了,生産出來的子彈和武器卻顧不上出口創收,得拿去前線充當消耗品。

這種模式産生的GDP是十分可觀的,可隻要一天沒能取得勝利,收獲戰利品,就純屬空轉GDP,光有聲響,不見實質。

同時俄央行瘋狂加息和增發國債,的确能帶來應急資金,但産生的泡沫也大得可怕,怎樣在戰後平緩過度,又是一個令當權者無比頭大的問題。

要解決以上所有問題,唯一前提是盡快取得勝利。

俄羅斯當然想立即結束戰事,畢竟拿着全體國民的養老金來打仗,那是用一點少一點。

暫時當機養老金,借給國家打仗,老百姓可以接受。

可要是全被嚯嚯掉,還無法補充,那問題就很嚴重了,要知道不少老人可是有無産階級情結的。

在這種情況下,俄官方的一次人事變動,引起了各方猜測。

原國防部長紹伊古被任命為俄安全會議秘書,而接替國防部長的是第一副總理别洛烏索夫。

針對紹伊古的人事任免,一些人往明升暗降,前途暗淡去想;另一些人則往大帝接班人方面來考慮,盡管紹師傅隻比大帝年輕三歲。

賭上國運的絕地反擊

政治上的紛紛攘攘暫且不管,就人事變動來說,其實包含着俄羅斯對目前局勢的判斷和戰略調整。

别洛烏索夫除了是副總理,還是一位經濟強人,讓他來接任國防部長,意味着接下來,俄羅斯想在軍事和經濟方面尋求一個平衡點,力求穩住經濟形勢,邊打便恢複。

對俄羅斯而言,戰争什麼時候結束,不知道,但保障經濟的軟着陸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