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科對話 | 讓風濕免疫科和ICU醫生倍感「燒腦」的五大臨床危重狀況(上篇)

作者:醫脈通風濕彙
學科對話 | 讓風濕免疫科和ICU醫生倍感「燒腦」的五大臨床危重狀況(上篇)

前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是免疫調節紊亂導緻特異性自身抗體的産生,引起發炎和多器官受累。結締組織疾病和血管炎應該進行差別,前者主要涉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皮病、發炎性肌肉疾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後者主要涉及小血管炎,如ANCA相關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入住重症監護病房(ICU)通常是由于疾病複發、感染和器官衰竭,并與高死亡率相關。同時,這些患者的管理,包括疾病的及時識别、免疫抑制治療的啟動和維持生命的治療,往往複雜且需要多學科參與。基于此,國外學者對自身免疫疾病的危重症臨床狀況的診斷和管理進行綜述,總結了五大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和管理。在此小編對其部分内容進行摘選,以飨讀者。

硬皮病危象

硬皮病患者容易出現危及生命安全的并發症而被送入ICU進一步治療。主要為非硬皮病相關的病因(71.4%)或呼吸系統并發症。

硬皮病腎危象(SRC)

硬皮病腎危象(SRC)是一種罕見(約占硬皮病患者的2.4%)但危重的并發症,5年生存率為50-70%。SRC通常表現為惡性高血壓和少尿性急性腎損傷。左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性腦病常見。SRC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中更為常見,腎毒性藥物或是容量不足可觸發SRC。

43%的患者存在微血管病變性溶血性貧血,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抗RNA聚合酶III抗體。SRC需要和ANCA陽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相鑒别,因為兩者的治療方案和患者管理有差別。

主要治療為積極控制血壓,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其他抗高血壓藥物,如必要時可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滞劑。β受體阻滞劑可加重Raynaud現象而應當避免。患者通常需要透析,且部分患者需要腎移植。

硬皮病心髒危象

硬皮病心髒危象是一種并不常見但能威脅生命的并發症,常見于近期發作、血管表型(包括嚴重的Raynaud現象,手指潰瘍,大量毛細血管擴張和肺動脈高壓)患者。硬皮病心髒危象特征為急性左心功能障礙,通常可逆,但和不良長期預後相關(6個月生存率為44%)。

肺腎綜合征

肺腎綜合征的特點是彌漫性肺泡出血和壞死性腎小球腎炎。肺腎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為ANCA血管炎(~70%),和抗腎小球基底膜(GBM)疾病(~20%)。約50%的患者發生需有創機械通氣的急性呼吸衰竭(ARF)。肺腎綜合征需要和其他常見的ICU疾病如膿毒症相鑒别。需要行纖支鏡排除感染及評估彌漫性肺泡出血的證據。經皮腎活檢可進行組織學診斷,肺活檢風險較高,可考慮為一項代替選擇。

急性間質性肺疾病(結締組織相關ILD)

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一種罕見的肺實質性病變,表現為間質性異常,有時為纖維化表現,占結締組織疾病患者~15%(主要為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肌炎,幹燥綜合征,混合CTD和SLE)。

許多肌炎相關ILD并沒有肌酸激酶升高或是肌肉症狀。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是最常見的類型,也可出現尋常型間質性肺炎(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肌炎)。高分辨率CT、肺泡灌洗液和自身抗體檢查對于明确診斷,排除其他病因(感染,藥物毒性)至關重要。通常不需要行肺活檢。

雖然肺泡灌洗液有助于提供有用的診斷資訊,但肺泡灌洗液性質與預後或治療反應的相關性很弱。也有迅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病例報道,尤其是硬皮病、抗合成酶或抗黑色素瘤分化相關基因5(aMDA-5)綜合征的患者中,預後較差(病死率>50%)。肺纖維化和肺動脈高壓為其他主要預後因素。

除了硬皮病,糖皮質激素均為一線治療,通常聯合免疫抑制劑,主要為環磷酰胺或嗎替麥考酚酯。其他具有前景的藥物治療包括他克莫司、利妥昔單抗、Janus激酶(JAK)抑制劑(托法替布)。部分患者可嘗試體外膜氧合(ECMO),也可作為移植的橋接治療方式。

急性嚴重血細胞減少

血液系統異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見。自身免疫性血細胞減少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主要為溫IgG抗體型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和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癫罕見,但有時會出現危及生命的并發症,常見于SLE(分别為~10%和~15%)。

若血小闆減少、溶血性貧血并存,外周血塗片查見紅細胞碎片(如裂細胞)才可診斷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他潛在病因還包括血栓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有時與SLE、混合性CTD相關),SRC和災難性抗磷脂綜合征(CAPS)。全血細胞減少的患者需要行骨髓穿刺。

向下滑動檢視

除感染、藥物毒性和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外,嗜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HLH)和骨髓壞死是最常見的病因,HLH是一種威脅生命的高發炎狀态,表現為高熱,肝脾腫大,兩系血細胞減少,以及造血部位的巨噬細胞激活。

感染(特别是EB病毒,巨細胞病毒或人免疫缺陷病毒)、淋巴細胞惡性良性腫瘤(B或T細胞淋巴瘤)、結締組織病(主要為狼瘡和Still病)或藥物均可誘發HLH。臨床表現需要和常見的ICU疾病相鑒别如膿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以及彌漫性血管内溶血。

Fardet提出了一種基于9項标準的診斷标準:3條臨床标準(免疫抑制的基礎狀态、高熱、肝脾腫大);5條生化标準(血細胞減少,甘油三酯,鐵蛋白和血清谷草轉氨酶(SGOT)升高,纖維蛋白原降低);以及1條細胞學标準(骨髓穿刺見特征性嗜血現象)。HScore總分從0分到337分,當HScore≤90分時嗜血綜合征的可能性<1%,而當HScore≥250分時,嗜血綜合征的可能性超過99%。一項收住ICU的71名HLH患者的研究報告其在院病死率為68%。

災難性抗磷脂綜合征(CAPS)

CAPS由抗磷脂抗體引起,可激活内皮細胞,血小闆和免疫細胞,引起發炎和血栓前表現。通常由感染、手術或藥物觸發。CAPS最常累及腎髒、肺髒、心髒、中樞神經系統、皮膚、肝髒和消化道。腎髒表現為高血壓和急性腎損傷。CAPS的組織學特征為急性血栓性微血管病,需要和溶血性尿毒綜合征、血栓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彌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肝素相關血小闆減少相鑒别。CAPS診斷标準可分為“确診CAPS”發作和“疑似CAPS”發作。但該診斷标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項法國多中心研究(24家ICU)對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及有任何新發血栓表現的患者進行考察。根據該标準将患者分為“确診CAPS”發作(N=11,7.2%),“疑似CAPS”發作(N=60,39.5%)和無CAPS發作(N=81,53.3%)。無法歸為“确診CAPS”的常見原因是缺乏微血管血栓形成的組織學證據。總體上,共35/152(23%)發作是緻死性的,而确診/疑似CAPS和無CAPS之間的病死率相當,另外組間的血液學檢查結果類似,這提示有部分患者雖然并不滿足CAPS的診斷标準,但事實上已“近似于CPAS”。未來需要進一步探索使用CAPS标準評估抗磷脂綜合征危重症患者的充分性。

參考文獻:Dumas G, Arabi YM, Bartz R, Ranzani O, Scheibe F, Darmon M, Helms J.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in the ICU. Intensive Care Med. 2024 Jan;50(1):17-35. doi: 10.1007/s00134-023-07266-7.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台,“感覺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産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