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作者:汽車很聽話

長城2024年一季度财報一出,汽車很聽話就覺得特别地不合常理。具體的不合常理展現在歸母淨利潤上:本報告期末為32.28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長了驚人的1752.55%。長城的解釋是:主要得益于總營收的大幅增長和成本控制。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我一直覺得奇怪,是怎樣的營業增長和成本控制,能使得其同比增長1752.55%!這樣的經驗,豈不應該好好推廣?這樣的好利潤好增長,豈非堪為世界制造業、工業楷模?

讓我們再來詳細地解讀一下這份财報。作為上市公司,這份财報上面的資料是值得信任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就其提供的資料來分析一下。

為了友善大家,我簡化一下,沒有按着财報那樣的繁瑣,而是“說人話”來解讀:

一季度總營收428.6億,淨利潤32.28億,淨利潤率為7.53%

今年一季度,總營收:本報告期末為428.6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7.59%。歸母淨利潤為32.28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長了驚人的1752.55%。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這主要得益于總營收的大幅增長和成本控制。我們再來找找2023年長城汽車一季度年報,顯示其總營收290.39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74億元,淨利潤率0.6%;

2022年一季度财報:總營收336.19億元,歸母淨利潤16.34億元,淨利潤率4.86%;

2021年一季度财報:總營收311.17億元,歸母淨利潤16.39億元,淨利潤率5.27%;

如此一比較,就可以發現,2023年一季度全國汽車市場災難式降價所影響,對長城汽車的利潤率有較大影響。但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更多的應該是其營銷費用增多所緻。

2023年一季度,“該公司的銷售費用卻從去年同期的10.51億元上漲至今年的14.54億元,增幅達到4億元”,另外,就是參與價格戰商品價格下降所導緻利潤縮水。

但是 “廣告及媒體服務費”這一項哪裡也找不到。有說是包含在銷售費用裡。

公開報到提到:财報資料顯示,2023年,“長城汽車的營銷費用為82.85億元,同比增長41%,比上一年多花了近一半。其中,廣告及媒體服務費占大頭,為40.45億元,比上一年多花了近10億元,占銷售費用的比例為48.8%,接近一半”。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汽車很聽話也查閱了多處資料,沒有一處能明确說明“廣告及媒體服務費”到底是多少,更不提明細了。由此可以說明:“廣告及媒體服務費”是個玄學,外界沒有人能搞得得明白。

反正公開的2023年一季度财報就是這樣顯示:長城汽車2023年一季度淨利潤隻有1.74億。

那麼,2024年一季度如此驚人的利潤增長,是否也與營銷費用大幅下降有關?我們來看看具體資料。

長城汽車2024年一季度财報顯示:銷售費用1705878174.52元,去年同期為1454044444.73,明顯多了2.5億多元。說明銷售費用在增加,至于 “廣告及媒體服務費”是多少,依然未知。

聽說長城在建媒體中台,這部分費用是不是也算在“廣告及媒體服務費”裡,也是未知。

2024年1-3月海外累計銷售92778台,而1-3月國内銷量為182427台,總計全部銷量為275205台。同比增長25.11%。

而據2023年全年,分地區來看,長城汽車在國内的營業收入約1181.12億元,毛利率15.52%;國外收入約531.14億元,毛利率26.01%。

如果說外部沒有發生特别大變化的情況下,這兩個毛利率是可以延用到今年的。這樣的話,2024年一季度海外毛利潤應該是111.44億元,而國内毛利潤為284.16億元,共計總營收應該是295.6億元。但是,财報公布的營收428.6億元來說,而歸母淨利潤達到32.28億,淨利潤率達到7.53%。相對于去年全年的4.05%,更是驚人。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那麼這近一倍的增量哪裡來的?财報說了,銷量增加及成本減少所緻。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單是銷量“同比增長25.11%”,是無法支撐銷量增加利潤就17倍增長的,那麼就隻剩下成本減少了。

那麼,要減少多少成本才能達到這個驚人的1752.55%?

而2023年長城汽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0.22億元,淨利潤占毛利潤比率為21.8%,而歸母淨利潤率為70.22/1712.25=4.05%。如果按去年的這個利潤率計算,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428.6億元,其歸母淨利潤應該為17.36億元。

但是,一季度報顯示,長城汽車第一季度淨利潤32.28億元(去年同期為1.74億元,其同比增長1752.55%),增長了差不多一倍。

就算不同比,這個利潤的提高也達一倍多了,實在有必要深究一下

今年一季度總營收428.6億,而歸母淨利潤則分别是32.28億。32.28/428.8=7.53%。長城汽車的淨利潤确實在增長。而且增長快一倍了(去年全年4.05%)。

至于1752.55%,一是因為2023年同期的低基數,二是這個32.28億的淨利潤确實勁爆。

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年的淨利潤率。

2023年,4.05%;2022年,6.02%;2021年,-5.01%;2020年,5.19%;2019年,4.67%。

什麼原因能使得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實作了1752.55%的增長?!淨利潤率達到7.53%?

沒錯:成本原因。

那麼,2023年一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長城汽車分别發生了什麼,才導緻這樣懸殊的結果?

就汽車制造業來說,成本上占大頭的,一是人力資源,二營銷費用,三是研發費用,至于其它的财務費用什麼的,相比較來說都不是特别值得關注的,一來是每年都差不多,二是占比不會太多。

先來說人力,減員增效:2023年員工8.2萬人,比2022的8.7萬人,精簡約5000多人。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至于今年年初傳說中的長城員工大量離職,現在還沒有确切資料。反正我認識的好幾個老員工都離職了。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應付職工薪酬為11.68億元,去年同期為12.39億元。同比減少了0.71萬元。那麼一來一回計算,達到了減少了1.42億元,可視為淨利潤增加了1.42億元。

再來說營銷費用:傳說中,今年以來,長城汽車廣告公關媒體服務費大幅削減。

公開報道中說,2023年全年,長城汽車的銷售費用大增,錄得82.85億元,其中,“廣告及媒體服務費”占了快一半,達到40.45億元,而前一年為30.48億元。也就是說2023年每季度“廣告及媒體服務費”為10.11億元。

而據一家公關公司的消息說:他們去年中了長城汽車的一個标,1-3月一直未曾開标,到了3月底4月初才開了标,準備服務。我們可以猜測一下:是不是别人的标也未怎麼開?

這每季度的10.11億元,很有可能大部分都沒有投放,考慮到大平台的力量,可能有特殊投放,估計也就是1-3億元人民币,類似于十年前長城拒絕投放的案例,取中來看2億投放吧,一季度就減少了8億投放,一來一回為16億元增收。這兩項加起來,一共為17.42億元。

再來看研發費用。2024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研發費用達到了19.60億元,同比增加額為4.26億元。可視為淨利潤減少4.26億,同比的話,一來一回減少8.52億元。

增加25%銷量以及投資收入及其它業務,創造6億元利潤應該大差不差

三者相加減,得出“淨利潤”應該是增加了8.9億。如果按去年的淨4.05%利潤率來算,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應該是17.36億元,兩者相加為26.26億元,與公布的32.28億元相差隻有6.02億元。這麼這6.02億元在哪裡發生呢?

應該是銷售收入增加額,以及其它收入。

2024年一季度财報中提到,投資收益2.319億元,長城也并非隻有汽車銷售産生利潤,結合2023年年報來看,一季度其它業務産生幾億利潤也很正常。

綜合2024年一季度其銷售達到275,205輛,同比大幅增長25%,這6億元利潤差不多能湊上了。

如此一來,長城汽車2024年一季度财報利潤高達1752.55%的增長了。

高管離職不太多,普通員工離職多。

2023年年報顯示:全公司總薪酬成本181.76億,總薪酬133.96億,人均薪酬是16萬/年。考慮到今年年初的長城汽車離職傳言,其中一部分是進階職業經理人的話,他們的薪酬肯定不止16萬/年。那麼,與傳言中高管離職特别多不相符,高管離職并不是特别多,而是普通員工離職相對更多。5000人一共減少0.71億元,人均1.42萬。

歸母淨利潤同比1752.55%的增長,并非意味着其營業收入增長了17倍

實際上,長城的這個“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實作了1752.55%的增長”,并不意味着其營業收入增長了17倍,它隻是因為裁員離職實作了一點,以及可能的一季度廣告營銷費用的減少、銷量也确實增加了,以及投資收益,再加上去同期基數太低來實作的。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短期内産品價格并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就是說,産品本身帶來的赢利空間并不會突然增多,不會有近乎一倍的淨利潤率的增長(7.53%:4.05%)。

2023年底庫存11.77萬輛,SUV車型占9.08萬輛

而實際上,根據網上的相關報道,2023年度,公司的産能使用率剛過80%,錄得81.02%。在此情況下,公司的庫存增速明顯快于營收增速。庫存合計達到11.77萬輛,同比增長38.39%。

有報道說主要的庫存正是來自公司的主力品類SUV車型,庫存達到9.08萬輛,同比大增68.93%。雖然不知道這些資料的精确度有多高,但如何消化庫存,對于車企來說,實在是個不輕的任務。

而一些人認為,這正是長城高端化成功的标志,因為人家坦克系列銷量增長了6.8%嘛。隻是,聚焦多年的主力SUV市場如果失守了,這是好事嗎?!

魏總網紅範兒越來越大,有好處有風險

魏總親自下場直播,妥妥地成為了車圈大網紅。我猜魏總是有自己想法的。沒準自己當了網紅,這每年40億的廣告媒體費用隻用8億就夠了。我不知道猜得對不對,但是,做網紅也并不容易,好不容易天天努力,一句話不對,網友就翻了天。薇娅李佳琦什麼的,不也倒下去了嘛。是以汽車很聽話并不太建議CEO們老闆都去做網紅帶貨。

長城17.52倍歸母淨利潤的增長,“成本削減”占多少比例?

減少廣告投放不一定錯,但是多聽客戶意見一定是對的

再結合之前長城的經曆,汽車很聽話說:長城汽車大機率以後也會少投廣告費了。也好,專注于産品品質與處理客戶抱怨也是個好法子。

汽車很聽話還有個建議:那就是多聽聽使用者意見,多研究市場趨勢,根據市場需求來停産或新推産品,新車取名也盡可能聽取使用者意見,畢竟車企服務的主要是整個中國大地,中國文化還是更有親和力;

競争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不要怨天尤人地怪這怪那,而是要多想想自己的事。魏派的外型實在該改改了,而歐拉是該出新車型了。還有就是輕量化方面一定要努力去解決了,用料厚道與輕量化并不特别沖突。

另外銷售費用還是有明細比較好,上市公司嘛,各項費用越清晰越好。也可能是我的權限不到位,是以查不到銷售費用的明細,見諒。财務并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隻不過需要更多細心與耐心,還有一顆不怕質疑的心。

(本報道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