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應對小麥倒伏 確定今年夏糧豐收

作者:安陽融媒

視訊加載中...

科學應對小麥倒伏 確定今年夏糧豐收

安陽融媒記者 李慧

受橫槽下擺攜帶冷空氣南下影響,5月14日22時至15日5時我市出現強對流、大風等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風力5級至7級,陣風8級至11級。伴随着大風,我市局部出現短時強降水,過程平均降水量7毫米,最大小時雨強37.1毫米。

大風對農業産生了影響,我市局部地區小麥出現倒伏。“5月14日23時17分,市氣象局釋出大風黃色預警信号後,我局就連夜安排相關部門提醒各縣(市、區)加強防範。5月15日一上班,10名縣級幹部按照‘聯縣包鄉助企’技術服務活動分工,分别到各自分包縣(市、區)了解小麥倒伏情況。”市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科長朱慧介紹。據統計,各縣(市、區)都出現不同程度小麥倒伏情況。

天不幫忙人努力。強對流天氣發生後,市農業農村局迅速反應,組織專家會商研判,迅速制定《安陽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做好倒伏小麥後期管理的通知》。

如何有效做好倒伏小麥後期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桂堂介紹,目前,我市小麥處于灌漿中後期,正是促灌漿、增粒重的關鍵時期,為確定小麥豐産豐收,各縣(市、區)都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指導服務,加強小麥後期管理。同時也将繼續及時排程農情,及時上報情況。

“對發生倒伏的麥田不能盲目進地扶麥。當小麥倒伏後,采取幫扶措施會造成二次傷害和不必要的人工投入。要待其自身恢複擡頭生長,降水大的麥田可以用竹竿挑起抖落雨水,幫助小麥恢複生長。”張桂堂說,同時,還要對倒伏麥田噴施殺菌劑、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倒伏小麥堆積疊壓,加之強對流天氣伴随的降水,田間濕度大,容易誘發病害,要及時采用無人機噴藥方式防治白粉病、鏽病等病害,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保護葉片功能,保證營養供應,增強籽粒灌漿強度。”

那麼,倒伏麥田在收獲時又該注意什麼?張桂堂表示,可以通過适當調整撥禾輪和割台位置,或逆倒伏方向收割的方式,最大程度減輕倒伏對小麥産量的影響。

“下一步,我局将持續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會商,完善防範預案,做好監測預警,及時開展農情資訊排程,繼續組織發動廣大技術人員和群衆加強麥田後期管理,把科學防治病蟲害、防倒伏、防幹熱風的措施落到實處,做到‘夏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打好夏糧生産最後攻堅戰。”朱慧說。

安陽市各級農技站聯系電話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3808638

滑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15236598912

内黃農業農村局農技站:7728027

湯陰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6225502

安陽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5082072

林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6281606

龍安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5026179

文峰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5100411

北關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2263868

殷都區農業農村局農技站:5315132

延伸閱讀

大風對小麥影響有多大?如何防範幹熱風?專家詳解→

5月14日夜,一場罕見的大風天氣席卷了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部分區域風力達到了驚人的12級到13級,引發了廣泛關注。

省氣象台監測顯示,5月14日20時至15日10時,淮河以北大部出現8級到10級大風,北中部、西部部分縣(市、區)出現11級以上大風,新鄉西北部、鄭州西部、許昌北部局部12級到13級,我省自北向南出現沙塵天氣。同時,我省北部、西部出現陣雨、西北雨,其中安陽、鶴壁、濮陽出現中到大雨,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為啥此次大風這麼強?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徐文明介紹,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前期氣溫持續偏高,為不穩定能量的積聚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強風來臨前的幾天,河南省多地最高氣溫普遍達到了32℃到35℃,這使得大氣中積聚了大量的不穩定能量,為強風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其次,高空冷槽的引導以及地面冷鋒的快速南壓,為強冷空氣的南下提供了動力。當冷空氣與暖濕空氣相遇時,形成了強烈的對流運動,進一步加大了風力的強度。這種冷空氣大風和強對流大風的疊加效應,使得風力在短時間内迅速增強,達到了罕見的12級到13級。

徐文明說,夏季為強對流高發期,強對流天氣具有突發性、局地性和緻災性強的特點,尤其需加強防範。針對大風天氣,居家需關好門窗,加強臨時搭建物;盡量減少外出,不要在廣告牌和臨時搭建物下逗留;停止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進入室内或防風場所。

眼下全省冬小麥已進入灌漿關鍵階段。大風不僅可能使小麥植株倒伏,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吸收,更可能直接導緻灌漿過程受阻,進而影響小麥的産量和品質。

5月15日,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檢視小麥大風過後生長情況。“此次倒伏小麥都是呈點片狀,目前離小麥成熟還有一定時間,小麥可以利用自身生長向上性,恢複生長。”浚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董文全說。

針對倒伏小麥該采取哪些補救措施?

“對于倒伏小麥,不要人工扶起,以免折斷,要待其自身恢複擡頭生長,降水大的麥田可以用竹竿挑起抖落麥身雨水,幫助小麥恢複生長。”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财表示。

同時,倒伏小麥堆積疊壓,加之強對流天氣伴随的降水,導緻田間濕度大,容易誘發小麥病害。要及時采用無人機噴藥方式防治白粉病、鏽病等病害,保護葉片功能,保障小麥灌漿。

“倒伏後小麥的根部輸導能力下降,主要靠葉片制造養分,要結合防治病害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保證營養供應,最大程度增加千粒重,彌補損失。”郭天财說。

相關連結

科學應對,保障收獲品質

“昨夜我們這兒刮大風,但我的麥田沒出現倒伏情況,小麥長勢良好。”5月15日,在安陽市滑縣萬古鎮杜莊村口,滑縣禾生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醞周指着眼前一片片即将收獲的麥田說,由于選用了抗倒伏的小麥品種,今年種的七八百畝小麥基本沒有倒伏,若後期沒有極端天氣,“畝産1300斤沒有問題”。

5月14日20時至15日10時,我省淮河以北大部出現8級到10級大風,局部12級到13級。

這場大風對河南小麥生産産生多大影響?5月15日,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餘衛東表示,利用高标準農田智能化監測裝置,結合各地田間實地調查和風雲衛星遙感觀測,目前新鄉、鶴壁和濮陽等地有倒伏地塊,其他地區存在少量點片倒伏現象。從全省範圍來看,此次大風對小麥影響總體上較輕。

鶴壁市浚縣衛溪街道西長村種糧大戶趙志坤今年種了300畝小麥,此次大風刮倒了大約50畝。“今天一大早,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就來麥田進行技術指導,現在我們已經用無人機進行了噴防補救,估計總體影響不大。”趙志坤告訴記者。

為切實做好小麥倒伏應對補救工作,5月15日,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第一時間釋出了《關于小麥倒伏應對補救的技術指導意見》,指導農戶科學應對,確定收獲品質。

倒伏的麥子怎麼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省優特産業優質小麥專項負責人方保停說,收割機在收獲時,應采取“兩調整、兩降低”措施。即調整撥禾輪位置,應向前、向下,以抓取稭稈;調整篩子開度,增加風量,提高分離度,減少籽粒損耗;降低收割速度,對倒伏嚴重的地塊應逆倒伏方向收割;降低留茬高度,倒伏嚴重的地塊在收割時一般要求割茬高度低于10厘米。

高溫來襲 小麥謹防“幹熱風”

5月15日,省氣象台釋出重要天氣預警,預計未來一周,我省将迎來以晴天到多雲為主的天氣,氣溫将迅速回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7日至19日,全省大部分地區将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淮河以北麥區缺墒地段存在幹熱風的風險。為了保障小麥的健康生長,我們需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應對高溫幹熱風的影響。

幹熱風是小麥生長後期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會導緻小麥蒸騰加劇,水分散失過快,進而影響小麥的正常灌漿。為此,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進階農藝師、省小麥産業技術體系副首席蔣向提醒廣大農民朋友,要根據小麥的生育時期、土壤墒情以及天氣情況,分區分類、科學應對,通過及時落實防範措施,減輕影響,促進灌漿,增加粒重。

那麼,如何有效防範幹熱風呢?蔣向介紹,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不僅可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補充小麥後期養分,也是防幹熱風、防早衰最簡便、最有效的措施。有幹熱風發生風險的地區,可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提高抗幹熱風能力,促進籽粒灌漿,提高小麥千粒重。豫北、豫西生育期偏晚的麥田,可結合白粉病、葉鏽病、穗蚜等病蟲害發生情況,科學混配噴施烯唑醇、戊唑醇、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磷酸二氫鉀、芸苔素内酯等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調節劑,做到“一噴三防”,防病蟲、防幹熱風、防早衰。

省氣象台具體預報,16日至18日,全省晴天間多雲,氣溫明顯回升。全省偏南風3級到4級,午後北中部陣風6級左右。19日白天,西南部多雲轉陰天,其他縣市晴天到多雲。17日至19日,全省大部将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淮河以北麥區缺墒地段有幹熱風風險。19日夜裡至21日,西部、南部陰天間多雲,部分縣市有陣雨、西北雨,其他縣市多雲間晴天。22日,全省多雲轉晴天。

(來源:安陽融媒用戶端、河南日報、河南釋出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