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科的堅守與擔當

作者:宅立方

萬科,最近在忙什麼?

誰也沒想到,萬科自2018年開啟的未來城市探索計劃,這些年一直都在持續推進,并已在上海首發落地。

在萬科設想的未來城市理論模型中,一個完整的未來城市将由底盤、核心、場景構成,其核心是“活力、低碳、智慧”三大理念;底盤即一個城市的基礎,不僅包含公共服務、基礎保障、TOD站點等實體基礎設施,還包含了因技術突破帶來的虛拟基礎設施;場景即在城市中被人們感覺和體驗的生活。

在萬科的設想中,一座未來城市包含了N個未來城市理想單元及X個特色子產品。從設想到第一個項目落地,萬科用了5年的時間。

2023年,萬科位于上海嘉定新城地鐵站旁的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的首個落地項目——“理想之地”開始入市銷售,五次開盤均觸發積分,成為當之無愧的“流量紅盤”。築底行情下,購房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對項目的認可,更是對萬科未來城市設想落地的認同。

“理想之地”以“活力、低碳、智慧”為核心理念,旨在打造一個集高品質居住、便捷生活、豐富文化和深厚社群凝聚力于一體的活力社群,并服務于城市的高品質發展和高效能治理。

萬科,作為房地産行業的模範生,在産品創新和研發上的努力和執着,沒有讓大家失望。在房地産行業深度調整的當下,萬科在堅守中的奮力前行,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房地産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對行業長久發展的信心。

01 這不是我們通常認知的“綜合體”是獨立型的綜合城市

位于上海嘉定新城的理想之地,是2023年賣的最好的項目。CRIC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理想之地以23.8萬平方米成交面積位列上海全年銷售NO1,且是2023年全年上海唯一一個成交套數超2000套的項目。

萬科的堅守與擔當

作為2023年度新盤成交套數和成交面積雙料銷冠,背後是實打實的2103組家庭的選擇。

理想之地為什麼能吸引他們?因為它不是慣性認知裡的城市綜合體,也不是慣性認知裡的超級大盤,而是“未來城市理想單元”。

作為萬科首個“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的落地項目,采用的是萬科未來城市體系“1+N+X”,即:一座未來城市包含了N個未來城市理想單元及X個特色子產品。

理想之地由6-8個相對獨立且自給自足的未來城市理想單元構成,每個理想單元中包含若幹特色的子產品化産品。涵蓋經濟實力、民生保障、綜合交通、生活宜居、生态環境、基礎建設等多元功能場景。

與以往的單一開發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在于,萬科未來城市體系以10-15分鐘生活圈為基礎空間單元,優化配置各類用地,根據實際的使用需求,将辦公、商業、公服及居住等功能打散布置,在街區範圍内混合分布,最大化各功能之間的互動關系,并提供産業支撐及多元公共服務。

萬科的堅守與擔當

這些不同功能間并非簡單組合拼接,而是經過精心設計布局的“垂直混合”模式,項目30%占比的商業辦公業态,在地面層創造出了70%的公共空間。

在這樣的設計布局下,各個單元空間之間相輔相成,不僅有助于打破目前産城空間割裂的現狀,避免功能過度單一,促進城市功能高度融合,還能協調不同功能間的靈活使用,延長整個街區的使用時間,進而增加街區活力。疊加超前打造科技與基礎設施系統,形成獨立型的綜合城市。

萬科的堅守與擔當

目前萬科首個“未來城市理想單元”項目“理想之地”已在上海初具雛形,占地5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380萬方。

和傳統房地産的另外一個不同之處是,理想之地不僅僅關注地塊紅線内的空間打造,還充分發揮片區整體開發的優勢,從紅線内到紅線外的市政道路、口袋公園、廣場統一打造,中央的道路将打造為分時步行街,再到與之相連接配接的廣場、口袋公園和草坪,形成未來社群和城市片區的活力中心,強化社群與城市的功能連結。

據了解,目前理想之地的四幢公共配套建築,包括市集、文化展廳、運動館、鄰裡中心等公共空間已基本建設完畢,即将全部正式對市民開放。在整體傳遞後,智慧社群中控平台還将直接促進社群的數字化轉型,通過資訊無縫連結,助力物業服務管理和基層社群高效能治理。

02 從實驗到實作,曆時近6年可複制、可推廣的未來城市建設樣闆

萬科未來城市實踐計劃始于2018年,首輪完整研究成果于2019年完成,直至2021年8月,上海與萬科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推動未來城市在上海的落地,這才有了後來位于嘉定新城的理想之地。

從實驗到實作,曆時近6年。

這6年來,阿裡巴巴、深圳建科院、上海建科院、清華萬科公共衛生學院、同濟大學健康城市實驗室、上海辰山植物園、華建科技等,預計共76家機關參與研究;上海建言建築設計、緻正建築、華東院、柏濤、SWA、翊象、季相、F+P等,預計約133家機關參與設計;還有預計約160家機關參與建設。

截至目前,理想之地已入選多項國際和國家級創新示範,包括中國住建部與瑞士合作開發署聯合發起的中瑞零碳建築示範工程,科技部“零碳建築”、“直流機電”2項“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示範工程等,累計申請了28項專利。

可以看見,從實驗到實作,理想之地聚合了萬科過去30年對未來城市的探索。

萬科的堅守與擔當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适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建構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從“發展新模式”提出至今,業内一直在嘗試、探索什麼才是“新模式”。不斷提升房地産項目的品質和競争力,是房地産新發展模式的題中之義。我們想,此次萬科推出的“未來城市理想單元”項目已成“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優秀案例。

理想之地并不單純隻是在建造一個項目,而是在為城市梳理“一個理想城市所需要的城市規劃與肌理”,不僅有更豐富及更高濃度的生活場景,還能持續激發整個城市及區域規劃的活力。未來,全面建成後的理想之地,還将與上海市生态環境局共同合作試點建設低碳社群、近零碳社群,最終目标是實作局部減碳40%,全域減碳31%。未來光儲直柔系統、廚餘垃圾就地處理再生、光伏光熱一體化、雨水回收再利用等實驗室中的生活場景都将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更為重要的是,上海理想之地已初具雛形,廣州也即将複制推廣。萬科“未來城市理想單元”項目已成為可複制、可推廣的未來城市建設樣闆。

03 市場逆境下的探索與堅持 模範生的企業責任和美好生活信念

目前整個行業都在承壓,保持前行已是舉步維艱,然而萬科仍在堅持做創新和探索,仍然耗費多年心血追求産品,研究如何進行産品的提升和更新,并将理念落到實際,這對整個行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為企業及從業者們開創了一條新路,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向。萬科未來城市體系已從實驗室走向了現實,這是一個已被驗證過的成果案例,并且萬科自身就已完成了可複制的過程。這對目前市場上所有的企業和從業者來說,是一條明确切實可行的方向,将對整個行業産生良好示範效應。

第二、為城市格局和區域能級提升和改變發展出了一個新的可能。一直以來,對超大城市而言,城市邊緣及新城核心區的城市活力不足、職住不均衡、生活氛圍不濃厚等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萬科未來城市體系打造的獨立型綜合城市為城市重新梳理了肌理,通過創造更豐富的公共場景,強化了城市片區的活力。

第三、為整個行業新模式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能,并有可能激發更多種可能。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曾表示,要牢牢抓住讓人民群衆“安居”這個基點,以讓人民群衆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标,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群,從好社群到好城區,進而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努力為人民群衆創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理想之地為“高品質生活空間”的打造提供了一種可能,萬科的未來城市理想單元探索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條路徑。未來或将激發更多企業對産品的研究和探索。

第四、為每一個普通人實作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居民來說,城市不僅僅隻是一個生存空間,也是生活的載體。我們每一個人對生活的了解各不相同,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緻的。萬科以“理想之地”之名,再次喚起了行業初心,喚醒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對向往,這不僅僅是萬科對未來城市的理想,也是我們所有人對“好房子”和“未來城市”的理想。

萬科能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之下,依然堅持産品、堅持探索和創新,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值得讓人欽佩的。

這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企業責任感,更是萬科作為房地産行業領軍企業對行業的堅持與信心。尤其對于眼下的萬科而言,這份堅守與擔當實為難得。

我們認為,目前市場上的每一個企業,每一位從業者其實都需要找回這樣一份初心:我們究竟可以為這個行業帶來點什麼?可以為每一位購房者提供什麼樣的房子?可以在各個城市留下什麼樣的印記。我相信,當我們回歸行業本真之時,我們的行業也将進入更為健康平穩有序的時代。(來源:丁祖昱評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