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鎮事業機關“大部門制”改革試點

作者:新三農

◇“一窗”統一受理後,具體事項還是要配置設定給各鄉鎮事業站所去辦理。由于不同站所忙閑不均,仍不能保障每個事項都高效辦結

◇兩個試點鄉鎮根據事業機關所承擔的具體職責、工作難易程度、工作量等要素,按本鄉鎮事業編制總量的30%、50%、20%左右比例分别核定三大中心人員編制

◇此次改革按照“大緻相同、差異設定”原則在試點鄉鎮事業機關内部因地制宜設定股室,并細化明确股室職能職責,避免因機構限額不一緻、機構設定上下不對應而出現職責空位、錯位、缺位等情況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農冠斌

鄉鎮事業機關“大部門制”改革試點

改革後的石陵鎮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內建化”政務大廳(2023 年攝)受訪者供圖

最近,李越(化名)辦了件痛快事。

李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石陵鎮某村村民。為了辦理臨時救助對象認定手續,他需要去一趟鎮上。

出發前,村裡人說:“慢慢來,可能跑幾次也蓋不齊大紅章。”做足心理準備,李越帶齊相關證明材料來到石陵鎮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隻去了一個綜合視窗就辦結了所有手續,前後僅用了半小時。

在大陸,鄉鎮一級承接着大量直接面向群衆的基層事務。近年來,為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準,增強鄉鎮為民服務能力,各地紛紛優化鄉鎮政務服務流程,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方式。而在肉眼可見的“一窗”“一站”背後,更深層次的辦事流程整體重塑、辦事機構合理調整、人員力量科學配備等更為細化的改革措施,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基層群衆對“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切身感受。

2023年,為解決鄉鎮事業站所設定過多、工作任務量輕重不一、人員資源力量分散等影響辦事效能提升等問題,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推行鄉鎮事業機關“大部門制”改革試點,将鄉鎮原有的多個事業機關精簡為“三大中心”,探索建立“扁平化、強基層、重實戰、高效率”的鄉鎮事業機關管理體制。

“一窗辦事”背後的多輪改革

李越“一窗”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經曆,是當地多項政務服務改革和事業機關管理體制改革的綜合成果。

2020年,石陵鎮推行“一窗通辦”政務服務改革,将涉及群衆切身利益的社保、就業、社會救助等事項集中于一個辦事視窗,建立“前台綜合受理、背景分類審批、視窗統一出件”工作流程,努力實作“一窗辦多事”,讓群衆辦事隻進“一個門”。

“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鄉鎮辦事效能。但‘一窗’統一受理後,具體事項還是要配置設定給各鄉鎮事業站所去辦理。由于不同站所忙閑不均,仍不能保障每個事項都高效辦結。”石陵鎮黨委書記張影根說,這倒逼着鄉鎮事業機關管理體制改革更進一步。

記者了解到,2020年,來賓市已開展過一輪基層事業機關管理體制改革,将原來的鄉鎮“七站八所”按照“7+1”模式重新設定。即在全市統一設定7個事業機關的基礎上,由鄉鎮因地制宜再設定1個事業機關,并将部分站所的管理權限下放至鄉鎮,強化基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經過近3年的運作,“7+1”改革的不足之處逐漸顯現,特别是忙閑不均仍未得到徹底解決。“有的站所隻有兩三人,卻要承擔十幾個人的工作量。有的站所有十多人,但業務量相對小,常常沒事幹。”來賓市委編辦副主任覃波說。

一些站所職能特殊,季節性忙碌、結構性缺人情況突出。興賓區委編辦主任黃弢說,一些站所工作任務繁重時,需要調配人力增援。但8個站所的鄉鎮分管上司各不相同,需要更高層級來協調響應,工作效率難以保障。

石陵鎮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盧廣利,對以往人員調配難的情況深有感觸。他介紹,石陵鎮共有52個事業機關編制,分散在8個站所中。其中,鄉村建設服務中心的監管執法任務較多,涉及城鄉建設、生态環境、自然資源、林業等領域,卻隻有10名從業人員,碰到緊急情況,隻得去求助“兄弟站所”。

“有時半夜接到情報,查處盜采礦石等違法行為,需要守卡、機動巡邏、調查等不同工序配合,自己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協調其他站所耗時較長,可能贻誤查處時機。”盧廣利說。

針對這些制約鄉鎮事業機關高效運轉的管理機制問題,興賓區深入調研、反複推演、多方論證,于2023年初在石陵鎮、三五鎮2個鄉鎮啟動了鄉鎮事業機關“大部門制”改革試點。

活用存量編制

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革将試點鄉鎮原有的“八大事業機關”進一步精簡為三個機關: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并根據試點鄉鎮實際按需配置設定編制資源,合理搭建專業人員隊伍,重用幹部提振信心,在編制總量一個未增的前提下盤活了存量資源。

——整合編制,人員按需配置設定。覃波介紹,兩個試點鄉鎮根據事業機關所承擔的具體職責、工作難易程度、工作量等要素,按本鄉鎮事業編制總量的30%、50%、20%左右比例分别核定三大中心人員編制。

“原來鄉村建設服務中心工作量非常大,約占整個鄉鎮事業機關工作量的一半,人數卻隻有總編制數的1/5。”黃弢說,改革将鄉鎮原有事業機關承擔的執法職能和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全部整合到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石陵鎮将人員編制增加到24個,三五鎮增加至29個。執行任務時,人員可由中心主任直接調配指揮,同時也解決了基層多頭執法、執法監管相分離等問題,提升執法監管效率。

——因材器使,合理搭配隊伍。興賓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藍文钰介紹,試點鄉鎮充分考慮人員隊伍年齡結構、性别比例等因素,確定職能與編制、崗位與人員的科學合理配備。

“改革後,每個事業機關人員編制為12~29名不等,此前因‘一老一弱或光杆司令’等客觀因素造成的履職難題得到解決,也扭轉了專業性較強領域出現的幹部梯隊斷層窘境。”藍文钰說。

石陵鎮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現有11位從業人員,負責農技推廣、種植指導、畜牧服務等一系列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改革将原來相關站所裡專業技術較弱的員工調配至其他中心,将掌握一技之長的員工吸納進技術推廣隊伍。現在中心裡都是專業性較強的員工。”該中心主任梁曆明說。

“有的幹部上了年紀,學習更新專業技術知識比較吃力。但他們長期在基層摸爬滾打,群衆工作經驗豐富,在黨群服務、調解糾紛等方面能更好發揮作用。”三五鎮黨委書記覃霖說,人員配置設定着重考慮量才使用,讓隊伍搭配更加互補而實用。

——崗位激勵,提振幹部活力。記者了解到,試點鄉鎮三大中心各設定1名中心主任、2~3名副主任。其中,确定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為副科級事業機關,明确黨群綜合服務中心和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在職在崗期間享受副科級工資待遇。“這樣做,可以将綜合素質突出的幹部任用到上司崗位上,完善人才梯隊,讓鄉鎮事業幹部更有奔頭。”藍文钰說。

黃德金在石陵鎮工作已有20餘年,從農機站到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他幹過不少崗位。改革前,他的職稱為專業技術11級(10級相當于副科級待遇)。石陵鎮黨群服務中心成立後,黃德金被選聘為中心主任,享受副科級待遇。

“我們原來主要是靠職稱來提升待遇,但有的人職稱提升較慢。這次改革,給了大家新的空間。”黃德金說。

在三五鎮,三大中心的主任還可以列席鄉鎮班子會。“改革後,中心主任的事權增多,很多重要工作需要他們參與讨論。”覃霖介紹,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幹部的事業心和獲得感。

原來人員較多但工作量較小的事業機關,也通過改革提升了人員工作積極性。“以前人多事少,有工作會優先配置設定給能力強的員工處理,能力稍弱的一直閑着。這種情況消磨着員工的耐心和熱情。如今大家都有事幹,各司其職、迅速響應,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張影根介紹。

内設股室有“三定”

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革按照“大緻相同、差異設定”原則在試點鄉鎮事業機關内部因地制宜設定股室,并細化明确股室職能職責,避免因機構限額不一緻、機構設定上下不對應而出現職責空位、錯位、缺位等情況。

一直以來,基層鄉鎮事業機關并沒有股室、科室之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站所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但由于内部職責不明晰,負責人對個别員工‘偷懶耍滑’行為缺乏限制手段。”黃弢說,工作一來,負責人往往傾向于壓給讓自己放心的“老黃牛”員工,“老黃牛”始終在“犁地”,容易讓老實人吃虧。

改革後,三大中心内部根據所在鄉鎮特點細化設定了股室。比如,石陵鎮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設定了辦公室、鄉村建設股、資源管理股、應急服務股和綜合執法股5個股室,首次把内設股室寫進中心“三定”職責,解決了内部權責“一鍋粥”問題,權責分工更明确,工作執行更有力。

在明确權責的基礎上,中心主任還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臨時調配人員,做到“分工不分家”。“常态工作中,每個股負責各自的任務,但如果有的股室工作量突然增多,就可以根據需要從其他股室調配力量增援,效率大幅提升,不用求助分管上司橫向協調其他站所了。”盧廣利說。

2023年下半年,石陵鎮接到上級布置的永久基本農田非耕地圖斑整治工作,涉及十幾個村委會、約1500畝土地,工作由鎮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具體執行。

“按股室職責劃分,這屬于資源管理股的工作,但龐大的工作量僅靠一個股室難以完成。”盧廣利說,中心将直接涉及的土地劃分成網格,分解到全中心每一個人,分别到現場核查,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去年到現在共整治一千多畝,完成了階段性整改任務。”

鄉鎮工作較為繁雜,三大中心的功能聚合也打造出一支“一專多能”的工作隊伍。“每個人都有專門負責的領域以對接上級業務部門,確定‘規定動作’不走樣。同時,也需橫向了解兄弟股室的工作,友善有急事需要人力調配時,人員能力接得住。”覃霖說。

改革後,石陵鎮僅用半年時間就整治了亂搭亂建、占道經營、環境污染等200多個民生領域問題,綜合整治效率較改革前提升32%,集鎮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各領域案件舉報量和執法投訴量持續減少。截至2023年底,三五鎮完成鄉村建設規劃許可202宗、林木采伐738宗,平均辦理時間較改革前縮短45%。

“經過一年改革,試點鄉鎮事業機關管理結構更清晰,職責更明确,人員配合更流暢。服務群衆能力明顯提升,不僅有人辦事,還能把事辦快辦好。”覃波說。

(《瞭望》2024年第16期 )

原标題:改革“七站八所”做強“三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