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作者:熊熊講武

俄軍本輪對哈爾科夫發動進攻的部隊為北部叢集,也可以稱為“N叢集”。

北部叢集是俄軍進行軍區重劃後,以列甯格勒軍區所轄部隊為基幹,所組成的新叢集;其任務為統一負責烏克蘭主戰場之外的北部邊境攻防作戰,任務區戰線将近1000公裡;叢集指揮官為拉平将軍。

因為列甯格勒軍區是從西部軍區分出,并合并北方艦隊聯合戰略司令部後所組建的新軍區,是以以該軍區為基礎組建的北部叢集所轄的部隊中便有從西軍中“分家”而出的建制。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經過了哈爾科夫方向幾天的激戰之後,我們大緻估計北部叢集參戰、部署的作戰機關計有:

第11軍第18摩步師第11坦克團、第79摩步團;第11軍第7摩步團、第9摩步團;第6集團軍第138摩步旅;第2特戰旅;新組建的第44軍第72摩步師第41摩步團;近衛坦克第47師第153坦克團、車臣的西-阿赫瑪特營等。

由于該叢集剛編成不久,很多隸屬部隊還在其他叢集編制内,還有很多建立部隊,是以上述部隊的部署資訊僅供參考,當然也不是上述這些機關都參與了進攻作戰。

因為目前發現,俄軍在實際進攻中隻動用了幾支營級部隊,是以俄軍目前尚未動用北部叢集的主力參戰——烏軍對俄軍的評估同樣認為如此。

俄軍北部叢集的地面進攻從5月10日開始,具體分為東、西兩路軍行動,此前則通過空天軍和炮兵、無人機部隊投射了大量火力。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現在确認,5月10日的進攻占領了5個定居點,其中西路軍方向占領3個,分别是斯特裡列恰村(戰前人口1600餘人)、皮利納村(戰前人口200餘人)、博裡西夫卡村(戰前人口500餘人);

東路軍方向占領2個,分别是普列捷尼夫卡村(戰前人口100餘人)和奧吉爾采韋村(戰前人口200餘人)。

另外,在殲敵資料上,北部叢集報出的戰果為:殺傷170名烏軍、俘虜34人。

從俄軍的突破戰果及位置可見,俄軍在第一天進攻中突擊占領的主要是沿邊界線的村莊,而且這些村莊中還有規模比較大的村莊,并非太小的定居點。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在5月11日的進攻中,俄軍兩路軍繼續突破,确認占領了4個定居點,其中西路軍方向占領3個,分别是克拉斯涅(戰前人口數十人)、莫羅霍韋齊(戰前人口數十人)、奧利尼科韋(戰前人口不到10人)

東路軍方向占領1個,為普列捷尼夫卡和奧吉爾采韋之間偏南的加季謝村(戰前人口500餘人)。

在殲敵戰果方面,俄軍北部叢集統計當天殺傷烏軍100人。

從這一天俄軍占領的定居點及位置來看,在西路軍方向隻是順勢前推,拿下了邊境線之前的一系列小型定居點,使得占領區逐漸增“厚”;而在東路軍方向則是拉平戰線,也是順勢擠壓。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在5月12日的進攻中,俄軍并未宣布占領定居點,但統計的殺傷數卻增加到了250人,激戰烈度顯然提升。

其中在西路軍方向,俄軍繼續向南擠壓,開始在赫利博克(戰前人口1200人)、盧基揚齊(戰前人口1200人)方向推進,并與烏軍展開激戰。

而在東路方向,俄軍則壓入沃爾察斯克城區内展開戰鬥。

經過了三天時間的作戰,俄軍在邊境地帶的顯著推進,也令其作戰目标很快清晰了起來。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其中西路俄軍的目标,指向了戰前人口4000人的利普齊;東路俄軍的目标,則指向了戰前人口17000人的沃爾察斯克。

這兩個點位,無論是對俄軍控制邊境緩沖區,還是進一步向哈爾科夫方向深入都至關重要。

但經過了最初的混亂後,烏軍的增援部隊也在陸續到位,而且烏軍在利普齊周邊構築有相對多的防禦工事;而沃爾察斯克本身是一座“萬人城”,具備遲滞抵抗的條件,是以俄軍推進速度放緩,但依舊在推進當中。

到5月13日,俄軍繼續深入,又在右路軍方面攻下了布格魯瓦特卡村(戰前人口數十人),當天統計殺傷烏軍135人。

至此,俄軍在右路軍方面确認拿下了4個定居點,并攻入了沃爾察斯克城内,逐漸占領北城區。

俄軍猛攻哈爾科夫,區區四五天時間,就攻下10個定居點?

而在左路軍方面,則确認拿下了6個定居點,并攻入赫利博克、盧基揚齊村,距利普齊大約4公裡左右。

現在的看點就是俄軍何時控制确認控制赫村、盧村,以及在沃爾察斯克城區戰和利普齊防線的進攻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