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用有“期”,“陳”之有道

作者:藥安早知道
藥用有“期”,“陳”之有道

“中藥飲片會不會過期?”“中藥飲片是不是放的越久越好,怎麼了解陳者為佳的說法?”藥師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被問到以上問題。那麼中藥飲片陳放後療效是不是會更好?“陳放”的藥品會不會超過有效期?針對“期”和“陳”的問題,藥師為您一一解答。

一、藥用有“期”

藥品一般不說保存期限,而是用有效期或失效期來表示,藥品的有效期是指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保證藥物品質的期限。需要着重注意的是藥品有效期不等于保存期限。有效期是藥品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合格的期限,如貯藏條件不當,藥品也有可能在有效期内發生變質或被污染而不能使用。一般藥品貯存于室溫即可。如指明“陰涼處”或“涼暗處”,是指不超過20℃。“冷處”則是指2~10℃。中藥的具體有效期與中藥飲片的生産工藝、炮制方法、存儲、養護方式等有關。藥用有“期”,這個“期”會涉及到規定的存儲條件、包裝材料等限制。

二、“陳”者為佳

在中醫臨床上,有些藥材采收後需要馬上使用效果更好,稱為“中藥鮮用”。而有些藥材采收後則應當放置幾年再使用,這樣藥效會更好,稱為“中藥陳用”。

大陸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土地所出,真僞陳新,并各有法。”最早提出用藥須分新陳,但沒有涉及具體藥物。而《孟子·離婁上》有載:“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這裡說的七年之病是指大病、難治之病。而三年之艾是指三年以上的陳艾。這是最早記載需要陳用的中藥。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明确記載“凡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須陳久者良,其餘須精新也。”首次提出了“六陳”的存在。金元四大家李東垣在《珍珠囊補遺藥性賦》記載了“六陳歌”:“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再次強調了六陳之藥并廣為流傳。“陳”,具體有何作用?下面以“六陳”為例介紹。

1.陳皮

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成熟果皮。其味苦、辛;性溫。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元代王好古有言“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

現代研究認為随着貯藏時間延長,陳皮的揮發油發生聚合和氧化反應,黃酮類物質含量增加[1],外觀表現為顔色加深,苦、辛味減少,氣味更加香醇。故陳皮入藥,陳久者長于理氣,貯存期較短者袪痰效果更佳[2]。

2.枳殼

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未成熟果實。其味苦、辛、酸;性微寒。有理氣寬中、行滞消脹之效。《本草圖經》記載“醫家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殼,……須陳久者為勝。”這裡提到了枳實和枳殼為同一來源,也需陳用。

現代研究認為枳殼含有較多揮發油類成分,辛溫行散,極易耗氣傷正,故采用陳放的辦法能使其辛散之性即刺激性明顯下降。揮發油成分多為不飽和醇、烯和萜類,對溫度和日曬較為敏感,通過放置久後,揮發油散失較多,進而降低燥性[3-4]。

3.吳茱萸

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幹燥近成熟果實。其味辛、苦;性熱;有小毒。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之效。

現代研究認為吳茱萸的揮發油含量很高,性味辛烈燥熱,容易使人走動火氣,昏目發瘡,陳放後,其揮發油含量減少,可緩和辛溫燥熱之性而減少副作用[5]。

4.麻黃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幹燥草質莖。其味辛、微苦;性溫。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效。

麻黃是發汗解表之要藥,但若使用不當,其辛溫宣散極易耗氣傷正,導緻發汗過多亡陽。麻黃經陳放之後變得溫和,發汗而不易傷正,不出現過汗之象。

現代研究證明麻黃中的麻黃堿有中樞興奮作用,存置一兩年後,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便會降低[6]。

5.半夏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幹燥塊莖。其味辛;性溫;有毒。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效。

半夏辛溫有毒,新鮮者毒性強,經過輔料炮制後毒性降低,存放日久可使輔料祛除毒性的作用發揮得更徹底,毒副作用更小[7]。

6.狼毒

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或狼毒大戟的幹燥根。其味辛;性平,有大毒。有散結、殺蟲之功效。

梁代陶弘景言“狼毒陳而沉水者良。”狼毒有大毒,經炮制陳化後,毒性降低[2]。

三、“陳”之有道

中藥“陳”用可以減輕或去除一些藥物的燥烈之性、毒副作用,增強臨床療效。像陳皮、枳殼、麻黃、吳茱萸之類都含有一定量的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多有燥烈之性,刺激性強,服用時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像半夏、狼毒經過長時間放置後,揮發油揮發,燥烈之性變弱,毒性也會降低,不易出現副作用。

不過中藥“陳”用是有時限的,并非越陳越好。“陳”的主要目的是使藥材的一些效果弱化,如果無限期的放置,則藥性可能過度喪失,進而失去功效。“陳用”是依據藥物的自身特點、功效和所治疾病的要求而提出的,如陳皮入湯劑時,用以袪痰應以貯存期較短者為好,用以理氣則以陳久者良。

此外,并不是所有藥材都是陳久者良,大多數中藥材陳放後效果并無顯著變化,像烏頭、大戟等藥物的毒性或刺激性成分并不具揮發性,對日光、溫度不敏感,盡管陳放也并不會起到降低毒性的作用。另外需注意的是,藥材陳放都有規定的工藝,自行陳放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如自行陳放陳皮,若環境濕度控制不好,則易産生黴菌,不僅不能提升藥效,反而增加了安全風險。

來源:藥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