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作者:草竹道人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海德格爾如何在存在論架構内對萊布尼茨的哲學進行獨到的闡釋,特别聚焦于“意志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德格爾與萊布尼茨思想交彙的背景及海德格爾的闡釋動機,然後深入讨論了“根據律問題”與“意志問題”在萊布尼茨哲學中的位置,以及與海德格爾的哲學交鋒點。接下來,文章闡述了海德格爾在存在論視角下對“意志問題”的解讀,以及它與存在問題的深化,并讨論了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與技術批判,提出“泰然讓之”作為解答。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I. 引言

在20世紀的哲學舞台上,海德格爾與萊布尼茨的思想雖處于不同的哲學脈絡,卻在某些關鍵議題上産生了深刻而微妙的交響。萊布尼茨,作為理性主義與數學邏輯的先驅動力量,其思想富含了對理性、自由意志與必然性的深刻探讨,這些議題與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探索遙相呼應。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的闡釋,實質上是在尋求對哲學史上的對話,是存在論與理性邏輯、自由意志論的碰撞與融合。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的深入闡釋,其動機并非單純的曆史研究或學術興趣,而是哲學上的迫切需要。海德格爾試圖通過萊布尼茨的哲學,進一步澄清和深化自己存在論的哲學體系,特别是在“意志問題”上的思考。他關注萊布尼茨的“根據律問題”,是因為它觸及了存在與自由意志的深層沖突,而海德格爾正是在探索存在如何在必然與自由間張力的“存在”。這一研究對哲學界的意義在于,它不僅豐富了對萊布尼茨哲學的了解,更拓展了存在論的邊界,為後來的哲學思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路徑。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II. 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與萊布尼茨哲學的相遇

A. 根據律問題的哲學背景與海德格爾解讀

“根據律問題”在哲學史上是一個核心議題,涉及因果關系、必然性與自由的探讨。萊布尼茨在這一問題上的貢獻,展現在他對“充足理由”(Sufficient reason)原則的堅持,即宇宙中任何事物皆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這觸及了存在與解釋的完備性。

海德格爾在解讀萊布尼茨的“根據律”時,将其放置在存在論的架構中,關注如何“根據律”在“在世存在”中展現,即存在者的揭示與世界的關系。他批判性地指出,萊布尼茨的“根據律”未能充分解釋存在者在世的動态性與曆史性,存在者的“此在”是自由與必然性的交織,而非單純的理性充足理由所能窮盡。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B. “意志問題”在萊布尼茨哲學中的位置

在萊布尼茨哲學體系中,“意志”是一個核心概念,它與理性、自由、決定論緊密相關。萊布尼茨通過“單子”(monads)的概念,将個體意志視為世界秩序的一部分,每個單子的行動與世界其他部分有其内在的邏輯一緻性,但同時展現個體的自由意志。萊布尼茨的意志問題,是了解理性與自由如何在世界秩序中實作,是存在者的自由意志如何在必然性中自我決定。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C. 海德格爾與萊布尼茨思想的哲學交鋒點

海德格爾與萊布尼茨在“意志問題”上的交鋒,聚焦于自由與必然性的了解。海德格爾批判萊布尼茨的“根據律”未能深入存在者的存在論根基,忽視了存在者的自由與曆史性的動态性。海德格爾認為,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傾向忽視了“存在者”在世”的曆史性與情境性,自由意志不是單純理性決定,而是存在者在世中自我揭示的過程。

海德格爾的“存在論”對萊布尼茨的超越在于,它提出了“此在”(Dasein der Welt-sein)的視角,揭示了存在者在世界中的自由與必然性的動态互動,而非僅是理性邏輯的決定。這種交鋒點凸顯了海德格爾哲學中對自由與存在論的深度關注,以及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判性繼承與超越。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III. “意志問題”的海德格爾解讀與存在論視角

A. 意志問題在海德格爾哲學體系中的地位

在海德格爾龐大的哲學體系中,“意志問題”占據核心地位,它不僅是了解人類存在與自由的關鍵,更是存在論探讨的軸心。海德格爾認為,意志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自主決定行為的力量,而是存在者面向世界的一種存在方式,是存在者“在世存在”(In-der Welt-sein)的展現。是以,意志問題在海德格爾的哲學中,不僅關乎個體行動的選擇,更是關于存在者與世界的關系,以及存在的揭示。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B. 意志與存在論的内在聯系與外在世存在

海德格爾将意志與存在論緊密相連,認為意志不是孤立的心理事件,而是存在者在世的展現,即存在者的“外在”(Da-sein)。存在者通過意志行動,與世界發生關系,這種行動不是簡單的因果鍊反應,而是存在者對存在的揭示,是世界與存在的了解。意志在此過程中,既是存在者的揭示,也是存在論的動态活動,它展現了存在者與世界共在的互動性,顯示了存在論的外在世性。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C. 意志問題的動态性與存在論發展

在海德格爾看來,意志問題的動态性在于它不是靜态的理論構造,而是存在者的存在論實踐。意志作為存在論的發展動力,不斷地在存在者與世界的關系中重新定位,揭示新的可能性。

這意味着意志問題在海德格爾的哲學中是開放的,它随着存在論的深入而不斷演化,揭示了存在者的自由與必然性、曆史性的互動,以及存在者如何在世界中的自我揭示。海德格爾的意志問題動态性,強調了存在論的實踐性與存在者在世的動态,是存在論發展的内在動力,展現了存在論的動态演化與存在者存在的不斷調整。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IV.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與技術批判”

A. 形而上學與技術的批判在萊布尼茨與海德格爾

萊布尼茨與海德格爾在形而上學與技術批判上各持獨特見解,但互相映照。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體系雖重視理性與邏輯,但未忽視了技術對存在方式的深刻影響,而海德格爾則直接将技術批判視為形而上學問題的一部分。海德格爾認為,形而上學傳統忽視了存在者的實踐性,而技術則是這種忽視的延伸,它把世界對象化,人與自然變成可用資源,忽視了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與世界的原初真義。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B. 海德格爾的技術虛無主義與形而上學超越

海德格爾的技術批判,即“技術虛無主義”,是其形而上學超越的展現。他指出技術不是中立的工具,而是存在方式的展現,技術的統治導緻了存在者的存在方式被遺忘,世界被了解為現成堆棧。技術虛無主義批判揭示了形而上學的極限,即它無法了解存在者的存在方式,隻有超越形而上學,通過“存在論的轉向”,了解存在者在技術中的存在,才能真正面對技術問題。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C. 泰然與技術的意志問題在海德格爾哲學中的轉換

海德格爾面對技術的挑戰,提出“泰然讓之”(Gelassen)的态度,這是對“意志問題”的一種轉換。泰然讓之并非放棄或消極接受,而是積極的“存在”,它要求存在者在技術世界中保持開放,了解自己的存在方式,讓存在自我揭示。

在技術環境中,意志不再是主體控制與決定,而是泰然讓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在技術中展現,展現了對“意志問題”的新了解。泰然态度使技術不再是意志的對立面,而是存在論中存在者的自我揭示方式,展現了海德格爾對技術批判與存在論哲學的深度整合,以及對意志問題的動态轉化。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V. “意志問題”與存在問題的解答

A. 海德格爾對意志問題的解答架構

海德格爾對意志問題的解答并非提供一個封閉的答案,而是一個開放的架構。他認為,真正的解答不在于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即在世存在,而非抽象的意志決定。海德格爾的解答架構是“存在論轉向”,即從主體性轉向存在者的存在,将意志問題了解為存在者在世存在的自我揭示,強調存在者如何與世界的關系。他的解答架構是泰然讓之,讓存在者存在自我揭示,這不僅是對意志問題的解答,也是存在論的實踐。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B. “存在問題”在意志問題中的具體化

在海德格爾的哲學中,“存在問題”與意志問題”具體化為存在者的實踐性。他指出,意志不是超然的決定力量,而是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存在者如何在世,如何與世界發生關系。存在問題在意志問題中的具體化,即了解意志為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如何在世,如何自我揭示。海德格爾的解答不是形而上學式的定義,而是存在論的實踐,是存在者在世界中的具體存在。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C. 解答與存在論的實踐性

海德格爾對意志問題的解答,即存在問題的實踐性,在于存在論的實踐中,是存在者如何存在,如何在世界中行動。答案不是脫離實踐的理論而是實踐中的自我揭示,是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如何在世界中展現,如何了解世界。

實踐性意味着存在者的自我揭示不是靜态,而是動态的,是存在者在世的持續的自我了解與揭示。海德格爾的解答是以強調了存在論的實踐性,即存在者的實踐如何在世界中存在,如何了解自我揭示,如何面對技術,如何泰然讓存在自我存在,是存在問題在意志問題解答的實踐性實踐。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VI. 結語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的闡釋不僅深化了對萊布尼茨哲學的了解,更拓寬了存在論的視野,為哲學界貢獻了新的思考次元。他通過萊布尼茨的“根據律問題”與“意志問題”,揭示了存在論的動态性與實踐性,賦予了哲學探讨新的活力。海德格爾的闡釋影響深遠,它促使人們重新審視理性與存在的關系,将技術批判納入形而上學讨論,為後世哲學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平台,尤其是對技術哲學、存在主義、後現代性批判等領域的深遠影響。

海德格爾對萊布尼茨哲學的闡釋:意志問題與存在論視角的拓展

論文作者:蘆熙霖

參考文獻:

Heidegger, M. "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 In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Translated by Hofstadter, A. Harper & Krell, W. New York: Harper & Row.

Leibniz, G.W. Monadology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Writings. Translated by Cress, R. Chicago: Open Court Publishing.

聲明:本人賬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圖文、論文、音視訊等)自釋出之日72小時後可任意轉載或引用,無需告知本人。如需約稿,可聯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