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作者:新福建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福建日報》2024年5月16日第08版

核心提示

一粒小小的棒球在閩台體育交流中劃出一道精彩的弧線。近年來,閩台棒球交流熱絡,不管是在賽會層級還是在民間領域都有互動,這些交流既積蓄了善意,也累積了情誼。

日前,以“閩台聯合組隊”形式組建的福建省棒球隊正式成立,并參加了2024年中國棒球聯賽威海站的比賽。由“閩台聯合組隊”參加國家級體育賽事在全國尚屬首次,标志着福建在探索閩台體育事業融合發展上更進一步。

近日,記者先後在龍岩連城、山東威海對福建省棒球隊展開深入采訪,感受閩台青年攜手揮棒的脈動。

19歲的付華宸單手執棒,直指前方,再緩緩擺至肩上。這是希望打出全壘打的姿勢。

将至正午,比賽過半。福建隊依然沒有得分,0∶7的比分和高懸的太陽一樣刺眼。

隊長林煜俊在休息區高喊:“送他回家!”棒球裡本壘的英文是home base,也是家的意思。比賽中,隻有從本壘出發再回到本壘才能得分。

張員菘和隊友們站在一起,緊緊抓住休息區的安全網,“加油!強棒!”喊聲劃破了球場宛若凝固的空氣。站在二壘區的邊緣,劉野弓着身,緊盯着付華宸的一舉一動。從二壘到本壘近55米的距離,劉野的這段“回家”之路需要和時間比賽,拼盡全力。

啪!球擊出去了,一道白色直線。不是全壘打,但是白影依然穿越了天津隊的守備,直奔外野。劉野早已啟動……

這是2024年4月27日,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天。

在山東威海藍鲸棒球場舉行的中國棒球聯賽首個比賽日的角逐中,時間的刻度記錄下閩台棒球運動員攜手,第一次在國家級比賽中揮棒,第一次在國家級比賽中得分。

熱血少年又回來了

對于有機會加入福建省棒球隊,林煜俊說:“曾經那個熱血的少年又回來了。”對林煜俊來說,這并不是一項單純的體育運動,而是一場對“青春”“熱血”和“毅力”的朝拜之旅。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4月19日,福建連城工業區棒球場,結束訓練的隊員圍聚在一起。

23歲的林煜俊是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也是福建省棒球隊的隊長。如果不是“閩台聯合組隊”組建福建省棒球隊參加國家級比賽這件事,已經大四的林煜俊的生活軌迹會像直線球一樣波瀾不驚,“大學一畢業,基本也不會碰棒球了”。

去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支援閩台兩地中國小校加強校際交流,開展棒壘球等青少年特色體育項目合作。在此基礎上,福建省進一步提出,設立閩台棒壘球區域發展中心,推動閩台青少年以“閩台聯合組隊”等方式參加大陸棒壘球比賽。政策的連續出台猶如投手投出的球,催動球場内外的一切故事開始轉動。

在去年年底,林煜俊就聽說要組建福建省棒球隊,還有一批台灣球員要加入,既好奇又期待,“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閩撞球員在一起,仿佛就是一種新血液,就像兩個兄弟一樣不斷去交流,不斷去融合”。

也許,熱血從來都不曾冷卻,它隻是靜靜地流淌着,等待下一次悸動的來臨。從2016年開始,林煜俊養成了在筆記本上記錄關于棒球的點點滴滴的習慣,有收獲、有挫折,有喜悅、有沮喪。2024年3月22日,林煜俊在筆記本上寫道:“福建省棒球隊正式組建,兩名台灣教練員、6名台灣運動員和15名大陸球員加入。”

在加入球隊的6名台灣球員中,林煜俊碰到了自己的“熟人”——台灣高雄高苑工商棒球隊曾經的投手林詠翔。“王牌!ACE!”林煜俊反複強調,“應該是2018年的比賽了,那個時候他是平頭,很猛。”

如今的林詠翔已經留起了長發,平日裡話也不多。他說,投手就是要靜,“對我個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閩台聯合組隊”之前,林詠翔已經離開棒球場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大家都是一個隊的隊友,都是福建省隊的一分子,我希望能把自己所學的分享給大家,然後跟着大家一起去比賽,去獲勝”。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4月18日晚,位于連城縣少體校的福建省棒球隊駐地,來自廣東的林煜俊(左)與來自台灣的張員菘(中)、林詠翔泡茶聊天。

“棒球的圈子真的是很有緣分,雖然身處不一樣的地區,但是現在能相遇、能相處,真的很美妙。”林煜俊感歎着命運的神奇。

棒球選擇了我們

來自台灣台中的福建省棒球隊主教練曾華偉則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4月27日,山東威海藍鲸棒球場,福建省棒球隊參加中國棒球聯賽的第一場比賽,隊員在賽前熱身。

47歲的曾華偉在球員時代曾效力于台灣職棒興農牛隊,來福建之前在台灣屏東紅尾隊擔任主教練。之前幾年,曾華偉曾經拒絕了到大陸工作的機會,但是這一次卻不一樣了,“這支球隊中既有大陸球員,也有台灣球員,這是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結合,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可以去嘗試看看”。

此時距離中國棒球聯賽開幕隻有一個月的時間,留給曾華偉整合隊伍的時間并不多。曾華偉坦言,作為一個專業教練,誰都希望把名字寫在最高點,“但是在細節上、在磨合上,還有在時間上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也隻能說一步一步來,通過比賽和訓練去修正隊伍的不足、節奏和狀況,然後反複地去練習”。

比賽還沒開打,閩撞球員已經“打成一片”。這讓福建省棒球隊教練塗偉龍頗為意外。塗偉龍講起了在廈門集訓時的故事:“突然下起大雨,所有人擠在休息區躲雨。來自台灣的張員菘打開小音響,音樂響起的時候,閩撞球員開始一起唱歌,那種場面真是一種特别的體驗。”

對于唱歌這件事,2001年出生在台灣台中的張員菘同樣感到意外。“因為我喜歡唱歌,在台灣的時候,我會和比較好的一些朋友唱,沒想到來大陸沒幾天,就跟他們一起唱歌。而且,大陸唱的歌跟台灣差不多,那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張員菘說,能在一起唱歌都是好朋友。

塗偉龍供職的廈門大學是福建省較早開展棒球運動的高校,也是兩岸交流中的常客,此次有多名隊員入選。塗偉龍之前曾帶領隊伍多次參加海峽兩岸之間的棒球交流,“除了比賽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聯誼活動,并沒有深入生活。這一次閩台聯合組隊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大家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練在一起,互相進入對方的生活,這是前所未有的”。

這支棒球隊的隊員中,除了一名“90後”,其餘都是“00後”,這也讓曾華偉不得不感歎自己老了,“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文化,其實作在兩岸的年輕人是沒有隔閡的。況且大陸在很多科技上更加進步,反而讓台灣年輕人大開眼界,吸引他們向往這裡。畢竟視野大了,格局就大了”。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4月27日,山東威海藍鲸棒球場,總教練曾華偉(右)與上場的隊員擊掌。曾華偉來自台灣台中,此前在台灣屏東紅尾隊擔任主教練。

“福建省棒球隊組建的時機非常好,可以讓更多台灣人通過棒球認識福建,來這裡工作、旅遊、學習。”曾華偉說,不是我們選擇了棒球,而是棒球選擇了我們。

去看更高的風景

在輾轉平潭、廈門之後,福建省棒球隊最終選擇在龍岩連城落腳。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4月27日,山東威海藍鲸棒球場,來自台灣的陳育軒奮力投球。

球隊的到來讓負責後勤保障的林本堃忙得不可開交。去年8月,這位來自福州的“90後”研究所學生選擇“逆向行駛”,考入了連城縣少體校擔任棒球教練。這是讓很多人不解的行為,林本堃卻很淡定:“在這裡,除了教球,還可以參加賽事營運。之前國家女壘來過,現在福建省隊又來了,這些高水準運動隊的訓練模式和管理模式都不是花錢能學到的。”

這座閩西小城與棒球的結緣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夏天。彼時,台商廖芳洲在這裡辦起了第一家棒球廠。18年過去後,連城早已成為大陸最集中的棒球運動系列産品生産基地和全球棒球運動用品重要采購點。同時,全縣有23所學校開展棒球運動,連城縣實驗國小棒球隊還在2019年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棒球錦标賽U12組季軍。

同樣是在2019年,30歲的任智雲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剛剛成立的福建省棒壘球協會。任智雲說,閩台之間的棒球交流是協會的工作重點,“這個思路是貫穿始終的”。

任智雲坦言,出生在三明的自己在上大學之前并沒有太多的機會接觸棒球,“直到上了大學才加入了棒球隊,并喜歡上這項運動”。辭職一晃五年,任智雲說:“福建棒球底子薄,剛開始推動起來确實比較辛苦,但是現在等到了好時光。”

近年來,閩台棒球交流熱絡,不管是在賽會層級還是在民間領域都有互動。僅去年,福建省就舉辦各類賽事超12場,初步實作“月月有賽事”,超80支台灣隊伍參與。

這是時間一步一個腳印踩踏出來的寬闊和力量。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旅日台胞就曾經在福建省體育中心和福州的棒球隊進行過一場交流;1995年成立的廈門航空棒球隊還是大陸首支赴台灣交流的職工業餘棒球隊;2005年廈門瑞景國小就開始開展棒球運動……

就像黃山松的種子,落進石縫也能發芽生長;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不經意間就能飄向四方。越來越活躍的棒球因子讓林本堃始終憧憬着未來:“努力培養運動員,自己沒有機會看更高的風景,要把隊員送上去。”

閩台之間的棒球交流同樣在期待去更高的山峰,看更高的風景。今年,福建省多部門聯合制定出台了《福建省閩台棒壘球區域發展中心建立與管理辦法》,除了組建福建省棒球隊之外,還将打造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平潭、連城等4個高水準棒壘球賽事活動基地,建立10個市級閩台棒壘球區域發展中心,三年内推動300所學校開展棒壘球運動。

如今,任智雲還是福建省棒球隊的副領隊。在他看來,這支球隊是閩台融合的一個亮點,“越來越多台灣的朋友向我了解福建開展棒球的情況,将來不管是來球隊也好,或者是來基層當教練也好,這就是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兩塊球皮一條芯

2024年4月27日的山東威海藍鲸棒球場。

黨報記者八閩調研行|揮棒!跑壘!

4月27日,山東威海藍鲸棒球場,林煜俊(左)給即将上場的張員菘打氣。

無論是落後,還是追分,甚至于希望渺茫,林煜俊和張員菘始終保持着旺盛的鬥志——“比賽才五局而已啊!”“展現實力的時候到了!”“最後一局打五分很難嗎?”

但是,和大部分充滿爽快的力量感、速度感,以及熱血勵志的勝利情節不同,讓人津津樂道的“下克上”并沒有在這場比賽的結尾上演——在第五局終于打破得分荒的福建隊沒有實作逆轉,天津隊帶走勝利。

為福建隊拿下首分的劉野将一粒比賽用球帶回休息區。他鄭重其事地說:“這就是福建省棒球隊第一粒安打時的球。”球場上的攻守已數度易手,顯然這是劉野的一廂情願。身旁的隊友們時不時湊上來,不斷笑着“質疑”這粒來曆不明的棒球,但是劉野不為所動。年輕,有什麼不可以呢?

對于球隊的未來,曾華偉依然充滿期待,“這隻是剛剛開始,未來的路很長,我們的目标始終是冠軍。但是,我希望這個冠軍不僅是福建的冠軍,還是閩台融合的冠軍”。

跑壘之路同樣很長。

“棒球的外觀由兩塊球皮組成,中間是一條線縫合,108個紅色的針腳。兩塊球皮一條芯。”塗偉龍說,“這是自己在廈門大學時總會對隊員們說的話,還有一句就是,棒球是一項從家出發,再回到家的運動。”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