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錦欣生殖激進擴張的陣痛:業績回暖難擋現金流加大流出

作者:智通财經APP

近期,輔助生殖遭多地納入醫保體系,以及積極生育鼓勵政策和納入醫保等措施逐漸推進,券商認為中國ARS行業景氣度有望回升。

市場對此反應積極,尤其是嬰童與輔助生殖相關概念闆塊表現活躍。錦欣生殖(01951)趁勢大漲,近三個交易日(5月9日至5月13日)股價漲幅約20%。然而,根據智通财經APP觀察,錦欣生殖的基本面似乎難言樂觀。

錦欣生殖激進擴張的陣痛:業績回暖難擋現金流加大流出

緣何跌落神壇?

盡管輔助生殖行業在國内發展迅速,但程序依然謹慎,并嚴格控制生殖牌照的發放,這也使得輔助生殖行業入行門檻頗高。在此背景下,輔助生殖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稀缺闆塊。

錦欣生殖作為這一領域的龍頭标的,自2019年上市後便受到資本市場追捧,在疫情爆發的2021年,錦欣生殖市值一度突破600億港元。然而,目前公司的整體市值不足百億元,截至5月14日收盤,僅為89元。

錦欣生殖緣何跌落神壇?首先要從其基本面說起。

根據智通财經APP了解,錦欣生殖成立可追溯至2003年四川成都成立的錦江IVF中心,專注于輔助生殖服務及相關治療。2010年,錦欣生殖創立西囡婦科醫院,并在三年後獲得IVF牌照。僅六年時間,成都西囡婦科醫院年利潤就已破億元,可見中國輔助生殖賽道的潛力有多大。也是這一點,讓錦欣生殖開始大舉擴張。

2017年,錦欣生殖收購斥資6億元收購深圳中山泌尿外科醫院73.98%股權;2018年,收購位于美國洛杉矶最大的生殖中心-美國加州HRC生殖中心,進入美國加州市場;2020年2月,收購寮國瑞亞國際醫學中心,建立錦瑞醫療中心,以規避部分倫理監管風險,為國内病人提供更多選擇;同年7月,收購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産醫院,更名為武漢錦欣中西醫結合婦産醫院;2021年9月,收購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和香港輔助生育中心,拓寬粵港澳市場;2022年6月,完成雲南九洲醫院、昆明和萬家醫院控股權收購,并更名為雲南錦欣九洲醫院、昆明錦欣和萬家婦産醫院,進一步擴充西南地區版圖。

激進的擴張,反映在财務上,便是商譽的持續高增。2018年至2023年,公司的商譽分别為8.02億元、8.09億元、8.90億元、27.20億元、34.85億元及34.96億元,五年年複合增長率為34%。另外,借助外延并購快速擴張,以緻公司成本劇增,僅攤銷金額就已由2018年的0.42億元飙升至2022年的3.32億元。

錦欣生殖激進擴張的陣痛:業績回暖難擋現金流加大流出

更為糟糕的是,這些大手筆的收購和擴張,在疫情和低生育率的沖擊下,并未在業績端得到兌現。2020年至2022年,錦欣生殖業績雖由14.26億元增至23.64億元,但其同期歸母淨利潤卻由2.52億元驟降至1.21億元,呈現出顯著的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23年盡管業績有所回暖,但利潤距離2019年仍有差距。

錦欣生殖激進擴張的陣痛:業績回暖難擋現金流加大流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現金流流出日益增大,2020年至2023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分别為14.04億元、-2.68億元、-3.76億元、-6.41億元,持續銳減。尤其是業績回暖的2023年,并沒有真金白銀流入公司,而是難擋公司現金流持續加大流出的困境。

錦欣生殖激進擴張的陣痛:業績回暖難擋現金流加大流出

高速擴張後的重資産、折舊、商譽等問題,讓錦欣生殖負重前行,遲遲兌現不了的業績也讓投資者失去信心,其股價、估值也自然迎來了雙殺。如今盡管公司股價短暫回暖,但成長邏輯已然擁有瑕疵,想要重回股價巅峰,實在不易。

輔助生殖滲透速度太慢 後起之秀亟待瓜分市場佔有率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預期、三孩政策效果并未顯現,未扭轉中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生育堆積效應已基本結束,出生人口自2017年以來連續六年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跌破千萬。勞動力萎縮,老齡化加速,人口見頂回落,人口紅利消失等問題相繼出現。輔助生殖技術對于優化人口結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根據沙利文報告,2020年大陸輔助生殖市場規模為434億元,預計到2025年大陸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将達到854億元。然而,目前國内輔助生殖行業滲透率還處在較低水準。

根據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協會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為9.2%,遠低于歐美輔助生殖滲透率33%。對此,同一賽道的愛維艾夫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文化差異,與歐美地區相比,中國接受ART服務意願度較低,導緻國内ART滲透率遠低于歐美地區。

正因如此,在不孕不育人口數上升的背景下,近幾年國内ART(輔助生殖技術)市場規模幾乎停滞增長。資料顯示,2018年國内ART服務市場規模為25.2億元,到2022年國内ART市場規模僅略微增長至27.9億元。

錦欣生殖激進擴張的陣痛:業績回暖難擋現金流加大流出

此外,牌照的稀缺性,曾令目前的輔助生殖行業準入門檻提升。不過,2021年1月國家衛健委頒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 版)》,要求各省衛健委根據其提供的方案規劃 2021-2025 年具體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數量。随着牌照的擴張,輔助生殖行業的準入門檻将大大降低,行業的供給端有望進一步增加。

而從競争格局來看,由于公立醫院機構優勢明顯,目前仍占據着主導地位。以2018年為例,在國内生殖中心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的醫療機構中,有四家機構具有公立背景。而近幾年,後起之秀的發展,也讓錦欣生殖的市場蛋糕進一步被瓜分。2023年末,輔助生殖公司愛維艾夫遞表港交所IPO,進一步證明後來者發展勢頭亦不容小觑。

也就是說,盡管錦欣生殖目前是國内最大的民營輔助生殖機構,但是後續牌照放開後,行業準入壁壘下降,公司将面臨更多的競争者。

為了持續拓展市場,公司或許有兩條成長路徑:其一,并購擴張,但是錦欣生物之前并購的痛點仍未消解;其二,自建,但自建的難點在于解決培養優秀醫生,輔助生殖醫生培養時間長難度大,擴張慢。除此之外,輔助生殖技術已陸續納入醫保範圍,生孩子“貴”也是輔助生殖技術的一大難題,若後續納入醫保範圍後,為提升生育水準,輔助生殖技術亦有可能被納入集采範圍,屆時将面臨價格下降的問題。

5月14日,錦欣生殖股價漲勢按下了暫停鍵,截至收盤,報3.21港元,跌幅約0.62%,總市值約88.62億港元。股價漲勢熄火,可見投資者對公司發展信心亦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