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有耐得千事煩,方能收得一心清

作者:藝境

王小波說:“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年少時,我們總是意氣風發心比天高,因一時輸赢而心緒難甯,為刹那得失而憂慮,沉不住氣、耐不住煩、靜不下心。

一路風雨兼程,磨難重重,經過生活的千錘百煉,度過半生喧嚣,才漸漸領悟内心的真正追求和餘生最好的活法。

人生下半場,與其執着于赢過他人,不如潛下心來戰勝自己。

“世間萬物,不盡如人意者居多。”沉住氣,耐住煩,你就赢了。

唯有耐得千事煩,方能收得一心清

01

沉得住氣,才能成大器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明·洪應明的《菜根譚》

《老子》有言:“氣,乃神也。氣定,則心定,心定則是圓。”

人生在世,鮮少有一帆風順之時,總要經曆各種艱難困苦,甚至是緻命的打擊。

隻有沉住氣,不驕不躁,方能抓住難得一現的轉機。

内心若甯靜,則自有平和與安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在曆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沉得住氣,是對任何人來說都适用的生存智慧。

司馬遷嘔心瀝血十八年,鑄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位居“二十四史”之首;

李時珍曆時17年,編纂完成醫學巨典《本草綱目》,流芳百世;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三年,忍辱負重喂馬趕車,靜待時機,終于得到了報仇雪恨的機會;

姜子牙一生坎坷,但沉穩自持,勤學不辍,終在72歲之際遇上伯樂,步入仕途,名垂青史。

唯有耐得千事煩,方能收得一心清

《權書·心術》有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人生,宛如沙漠中的一顆樹,保持沉穩,深深紮根于大地,方能蓄積力量,繁茂生長。

正所謂“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當你沉住氣,深思熟慮,堅定地走好每一步,最差的無非就是成功來得晚一些。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山水之間本靜,而紛擾者自亂。

學會沉得住氣,才能遇見絕處逢生的希望。

02

耐得住煩,方能應對各種挑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先秦·荀子《勸學》

古人雲:“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撐持過去。

人活一世,再大的“能耐”,都比不過能“耐”。

是以永遠不必逃避,也不必着急向生活尋求一個答案。

好的人生,定會在你所忍受的時光與流出的汗水中結出果來。

沈從文對“耐煩”二字情有獨鐘,他在分享創作心得時坦言:“我無意追求超越他人的才智,隻願自己能更加勤奮、更加耐煩。”

他多次婉拒他人對其天賦的贊譽,謙遜地表示,自己并無過人之處,隻是有着一份耐煩之心。

沈從文在寫作上極其注重耐煩,每一部作品都反複的推敲和修改,手稿上留下了無數次的修改痕迹。他當老師耐煩,他的建議和修改意見詳盡入微,有時甚至超過了原作的字數。

人生處處需耐煩,能耐煩者終不凡。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耐煩就是在紛雜世事中修心。

于小事中耐得住煩,是内在的修養;于大事中亦能靜心,則顯露出不凡的格局。

正如古語所雲:“伏久者,飛必高。”

不因短暫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因一時的挫敗而憂思難斷。

耐住心性,自我提升;耐住低谷,充實内在。

如此,方能洞察世間百态,深深紮根于土壤,茁壯成長。

唯有耐得千事煩,方能收得一心清

03

靜得下心,方能洞察世事

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閑百不為。

——唐·白居易《齋月靜居》

《增廣賢文》中說:“世人皆向忙中錯,誰人知向靜争修。”

靜,是一種遇事不驚、内心堅定如磐石的心态。

心若安甯,目之所及皆是秀麗景色;心若浮躁,憂愁與煩惱便會接踵而至。

一顆躁動的心,承載不起歲月賦予的深沉與厚重。

凡能成大事之人,都懂得在内心修得一份靜谧。

陶淵明,東晉大将陶侃之孫,曾懷兼濟天下之志。

他曾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然而命運不濟,志向都未能實作。

直到他做彭澤縣令,對于官場上的虛僞做作,再也無法忍受。

在任僅八十天,便辭官隐居田園。

靜下心來,才醒悟人生不隻有達則兼濟天下一條路,窮亦能獨善其身,也是明智之選,終成文學大師。

《誡子書》中記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越是棘手的事,就越要冷靜,越要有清醒的判斷。

隔絕掉外界的嘈雜,寵辱不驚,來去自如。

正如錢鐘書所說:“洗個澡,看朵花,吃頓飯,倘若你覺得快樂,并非全在于澡洗得潔淨,花朵嬌豔,或者菜肴美味,隻源自于你内心的甯靜無憂。”

你我皆凡塵蝼蟻,于繁忙中尋一隅甯靜。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守靜的本質,是低調的成長,高調的生活。

無論生活有多少煩憂,皆需保持一顆清明甯靜的心,靜觀山水,笑看花開花落。

周國平曾說:“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對待命運的态度。”

人生上半場,青春年少、輕狂不羁,走過不少的彎路;

人生下半場,曆經風雨、起伏跌宕,才懂得生活的真谛,在于凡事凡心往回收。

沉得住氣,波瀾不興,才能跨越難關,成就卓越;

耐得住煩,風雨不驚,才能曆經磨練,化繭成蝶;

靜得下心,涵養性情,才能褪去浮華,靜享歲月。